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双源CT肺动脉成像在临床肺栓塞诊断的价值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双源CT肺动脉成像在临床肺栓塞诊断的价值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探讨双源ct肺动脉像在临床肺栓塞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对36例临床诊为PE的患者行双源CT肺动脉成像,总结PE的直接、间接征象及分型,并探讨双源CT对肺动脉栓子的显示效果。结果:直接征象包括中心型、偏心型、附壁型、完全闭塞型及间接征象包括马赛克征、肺梗死、胸腔积液、肺动脉增粗显示效果好。结论:双源CT肺动脉成像诊断检查具有快速、无创、安全、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放射剂量低等优点,是临床诊断肺动脉栓塞的有效诊断检查方法。

【关键词】双源CT;肺动脉成像;临床诊断;价值研究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1-0245-02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临床急诊科常见的肺血管疾病,死亡率高,快速准确诊断是治疗的关键。目前诊断PE的主要方法是采用CT肺动脉成像法(CTPA),而双源CT肺动脉成像(DSCTPA)作为一种无创伤、诊断率高的检查方法已在临床上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并且可以良好显示肺动脉的影像,可以提高肺栓塞的检出率,有利于及时制定诊疗方案,降低死亡率[1]。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间36例肺动脉栓塞患者的影像表现,探析了双源CT肺动脉成像在临床肺栓塞诊断的价值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 样本资料

随机选择 2012年8月-2013年8月到我院就诊的36例PE患者,本组36例患者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构成28~76岁,平均年龄55岁。临床表现主要有胸痛、胸闷、气短、咳嗽、咯血和下肢水肿。

1.2检测仪器与方法

使用西门子256双源CT 机,应用双筒高压注射器,选用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370mgI/mL),注射流率为3. 0~5. 0 m1/s,行上腔静脉跟踪扫描,阂值为90~100 HU。患者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膈肌水平,一次屏气状态下从足侧向头侧扫描。扫描层厚0.7mm,并对扫描图像进行1mm薄层重建,应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显示(VR)等方法进行图像后处理。

2 结果

2.1 肺动脉栓塞的范围

3 讨论

PE是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正确认识本病的影像学特征是诊断和治疗的关键,随着影像技术的进步,临床对PE的诊疗经验日臻成熟,双源CT的技术优势保证了肺动脉成像质量[2]。本文使用西门子双源CT肺动脉成像,大部分患者在对比剂峰值区取得了高质量的图像。

3.1双源CT肺动脉成像(DSCTPA)优点

双源CT尤其适合急症诊疗的需要。双源CT能够通过1次快速扫描获得急诊患者的多种诊断信息,如胸痛三联征患者,可1次扫描完成冠状动脉、肺动脉及胸腔大血管的成像,并可提供卓越的影像图像质量[3]。分辨率高,高分辨力的原始横断图像数据为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依据,实现了各向同性重建,避免了垂直方向段及亚段PE的漏诊。放射剂量减少1/3―1/2。双源CT(DSCT)血管成像同范围扫描辐射剂量为普通螺旋CT血管成像的一半,对病人的辐射剂量大大减低[4]。

3.2肺栓塞的双源CT表现

在双源CT肺动脉造影图像上,肺动脉栓塞的形态学改变分为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5]。

直接征象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大小及形态不等的充盈缺损和管腔完全阻塞影像,是CT诊断肺栓塞的特异征象。本研究结果显示直接征象4种形态是:中心型充盈缺损(轨道征)151支,偏心型充盈缺损213支,附壁血栓68支,完全闭塞198支。

肺动脉栓塞的间接征象包括马塞克征、肺梗死、胸腔积液、肺动脉高压等,对PE诊断具有提示作用。本研究中马塞克征出现12例。另一个比较重要的间接征象为肺梗死,表现为以胸膜为基底,尖端指向肺门的楔形致密影,本研究中肺梗死出现15例(18.2% )。

综上,在实际临床检查诊断中结合临床及双源CT影像综合资料,充分利用各种后处理技术,可以减少假阳性诊断,提高临床诊断效果。

参考文献:

[1] Bae KT. Intravenous contrast medium administration and scan timing at CT: considerations and approaches [J].Radiology, 2010, 256:32-61.

[2] Henzler T ,Meyer M ,Reichert M,et al. Dual-energy CT angiography of the lungs: Comparison of test bolus and bolus tracking technique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can delay [J].Eur Radiol. 2010 Jul 9.

[3] Fleischmann D. CT angiography:injection and acquisition technique. Radiol Clin North Am,2010,48:237-247.

[4] Bauer RW,Kramer S,Renker M,et al. Dose and image quality at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comparison of first and second generation dual-energy CT and 64-slice CT [J].Eur Radiology 2011,21:2139-2147.

[5] Ramadan SU, Kosar P, Sonmez I,etal. Optimization of contrast medium volume and injection-related factors in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 64-slice CT study [J].Eur Radiology 2010 20: 2100-2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