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把钥匙交给学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把钥匙交给学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生在初中三年虽然各学期接触到四篇左右说明文,能了解一般说明文的知识,但要应对各种考试,尤其是中考,还是远远不够的。中考《考标》明确规定:现代文阅读一律考课外阅读文章,说明文自然也包括其中,那么,光凭书本上学到的那点有限的知识,去应对完全陌生的说明文阅读测试,不可能做到得心应手,稳操胜券。因此,教者除了要求学生广泛阅读课内外作品外,最有效的方法是把钥匙交给学生,即教给学生答题技巧。

1.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事物的特征,有的是外显的,如形态、方位等;有的是内在的,如性质、作用、功能等;有的既有外显的,又有内在的,如结构、发展变化、分类、制作等。在一篇说明文中,事物的特征有时集中体现在一两句话里,可以出现在文章的开头、结尾或中间,有时,需从全文中进行概括、提炼才能找到。因此,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往往要阅读全篇,逐段了解文章的要旨,对全文作总体的分析和归纳。

2.把握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一般包括:(1)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等),常用方位词,常介绍建筑物或其它实体,如《故宫博物院》等;(2)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等,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常用此顺序,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等;(3)时间顺序,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用此顺序。

3.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说明方法有很多,课文中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3.1 举例子:即举出实物来说明事物。作用: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如《百科知识》中的《捕捉空中之水》一文中就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20世纪末,我国在干旱的黄河上游地区实施了两次大规模的人工增雨行动,共增加‘人工降水’30多亿立方米,遏制了黄河上游降水连年减少的趋势。”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人工增雨是利用空气中水资源的最有效措施。

3.2 列数字:即用列举数字来体现说明特点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明力。以朱毅麟著《洲际导弹自述》为例,“我身高有二三十米,胸围三到五米。使用液体发动机时体重一百多吨,使用固体发动机时体重二三十吨。”具体而准确地说明导弹在家庭中是首屈一指的特点。

3.3 分类别:这是一种把说明对象按类分项(根据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逐一说明的方法。作用: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还以《洲际导弹自述》为例,也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我们导弹大家庭中有许多成员,按起飞位置和攻击对象可分为地对地、地对空、空对空、空对地等,按飞行方式可分为弹道式和巡航式,按射程可分为近程、中程、远程和洲际等,”条理清楚地说明了导弹种类繁多的特点。

3.4 作比较:即选用具体的或人们熟知的,并且要和说明的事物有着某种外部的或内在联系的事物与所要说明的事物作比较,或用数字作比较,从而突出被说明事物的特点的一种方法。作用: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如李皓著《留住野草,城市才能绿起来》一文就用了作比较的方法:“下大雨时,长满野草的绿地中几乎不见积水,而人工铺设的草皮地却会出现雨水滞留地表的现象。”突出强调了长满野草的绿地比人工铺设的草皮地吸收雨水的能力强。

3.5 下定义:即用简明扼要的话对被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做周全、周密地规定的说明,它一般用一种基本固定的判断句式,揭示出这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本质属性。作用: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如《统筹方法》一文中“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就是定义语言。

3.6 打比方:即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对事物作形象的说明。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如贾祖章著《南洲六月荔枝州》一文中就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如细长如指形的‘龙牙’、圆小如珠的‘珍珠’……”形象生动地说明“旧记载中还有一些稀奇的品种”的特点。

3.7 引资料:即引用说明。主要形式:(1)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与“列数字”同);(2)引用名言、格言、谚语等。作用:使说明更有说服力;(3)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3.8 画图表:这是一种运用直观的示意图或表格等形式,说明事物或事理的一种说明方法。作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地理解被说明的事物。

3.9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作用: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如《最佳饮料——白开水》一文中“白开水最容易解渴,有调节体温、输送养分及清洁身体内部的功能。而且,白开水具有较强的生物活性,对于促进细胞新陈代谢、能量转换、血液循环和维持电解质平衡,都大有益处”。就对白开水的功能进行了诠释。

3.10 摹状貌:即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作用:使说明更加生动形象。如《中国石拱桥》一文中说明卢沟桥柱子上的石狮“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惟妙惟肖”,就是摹状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卢沟桥的艺术特色。

4.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的实用性很强,稍有差错,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如“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其中“几乎”对“到处”作了限制,因为事实上不可能到处都有。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说明文阅读、语言考查的题型一般有如下几种:

(1)加点词有何作用?应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答题。对策:准确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如“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无论是建筑面积、构造,还是内部布局、教学设施等,在全区农村中学中是首屈一指的。”“首屈一指”准确地说明了“我们学校教学楼”在全区突出位置的特征。

(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对策:⑴不可以。⑵原词的意思或内容。⑶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⑷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不符合实际。如“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8公里。”问:“约”能否换成“共”?回答是“不可以”,“约”是“大概”的意思,起限制作用,“共”是“总计刚好”的意思,换了以后,就不能准确说明紫禁城中轴线的长度。

(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对策:①表态(删还是不删)。②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③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另外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④××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如“据我国有关专家测算,如果全国70%的采暖、降温消耗改用自然温差能源,每年至少可以节省1亿吨标准煤。”问:“至少”能否删去,为什么?回答是“不能删去”,“至少”是保守的估计,可能不止于这个数。如果删去,句子意思就成了每年刚好节省1亿吨标准煤,表达不准确。“至少”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可参照以上对策。如“野草大多具有发达的根系,它们不必浇水就能生长繁茂……”,“大多”一词用得好,说明并非所有野草都有发达的根系,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总之,说明文阅读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握有解题技巧这把钥匙,不愁阅读能力提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