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解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原著与电影的异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解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原著与电影的异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作为一种供大众欣赏的艺术形式,文学作品与根据其而改编过来的电影之间有着较为复杂的关系。由于两者的时代差异及其所面对的不同的政治倾向、市场需求与大众情趣等的区别,而且对名著的电影改编其艺术形式又有所不同,这就直接导致了两者的价值取向不同。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问与答》及由其改编而来的电影《贫民窟百万富翁》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作品的过程中,两者之间的转化规律进行探究。

[关键词] 《问与答》;《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原著;继承

电影诞生之日起,人们就一直在对文学与电影之间的微妙关系进行着探讨与比较,且至今尚未间断。其中如《傲慢与偏见》《简・爱》等名著改编电影都广受好评。而在知识传播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这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与冲击却也愈演愈烈。众所周知,文学是建立在其他各类艺术的共性基础上的艺术形式,因此其本身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与灵活性,可以说,文学是包罗万象的,在同类艺术中,文学的王者地位也无法撼动。即使对不同种类的艺术形式进行比较,在探寻其中关系的时候,我们还是经常能在其中发现文学的痕迹。我们知道,经典、优秀的文学作品善于描绘栩栩如生的人物、立体化独立化的人格,此外还有些文学作品中有着细腻温馨的感情、曲折离奇的情节、宏大庄严的场景等,作者的心态、情感及其想表达的思想不同,其作品中的情感表达也不同,因此,文学中的这些优点一直都深深影响着电影创作,在许多影视作品中被借鉴、吸收并继承。

下面,将对《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与其原著小说《问与答》之间的这些关系进行阐述。

一、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与原著的相同之处

在原著《问与答》中,小说以主人公参加《谁将赢得十个亿》的问答节目为开端,通过整个知识竞猜活动的过程,以这一形式,通过12道问答题逐渐展开,将主人公的12段人生经历逐步展现在读者面前。在这些充满着痛苦、欢笑的故事中,主人公贾马尔・马里克的人生经历与当时印度社会中各个层面的状况、冲突、问题逐步展现。通过这样奇妙的文章结构,作者有效节省了笔墨,却为我们构建了一部结构完整、内容充实的作品。

在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电影结构与小说结构基本相同,都是在《谁将赢得十个亿》节目中,通过回答一个又一个问题而不断展现主人公过去的生活经历,他的每一段生活的片段与人生经历。电影通过闪回的手法,将主人公的回忆进行串联,一个个带着死亡、离别等阴暗瞬间的镜头不断闪现,而电影场景的每一次变化都会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与精神冲击,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而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也凭借着其自身的这些优势以及原著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在当年奥斯卡颁奖典礼上斩获八项大奖,轰动世界影坛。

据了解,许多观众在看完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之后,通过各种渠道购买或借阅其小说原著《问与答》,并通过对电影与文学作品两种艺术形式的审视与比较,以电影中的故事情节与视觉感受为出发点,开始寻找原著作品的魅力所在,从而更好地理解了原著。在这一点上,可以说电影对文学作品有着极大的贡献。

此外,虽然无论是在原著还是在电影中,主人公都遭受着生活苦难的重压,承受着来自社会各个层面的压迫,然而,主人公却一直在追求着他所向往的简单的幸福与纯爱,在这一点上,无论电影还是小说原著都是相同的。

二、改编后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与原著主题的变化 我们知道,当下很多文学作品改编的影视作品中,常有编者的主观思想凌驾于原著之上,在改编的影视作品中所展示的主题与原著大相径庭,原著成了一个被利用的素材,一个框架,而其中的灵魂却被置换或掏空了。

然而,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的改编过程中,我们却看到,整部电影不仅遵循了原著的叙事模式,同时更尊重了原著的精神实质,并且整体风格与原著极为接近。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公映后,引发了人们对《问与答》原著及其改编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所展现的印度底层社会的写实风格是否对印度当局有“丑化”的巨大争议。“我没有‘为设定而设定’地刻意将角色塑造为贫民窟民众,只是想展现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现代的引读,展现在最困难的生存条件下挑战自我的精神。”在香港接受《国际先驱导报》的专访时,该片或者说本书的原作者、印度驻南非外交官维卡斯・斯瓦鲁普如是说。

在影片中,主人公是一个单纯的大男孩儿,他渴望得到简单的爱情,试图远离社会底层的种种暴力,当谈到他与女友的爱情时,他淡然地说那是天定的,可以说,这是一种保守的认命的态度,甚至与佛教的宿命论相仿。然而,在书中却并非如此,书中的主人公虽然也向往简单纯洁的生活,但是当面对暴力压迫和无理的迫害时,却仍然带着强烈的反抗精神,当忍无可忍的时候,他也会出于自卫而误伤他人,他也曾奋力抗争并开枪打死强盗,原著中的这一切都体现了其敢于挑战命运的精神。而在原著结尾的部分,主人公更是毅然将那枚两面都是正面,用来占卜运气的硬币抛向了大海,并信心十足地大声宣告:他不需要什么吉祥硬币,因为他坚信自己的好运!这里的一切可以说都充分暗示了主人公决心与命运抗争,并且在内心深处充满了信心。可以说,就这两点来看,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与其原著《问与答》之间存在着对生活与命运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

而与原著小说《问与答》相比,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所出现的案例中的问题也有极大的差距。如电影中男主人公为了见到崇拜的电影明星而弄得满身大粪,并得到了明星的签名,然而,在书中这一部分却截然不同,贾马尔非但没有得到签名,且这位明星竟还对他下手。此外,在原著《问与答》中,男主人公是一个富于反抗精神、敢于与命运斗争的男人,而并非如电影中所表现出的那种如待宰羔羊一般的可怜模样,在原著中,最后一题的答案更是男主人公用枪逼迫主持人说出来的。当然,我们可以当做这是为了配合电影情节而做的简单化的处理方式。然而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一点是,相对于原著,电影似乎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美化了印度,为了达到内容新颖并将观众的注意力转移到对印度文化的好奇的角度上,电影仍做了较大的改编。如在电影结束后的歌舞表演等,虽然与影片及原著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是却很好展示了印度作为东方文明古国,其几千年古老文化中所蕴藏的巨大魅力。

而对于小说原著与改编电影之间的差异,或许我们可以引用小说原作者维卡斯・斯瓦鲁普的一句话进行评价――影片与原著间“最大区别在于,书中强调的是自己创造命运,影片中强调的则是命中注定”。

三、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所折射的当今文化取值的嬗变 作为一部由英国导演执导拍摄的印度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虽然极为自然流畅地表现了其原著及当代印度文化内涵,使我们从中国影迷的角度也能够感受到其中的情感表露,可以说是达到了感同身受的境界,但是只要留心观察,仔细体味,却仍然能感受到电影中对东西方文化价值的不同体现以及电影与原著的不同的思想观念。

我们知道,虽然近年来印度一直秉承着西方发达国家的民主价值观,同时大力发展国内的软件、科技行业,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然而,其国家本质却仍然是在宗教统治下的农业社会。而且,即使在今天,印度国内的种族等级制度仍然盛行,而这一制度在全球大多数国家早已被或废弃了。而在印度国内,由于基础建设不足、民族矛盾未能得到很好的缓解及其传统观念对政府与人民的束缚等现状,导致了其文学作品中,很少有能够像《问与答》这样能够真实反映其国内社会二重性本质的著作。也正因为此,在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对其国内民族矛盾以及阶级矛盾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回避。而维卡斯・斯瓦鲁普作为一个长期在西方世界生活的经验丰富的外交官,其思想、观念与写作手法都更接近西方化,而由于作者自身强烈的责任感,其作品中也带有极强烈、直接的情绪。这与大多数印度文学作品或有意或无意回避其国内各种问题与冲突,而更倾向于对一些幻想类的东西进行描写截然不同。维卡斯・斯瓦鲁普曾表明,《问与答》的创作不只是要代表他的国家,更希望能让广大的印度人正视其国家、民族以及自身的这些问题,同时也要让世界重视并关注印度。

正因为以上这些原因,影片的名称也从原来的《问与答》改为《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影片的英文标题Slum dog Millionaire中,slum dog一词是由slum(贫民窟)与underdog(下等人),演化而来,而这一词汇的出现更是在印度国内受到了强烈的指责,使影片受到了不尊重印度贫民阶层的指责。然而,电影标题的这一更改,不仅是为了能够使标题的矛盾、对比更鲜明更抢眼,同时也强调了西方社会中一夜暴富的投机文化。因为我们知道,在西方文学中,无论是古典文学还是现代文学,都有不少以富翁为主题的作品,如大仲马的《基度山伯爵》、马克・吐温的《百万英镑》等,而受此影响,相关的影视作品也层出不穷。

四、结 语

在当今社会下,文学作品与电影作品之间早已密不可分,两者既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时又互相对立、互相排斥。这两种艺术形态发展到今天,早已合为一体,不可分割。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少时间去完整阅读一部经典的名著,而通过影视的手法能够让人们在休闲的同时,利用较短的时间去了解一部经典文学作品的大概内容,这不失为一个好的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在对文学著作进行电影改编的时候,为了能够更好解读文化经典,展示文学作品中独特的艺术魅力,就需要影视工作者能够尽量尊重原著,重现文学作品的故事架构于观众眼前。

[参考文献]

[1] 黄书泉.论小说的影视改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2).

[2] 盛署寒.电影改编过程中的若干问题[J].电影文学,2007(16).

[3] 张文红.与文学同行:从文学叙事到影视叙事[J].甘肃社会科学,2003(06).

[4] 戴炜栋,等.新编简明英语语言学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5] 胡壮麟,等.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作者简介] 袁栋洋(1978― ),女,山西大同人,硕士,陕西理工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