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余杭区围产儿死亡监测分析及干预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余杭区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采取干预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方法 对余杭区2003.2007年围产儿死亡率及构成比、本地户口与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孕产妇基本情况、围产儿死亡情况、围产儿死因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流动人口、常住农村的、低文化程度的、产检次数低下的孕妇是我区围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排列围产儿死亡第一位死因的是出生缺陷,其次是脐带因素、胎儿因素、新生儿疾病、母亲因素。结论 近5年来,我们所采取的一系列干预措施,使围产儿死亡率控制在较低水平,说明干预措施科学、有效。
【关键词】 围产儿死亡;分析;干预
围产儿死亡率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医疗卫生工作水平和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反映妇幼保健工作成效的主要指标。开展围产儿死亡监测,进行围产儿死亡死因分析,是围产保健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杭州市余杭区2003.2007年的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探讨影响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从而针对性采取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提高围产保健质量。
1 资料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2003.2007年余杭区开展助产技术服务的区属医院和乡镇卫生院上报的、活产数和围产儿死亡报表、围产儿死亡个案表和评审表。
1.2 方法 根据浙江省围产儿死亡监测方案要求,各助产技术服务单位妇保医师按季上报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上报资料经余杭区妇幼保健院妇保科专人审查核实纠正错误,剔除死亡重报,结合全区围产儿死亡评审组专家的评审和漏报调查的结果,进行汇总、统计;围产儿死亡按围产期Ⅰ诊断标准:指妊娠满28周或出生体质量≥1 000 g或身长达到35 cm至产后7 d内所发生的死胎、死产及新生儿死亡。流动人口:是指非杭州地区户籍,且在余杭区居住不满一年者。将围产儿死亡率、 本地与流动围产儿死亡率进行统计学处理。
1.3 统计学处理 资料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χ2检验。
2 结果
2.1 围产儿死亡率及构成比 余杭区2003.2007年出生围产儿35 855例,5年围产儿死亡共计251例,围产儿死亡率为7.0‰,经统计学检验,各年度围产儿死亡率无显著性差异(χ2=6.981,P>0.05),从各年度围产儿死亡构成比进行比较分析,死胎占的比例最大,平均率达63.35%(见表1)。
2.2 本地与流动围产儿死亡比较各年度本地户口与流动人口的围产儿死亡率经χ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57,P
2.3 孕产妇基本情况比较 常住农村的围产儿死亡占88.45%,是常住城镇的7倍多;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围产儿死亡占86.85%,是高中及以上文化的6倍多;产检4次及以下的围产儿死亡是产检5次及以上的1.3倍;
2.4 围产儿情况比较 围产儿死亡中胎龄≥37周的占40.23%,胎龄
2.5 围产儿死因情况比较 5年的围产儿死亡排第一位死因的均是出生缺陷,其次是脐带因素、胎儿因素、新生儿疾病、母亲因素(见表5)。
3 讨论
3.1 余杭区围产儿死亡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报道的数据,部分欧洲发达国家围产儿死亡率已降到5‰以下。国内,上海市1999年统计数据为7.29‰,而近几年浙江省的围产儿死亡率平均水平为7.66‰(浙江省围产儿死亡监测统计资料)。我区 2003.2007年,平均围产儿死亡率为7.0‰,低于浙江省的平均水平,说明我区的围产儿死亡率已降到了较低水平。从围产儿死亡的构成比看,死胎占了63.35%,说明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重要环节是加强孕期胎儿自我监护,发现异常及时就诊,减少死胎的发生。
3.2 余杭区围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 表2显示,我区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达17.32‰,高于本地户口围产儿死亡率的3倍多;表3显示,常住农村的围产儿死亡明显高于常住城镇的,初中及以下文化的围产儿死亡明显高于高中及以上的,产检4次及以下的围产儿死亡高于产检5次及以上的,说明流动人口、常住农村的、低文化程度的、产检次数低下的孕妇是发生围产儿死亡的高危因素;表4显示,发生的围产儿死亡中、胎龄
3.3 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的干预措施
3.3.1 加强助产技术管理 提高助产服务质量近几年来,我区非常重视产科质量建设,制订了一系列相关工作制度、技术服务和产科质控标准,成立余杭区产科质控中心、产科急救中心、围产保健协作组、高危妊娠筛查小组等,加强产科急救和新生儿心肺复苏知识培训,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和抢救能力,与各助产技术服务单位签定工作目标责任书,明确各级职责,落实检查考核机制等。通过加强管理,我区产科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技术服务进一步规范,有效地降低了围产儿的死亡率。
3.3.2 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和高危妊娠管理工作 我们从孕情摸底开始,做好早孕建卡和孕期系统产检,开展孕妇学校等孕期健康教育工作;认真组织开展孕28周的区级水平高危筛查工作,尽早发现孕期高危因素,及时治疗妊娠合并症,同时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工作,尤其是对重度高危妊娠实行三联单报告、定期随访追踪报告等,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了我区的围产期保健质量。
3.3.3 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工作 做好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工作,是减少围产儿死亡的重要环节。为此,2004年度,我区专门制定了《杭州市余杭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办法》(试行),《办法》规定,对外来流动孕产妇,都要给予同本地户口孕产妇同等的医疗保健服务;同时做好《余杭区未建立孕产妇保健册孕妇报告卡》的填报、登记工作,通过发放《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指南》,督促流动人口孕妇主动保健和早孕建卡、定期产前检查,做好围产期保健,尽早发现孕期高危因素,及时治疗妊娠合并症,尽可能降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率。
3.3.4 开展产前筛查和三维超声诊断 针对我区围产儿死亡第一位死因是出生缺陷这一现状,自2004年开始,我区开展产前筛查工作。2005年度,区妇幼保健院又率先开展了三维超声诊断技术。近几年来,通过开展产前筛查和三维超声诊断等措施,我们及早发现了一些致死性的畸形儿,并争取在孕28周之前终止妊娠,从而减少围产儿死亡的发生。
3.3.5 做好围产儿死亡监测和评审工作 我们对全区所有助产技术单位均开展了围产儿死亡监测工作,每季按时上报监测报表和围产儿死亡个案表,定期进行专项考核,杜绝漏报情况发生。区妇幼保健院每半年组织一次围产儿死亡评审,对特殊患者采取重点个案评审,并针对性地提出有效干预措施,使围产儿死亡中可避免的比例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 华嘉增,朱丽萍主编.妇女保健新编.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129.133.
2 舒信显,孙香玲.本地与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情况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1);2952.2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