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寿光市地温与气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寿光市地温与气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比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根据寿光市1961-2010年的地温气温资料,利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嗓比等气候统计方法,研究了寿光市近50a来地温与气温的变化趋势及规律、气候突变年份等。结果表明:(1)寿光市的年、季、月地温和气温均呈递增趋势,气温的增温率高于地温的增温率,一年中冬季增温幅度最大,夏季变化不明显。(2)年平均最高、最低温度亦呈递增趋势,最低温度的增温幅度远高于最高温度,这表明气候变暖在最低温度上表现更加明显。(3)近50a来,年平均地温与气温的差值呈递减趋势,平均递减率为-0.18℃/10a。(4)地温突变发生在1988年,气温突变发生在1993年,突变前后气温较地温的变化更为剧烈,也就是说气温对气候变化反应较地温敏感。

关键词:寿光市;地面温度;气温;气候倾向率;气候突变

中图分类号 P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19-137-03

IPCC第4次评估报告指出,最近100a(1906-2005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上升了0.74℃[1]。我国《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揭示:在最近的50a全国年平均气温增加1.1℃,增温率为0.22℃/10a[2]。廉丽姝等对山东省近40a(1961-2001年)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表明:山东省平均气温增温率为0.24℃/10a[3]。多项研究证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温度变化对农业生产、生态环境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同时制约着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发展[4-7]。

本文选用寿光市1961-2010年的地温和气温资料,运用现代气候学诊断分析方法,对寿光市近50a的近地面温度和空气温度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以期揭示寿光市的温度变化规律,旨在为寿光农业结构调整,合理利用开发气候资源、科学预防和减少各种气象灾害提供参考,同时为当地大棚蔬菜产业的发展和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选用寿光市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平均地温(0cm地面)和气温、极端平均(包括平均最高、最低地温、气温)资料。按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月至次年2月)生成逐季序列。多年平均值采用1961-2010年的50a平均。

3 结论

(1)近50a来,寿光市平均地温和气温均呈递增趋势,年、季、月平均气温的增温率均高于地温的增温率。在春、夏、秋、冬四季中,地温与气温增温率依次为冬季、春季、秋季、夏季。

(2)平均最高、最低地温和气温均呈递增趋势,最低温度的增温速率远高于最高温度的增温速率,最低气温的增温速率高于最低地温的增温速率,最高气温的增温速率低于最高地温的增温速率。

(3)由于平均气温的增温率远高于地温的增温率,故二者之间的差值越来越小,平均地气温差递减率为-0.18℃/10a,50a来年平均地气温差已减小了0.9℃。年平均最低地气温差也呈递减趋势,递减率为-0.09℃/10a,平均最高地气温差呈递增趋势,增温率为0.04℃/10a。

(4)寿光市地温与气温的显著升高与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密切相关,可以看作是对全球和中国气候变暖的一种响应,气温对气候变化反应较地温敏感,冬季较其他季节敏感,气候变暖在最低温度上表现更加明显。

参考文献

[1]IPCC.IPCC Fourth Assessment(AR4)[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7:1-12.

[2]丁一汇,任国玉,石广玉,等,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中国气候变化的历史和未来趋势[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6,2(1):3-8.

[3]廉丽姝,李为华,朱平盛.山东省近40年气候变化特征[J].气象科技,2006,34(1):57-61.

[4]白美兰,沈建国,裴浩,等.气候变化对沙漠化影响的评估[J].气候与环境研究,2002,7(4):457-464.

[5]廉丽姝.山东省气候变化有农业自然灾害对粮食产量的影响[J].气象科技,2005,33(1):73-76.

[6]丁丽佳.潮州农业气候变化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和对策[J].气象科技,2009,37(2):190-195.

[7]张星.福建粮食生产对气象灾害的敏感性研究[J].气象科技,2007,35(2):232-235.

[8]贾金明,王运行,王树文,等. 濮阳市多时间尺度气温变化及对粮食生产的影响[J].气象,2006,32(9):99-105.

[9]黄嘉佑.气象统计分析与预报方法[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4:28-30.

[10]贾金明,朱腾冉,王惠芳,等.濮阳市0cm地温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J].气象科技,2009,37(3):330-335. (责编:张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