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拨开云雾见太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拨开云雾见太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案例主题】

新课程标准下提出“简简单单教语文”这一理念,它是针对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浮华、繁琐以及泛语文化的倾向而提出的修正、改良之策。我认为,简单的背后是深刻、丰富,是不简单,它要求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准确地把握文本的“魂”,在教学中落实简明而不失品位的教学目标,教授简约而不失精彩的教学内容,采用简化而不失实在的教学环节,穿插简要而不失到位的教学引导,达到拨开云雾太阳的教学效果。

【案例过程】

《行道树》教学片断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听老师范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并找出文中最富有哲理性的点睛之句。相信大家一定能完成任务。(刚读完就有许多学生举手)

师:哇!这么厉害,都找到啦!那我们集体朗读这一句好吗?(学生齐读:“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

师:找得很好,而且读得也不错!(幻灯出示“神圣”二字,并提问)作者说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你的看法呢?

生1:我认为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因为它始终在为我们人服务,所以它是神圣的。

生2:行道树在为人们净化环境,所以我认为它的事业是神圣的。

生3:我赞同。因为行道树最早迎接太阳,就是迎接光明,所以它从事的是神圣的事业。

生4:我想:神圣就是为人民服务,就是又一种奉献的精神。

师:同学们说得真有道理,回答的真好。但老师不理解的是“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呢?(幻灯出示“痛苦”二字)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圈划出文中描写行道树所承受的痛苦的句子。(学生放声读书,并圈划句子)

师:都找好了吗,请回答。

生5:因为它的同伴在玩“凉凉的云,在吸露”而行道树却站在路边,身上是抖不落的烟尘。所以它痛苦。

生6:因为当夜幕降临的时候,整个城市都是繁弦急管,都是红灯绿酒。而行道树却在寂静中,在黑暗里,在不被了解的孤独里苦熬着。所以它痛苦。

生7:书中说,在这个充满车辆与烟囱的城市里,我们的存在只是一种悲凉的点缀。

生8:我的看法与他们不同,他们只是找课文的原句,而我通过“是的,或许所有的人都已习惯于污浊了,但我们仍然固执地制造不被珍惜的清新”一句中看出行道树不仅为环境污染痛苦,为自己痛苦,更重要的是为人类的麻木痛苦,他们居然习惯于环境污染了。(学生自发鼓掌)

师:他分析得怎样,你们的掌声已经说明了一切。四位同学,你们是否能把刚才找出来的语段朗读一下,要读出行道树痛苦的语调。(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同学、老师分别作出点评)

师:书中说:“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刚才我们已经对“神圣、“痛苦”有了很深的探究,那么如何来理解“深沉”的含义呢?(幻灯出示“深沉”二字)

请同学们细读课文,然后思考讨论。

交流:

生9:因为行道树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天献出浓阴,却不被人理解,它很痛苦,但它战胜了痛苦,还是为人类制造清新,所以更说明它们很深沉。(生笑)

生10:我有补充。因为一切神圣的事业都需要你承受痛苦,行道树是为了人类的幸福而作出了个人的牺牲,所以它们是神圣的,它们也是幸福的,而且是更深沉的幸福。(生鼓掌)

师:对!我想这份痛苦与深沉其实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师未说完,生齐抢答:“奉献精神”)

(师笑,在幻灯上打出“奉献精神”)

师:你还能从哪些语句中看出课文写出了行道树的奉献精神?

生11:它在春天勤生绿叶,在夏天献出浓阴。

生12:它在不被人类理解的时候,仍然固执地制造新鲜空气。

生13:别人在花天酒地,它在迎接太阳。(师生均笑)

师:这个“花天酒地”用得欠妥,是指人类在潇洒、在休闲、在享受。

生14:它们很痛苦,但不消沉,仍然为人类服务,这就是奉献精神。

师:是的,这是一种奉献精神,也可以说行道树是奉献者的象征。为了表现对奉献者的敬意,我们来朗读课文。先酝酿一下感情,再跟着音乐朗读全文。(生朗读全文)

【案例反思】

在《行道树》的教学中,先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最富有哲理性的点睛之句:“神圣的事业总是痛苦的,但是也惟有这种痛苦能把深沉给予我们。”只有理解了这句话,方能真正把握课文主旨,而“神圣”、“痛苦”、“深沉”则是其中的三个关键词。巧用关键词,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供学生讨论:①为什么行道树的事业是神圣的?②行道树承受了哪些痛苦?③“深沉”的含义是什么?解决了这些问题,就把握住了全文的精神实质,认识到了行道树所象征的无私奉献者的形象。

这一课堂教学引发了我对课堂中巧用关键词的思考,探索借助关键词的巧用,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目的。一方面,巧用关键词,简化教学环节。教学一篇课文,只要巧妙地选择关键词,就能“牵一词而动全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巧妙的选择关键词,就需既要能反映和揭示文章主题(教学目的),具有指向意义,又要注意因文而异,准确独特,能指引学生思维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样,教材内容成了深化学习活动的工具与材料,其呈现完全服从于主线索展开的需要,由此就大大地简化了教学环节,使教学过程显得浑然一体,有层次、有梯度。另一方面,巧用关键词,简约教学内容。如果在语文教学中要求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点滴勿漏,那是不可能的,效果也未必好。荀子曰:“不全、不碎、不足以谓之美。”往往“不全、不碎、不足”,才使得语文教学更精致、更精彩。

巧用关键词,将文章有特色之处、感受至深之处,学生需要老师引导之处整合起来,引领学生细细品味、细细享受,使语文教学内容简约而不失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