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究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复发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5月-2014年2月来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5例,有5例失访,最终纳入120例。收集并整理其病历资料和术后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或定期复查的资料,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生活方式、抑郁评价和生存资料。结果:有高血压病史、运动量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冠心病; 复发; 危险因素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是一种由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因素共同引起的常见心脏血管疾病,在发达国家其患病死亡率位于前列[1]。冠心病是一种致残、致死率较高的慢性疾病,且在我国患病率呈快速上升的趋势[2]。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逐渐年轻化[3]。而随着我国医疗水平和人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逐渐普及,冠心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明显降低[4]。但经PCI治疗后有较多的患者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对冠心病防治知识的缺乏而导致冠心病的复发[5]。本研究,通过对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随访后获得的患者生活方式等的资料,探究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5月-2014年2月来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25例,有5例失访,最终纳入120例。年龄37~86岁,平均年龄(71.3±16.8)岁,其中男76例,女44例。无吸烟患者71例,有吸烟患者49例;有高血压病史患者34例,无高血压病史患者86例;有糖尿病史患者26例,无糖尿病史患者94例。38例患者每天运动时间少于30 min,82例患者每天运动时间少于30 min。纳入标准:(1)经冠状动脉造影术确诊的冠心病患者;

(2)于本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排除标准:(1)在随访期间转至其他科室或死亡的患者;

(2)临床资料不全的患者;(3)未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2 研究方法 收集并整理120例冠心病患者的病历资料和术后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或定期复查的资料。

1.3 评价指标 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居住地、职业、家族史、既往史和生活习惯等);生活方式(运动情况、饮食习惯、饮酒、吸烟等),运动是指散步或慢跑;患者抑郁评价(患者采用抑郁自测量表进行自我评价,患者自行完成该量表的20道题目,所得分数再乘以1.25得最终分数,重度抑郁分数为≥70分;中度抑郁分数为60~69分;轻度抑郁分数为50~59分;正常分数为

1.4 统计学处理 将本组研究涉及数字录入SPSS 13.0软件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行 字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复发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复发危险因素采用多元逐步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P

2 结果

2.1 手术后不同影响因素与1年复发率比较 125例患者随访过程中,有5例失访,随访时间为24个月。在所调查的120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的患者中,在随访结束时出现冠状动脉狭窄(冠脉狭窄程度由冠状动脉造影确定),即复发的有48例。把可能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单因素进行分析发现,有高血压病史、运动量

2.2 影响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发现,有高血压病史、运动

3 讨论

冠心病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在我国居民中快速上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复发率仍较高[6]。本研究通过探究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为临床上减少PCI治疗后冠心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生理健康水平。

本研究结果表明,高血压是PCI治疗冠心病后复发的危险因素,且其危险程度最高(P

运动

本研究结果表明,重度抑郁的患者是PCI治疗后复发率的危险因素(P

糖类代谢异常为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14],其与脂质代谢异常、血管功能异常、血压异常和血液凝固异常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主要原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因果[15]。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抵抗导致糖代谢异常,易引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和引发PCI治疗后冠心病的复发。故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在行PCI治疗的同时应注意加强糖尿病的治疗,特别是2型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抵抗可能为多种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原因的始动因素。

综上所述,有高血压病史、运动

参考文献

[1] Thompson P L, Nidorf S M, Eikelboom J. Targeting the unstable plaque i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s[J]. Clinical therapeutics, 2013, 35(8): 1099-1107.

[2]彭描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观察[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 8(28): 32-33.

[3]谢睿彬, 张小新, 苏华, 等. 不同类型冠心病介入治疗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创新, 2013, 10(15): 158-160.

[4] Rizk S, Sorour K.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Kawasaki Disease[J]. HMJ, 2012, 6(3) : 13-15.

[5] Misra S, Lookstein R, Rundback J, et al. Proceedings from the Society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Research Consensus Panel on Critical Limb Ischemia[J].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2013, 24(4): 451-458.

[6] Conte M S. Critical appraisal of surgical revascularization for critical limb ischemia[J]. Journal of vascular surgery, 2013, 57(2): 8S-13S.

[7] Cottrell N. Duration of 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J]. heart disease, 2010, 159(25): 561-569.

[8]黄强, 李艳萍, 王艳秋. 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性治疗知识需求及健康教育[J]. 中国医学创新, 2010, 7(9): 116-116.

[9] Cohen R V, Pinheiro J C, Schiavon C A, et al. Effects of gastric bypass surger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only mild obesity[J]. Diabetes Care, 2012, 35(7): 1420-1428.

[10] Higashimori A, Morioka N, Shiotani S, et al. Longterm results of primary stenting for subclavian artery disease[J]. Catheterization and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 2013, 82(5): 696-700.

[11]余庆耀.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期发生再狭窄的干预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6): 27-28.

[12] Siket M S, Edlow J A.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 an evidence-based update[J]. Emergency medicine practice, 2013, 15(1): 1-26.

[13]宋玲花, 李保, 韩慧媛.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冠心病患者复发风险的预测与评价[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3, 13(3): 311-313.

[14]黄宇, 张鑫, 刘姗姗, 等.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非梗死相关动脉处理对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J].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2, 31(3): 189-192.

[15] Vijayalakshmi I B. Rheumatic Fever,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Registry and Control Program[J]. Acute Rheumatic Fever and Chronic Rheumatic Heart Disease, 2011,8(3): 22-24.

(收稿日期:2014-04-09) (本文编辑:陈丹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