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数学练习课 “练”出味儿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数学练习课 “练”出味儿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练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课型之一,约占总课时数的一半左右。它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指导的训练活动,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练习课的主要特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利用已经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已具备的技能,通过口答、计算、讨论等多种方式完成课堂练习的任务,以达到领会、巩固、加深理解所学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新课程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提出“转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

在现实教学中也经常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就题论题式的练习,书上练习的编排的确有编者的内在意图,但如果不能领会其内在意图,而单纯性地进行解题讲题,就会让学生的思维层次得不到提升,也会使练习失去本来的价值。

在教学中,有教学参考书的解读,有同伴的帮助,有自己内化的过程,对于练习的理解或许能基本领会编者的意图,但在教学中如何将练习的作用达到更大效度的发挥,则是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最大的困惑。

基于以上的思考,现就小学数学练习课如何“练”得更有味儿作如下阐述:

一、练习课的类型

根据教学实践需要,我觉得在我们的教学中有这样几类练习课的存在:

1. 专项性练习课。这类练习课通常是针对某一个知识点或是学生的困难点进行设计的,这类练习课通常针对性较强,也比较单一,但思维的层次一定是要有梯度的。如,三年级上册教学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就需要进行一节专门巩固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练习课。我就将数学书上的练习作了如下调整与整合:

练习1:先量出必要的数据,再求出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测量计算周长必要的数据,让学生明确周长与哪些要素有关,那么周长的计算就需要什么条件。其次进一步巩固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练习2:一个长方形操场,长55米,宽35米,小红沿操场的边跑了一圈,跑了多少米?跑两圈呢?

【设计意图:首先,由上一题单纯性的周长计算到这一题的实际运用,帮助学生将学与用结合起来,学终究是为了用。其次,后一问则具有一定的辨析功能,一长一宽的和×2=长方形周长和一圈的周长×2=两圈的长度中的“×2”表示了不同的含义。这对学生的认知很具辨析作用。】

练习3:(1)用一根线正好围成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这根线长多少厘米?

(2)用一根50厘米长的铁丝围成一个边长11厘米的正方形,还余下几厘米的铁丝?

(3)用一根长20厘米的线正好围成一个正方形,围成的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设计意图:这是一组对正方形周长计算进一步运用的题,既有层次,又有对比度。教学时一定要注重两两题的对比。】

练习4: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对于这种稍加变式的题,其实质并不难,但如何将其复杂的表面现象变成简单的实质,对于学生来说要有一个经历变的过程,只有经历了变的过程,才能领悟其变的结果有时还不同。这就需要第三个图形的出现,让学生在变中辨析,在变中悟。】

这样的一组专项训练练习题,既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巩固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还能对长正方形的周长认识更到位,还在练习设计的过程中注重了辨析,真正达到有效练习的目的。

2. 融合性练习课。这类练习课对思维的要求比较高,有时要求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的融合,有时需要抽象思维与具体思维的融合,有时还需要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融合。

如,我在教学完三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后,设计了这样一堂融合性练习课:

练习1:右面是一个长方形,长和宽如图所示。

(1)在这个长方形中画出一个最大的正方形。

(2)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剩下的图形是一个( )形,它的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

练习2:一捆绳子长96米,沿边长23米的正方形苗圃绕一圈,还余下多少米?

练习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32厘米,它的边长是多少?

练习4:用一根铁丝可以围成一个长6厘米,宽4 厘米的长方形,如果用它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练习5:(1)将边长是20厘米的大正方形剪成4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每个小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把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3)把一张边长是20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剪成5张同样大的长方形纸片,每个长方形纸片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练习6:(1)、设计长方形并画一画:周长是16厘米的长方形。

(2)6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的长方形,还可以拼成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的长方形。

1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可以拼成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的长方形,还可以拼成长是( )厘米,宽是( )厘米,周长是( )厘米的长方形。

(3)用12根1厘米长的小棒可以围成长( )厘米,宽( )厘米的长方形;还可以围成长( )厘米,宽( )厘米的长方形;还可以围成边长( )厘米的正方形。

细看这组练习的设计,练习3是帮助学生改变以往一贯已知边长求周长的顺向思维,而练习4则是更好的融合性练习题,前一步是顺向思维的练习,而后一步则要求作出逆向思维的反应。而练习5的组题则是对抽象思维和具象思维融合性的挑战。练习6则是对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融合的一次训练。当然这几种思维状态的融合还不是孤立的,更大程度上还是一种大融合状态,或者说是交叉思维状态。当这种大融合状态和交叉状态到达一定程度,就可进入下一种练习课——综合性练习课。因此,如何把握这两种练习课的类型并不重要,但一定要帮助学生的思维水平有所提升,这是必要的。

3. 综合性练习课。融合性练习课和综合性练习课有时很难区分清楚,但他们实质上还是有一定区分度的。这种练习课的综合性更强,对学生思维品质要求更高,需要调动的思维区域更全。当然,综合性练习课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小综合性练习课和大综合性练习课。一般小综合性练习课是指完成了一个教学单元后进行的综合性练习课。大综合练习课则是指教学完一册教材或教学完几个有联系的单元后进行的综合性练习课。这类练习课也是常被我们复习阶段所用的一种课型,可以说用得不是太多但极为重要的一种。

二、练习课的组成

要能有效地上好一节练习课,其实不比上好一节新授课来得容易,一定程度上所需进行的前期准备工作更多。下面我就课前、课中、课后所需进行的一些工作作简单的阐述。

1. 课前有效练习的精心设计。要使设计的练习能帮助学生通过练习达到巩固和提升的目的,在练习设计时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1)层次性强。

(2)辨析度高。

(3)综合性强。

2. 课中练习教学的有效推进。精心设计的课前练习当然是上好一节练习课前提,但如何将有效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中有提升,这还是很有讲究的,做个有心的教师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加强练习的对比。让学生在对比中找到一类题的共性,也在对比中找个同类题存在的差异,从而在今后的解题中有的放矢地解决好每一题。

(2)及时提炼归纳。如果就题论题式的练习,再精心设计的练习都达不到真正练习的目标,通过练习学生的认识和思维一定要有提升。因此,做完每一类练习题时,一定要带领学生一起及时提炼归纳,从而提升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思维水平。

3. 课后巩固练习的必要跟进。课中刚刚形成的思维认识,如果能在课后进行记时的巩固与检测,那练习课的效果自然就能发挥最大的效度。因此,我认为课后的练习也要做到以下两点:

(1)针对性。

(2)多变性。

三、练习课教学的几点注意

1. 切忌就提论题。一定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适度拓展,既能很好地完成低标要求,又能让一部分学生达到高标要求。

2. 针对性强、辨析度高的练习。在一定程度上经常是考试中的考点和易失分点。

总之,我认为,首先要切实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而又能使自己的学习更有效,那就需要我们教师做个先行者,要加强理论学习,教学参考中对练习的解读要作重点学习,既要读懂编者的意图,又要在学习的同时思考该练习的前延后续。其次,要广做练习,在老师多做练习的过程中精心筛选认为有价值的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数学练习课更有味儿,也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