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痴人”一梦惊天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高锟,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生于上海,求学于香港,深造于英国。
1960年,当高锟加入英国标准电话与电报公司旗下标准电讯研究实验所时,各研究机构已注意到公众对改善通讯设施的强烈需求。此时,高锟的工作重点是研究和发展一套利用毫米波长的微波传送通讯系统,将通讯设备的资讯传送能力提高50%。
三年后,相信自己已完全了解技术的高锟开始对改善微波点到点传送系统的缓慢步伐和所面对的各种限制感到不耐烦,他决定改变工作环境,并获得密兰斯一家学院的聘书。但他的辞职引起了标准电讯研究实验所的强烈反对。
为了留住高锟,实验所专门派了一名律师替高锟索回此前去看新房子时付下的定金并取消买卖合约,与高锟的新雇主安排其退职手续,并愿赔偿他们在高锟身上所花费的所有开支,甚至表示可为其妻――黄美芸安排一份工作。
盛情难却下,高锟留了下来,开始研究如何利用玻璃纤维来传送激光脉冲,希冀可取代用金属电缆输出电脉冲的传统通讯技术。
1966年,高锟和他的团队《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提出用一条比发丝更纤细的光纤代替体积庞大的千百万条铜丝传送容量接近无限的讯息,传输量将比传统技术高出一万倍。
这一论点刚被公布,便被外界讥为“痴人说梦”,但高锟没有放弃。
“在同类研究上,同道似乎不多。我们论文题目并没有在通讯业引起太大反响。”高锟后来在自传中回忆自己当时孤军奋战的处境,“我想我们要将论文要点直接提交给对这种革命性通讯方法有兴趣的公司,才可能说服他们加入我们的行列。”
“光纤是世界上用之不竭的材料做成的,那就是沙粒。”高锟向这些公司大力强调用沙做材料的各种好处环保、成本低,具有轻盈和高度耐受力的特性,并且不会泄露光源。
研究如何实行“光通讯”基础理论时,高锟遇到的主要难题是:怎样除掉玻璃所含的铁离子?因为铁离子吸收和打散光线,使光通讯难以实行。
后来,他发现一种叫“溶凝石英”的玻璃提炼过程,能提炼出“无杂质”玻璃。
当时,无人相信世上会存在无杂质玻璃,高锟像传道士一样到处推销他的理念,为此远赴日本、德国以及美国的贝尔实验室。终于在1981年,美国康宁玻璃厂取得技术突破,高锟理论中提到的光纤得以诞生。
从此,比人的头发还要纤细的光纤取代了体积庞大的千百万条铜线,成为传送容量接近无限的信息传输管道,彻底改变了人类原来的通讯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