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作文教学的“反弹琵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作文教学的“反弹琵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文教学的“反弹琵琶”,也就是作文教学时通过逆向或不定向思维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做法。

一、 学习范文,掌握方法

“反弹琵琶”作文方法的传授,我是结合上新课做到既是新课后的作文训练,又是作为高考作文的复习课。例如,我们学习高中语文课文《不求甚解》。“不求甚解”原义是:“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是贬义的。马南邨在《不求甚解》文中却说在博览群书时要注意一点:“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这也就是读书要力求广博,只求观其大略,有所“会意”,积累多了,会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这就是说阅读不要固执于个别字句,个别地方不甚明了,也可以不求甚解,这确是一种重要的读书方法,否则就不能博览群书,获得渊博的知识,陶渊明读书就是“通其大意”。这也是作者反其意而赋予“不求甚解”以新意。这就是创新思维的好例子,也是我们所说的求异思维,是作文教学“反弹琵琶”的范例。

二、 横向联系,比较阅读

学习《不求甚解》的课文,让学生活跃了思维,开拓了视野,让学生知道了人们认为“是”的可以说“不”,人们说“不”的可以认为“是”,但要合情合理。我引导学生阅读美学大师朱光潜写的《咬文嚼字》。“咬文嚼字”,按《汉语大词典》上解释有(1)、形容过分推敲字句;(2)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这些解释均属贬义的。但美学大师朱光潜却一反上述的解说,认为“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涵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主要是说写作时要“斟酌文字”,或者说“在文字上推敲”,如文中引郭沫若剧本,剧本的原文“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这就够味了,斗争锋芒凸现。但“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就不行了,因为已由赞颂变成讽刺,意味也就不同了。这就是很好的“咬文嚼字”的例子,看得出作者创作的谨严和高水平的创作,也极好地体现了作家高深的功底。又如对“推敲”故事中韩愈敢说“不”,朱光潜认为只能从情境去解说。不同的情境,意味大不相同,这就需要读者要多角度考虑,多侧面思维。

这些,都是作者从文学、写作或阅读上赋予“咬文嚼字”以新义。朱光潜的《咬文嚼字》,其实就是《为“咬文嚼字“正名》,或是《“咬文嚼字”辨》(辨:分辨、分析)。与马南邨的《不求甚解》相似。他们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发自己的见解,述说道理。我们通过上述的课内课外的文章的比较阅读,目的是写作时怎样进行求异思维,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从而更好地掌握“反弹琵琶”的作文方法,以便更好地迁移运用。

三、 掌握方法,迁移运用

学习了大作家的“反弹琵琶”作文方法,我就让学生尝试迁移运用,让学生对一些成语、俗语等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结合实际,要立出新意,写出有自我而又新颖的文章来。如:“见风使舵”新解,“班门弄斧”辨,“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当局者未必迷,旁观者未必清”等等。给予成语新解,重在要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诠释,划清必要的界限。从正名入手,这往往是行文的前提,另外要紧密联系实际,借题发挥,做到有感而发,有的放矢。如 “见风使舵”一词,多用于贬义,常用来讽刺那些不讲原则的世故之徒。但如果赋予“风”以新的含义,喻指实际情况的变化或规律,可以翻出新意:根据实际的变化,掌握方向,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我们事业或人生的航船向前发展。这样联系现实不是大有文章可做吗?又如“班门弄斧”这个成语,可以从成语故事入手,翻出“不迷信权威,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新意。但同时也要提醒学生注意借成语出新,只能从不同的角度去阐述道理,不能牵强附会,强词夺理,或故作惊人之语。如能恰当地迁移运用,作文水平定会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