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巧用文学作品 培养倾听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巧用文学作品 培养倾听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幼儿文学作品,是指以学前儿童为阅读对象的文学作品,主要包括儿歌、故事、童话和散文等。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应是深入浅出的口语文学、开启心智的启蒙文学、充满诗意的浪漫文学和趣味盎然的快乐文学,对幼儿的健康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语言领域中提出的两项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倾听与表达”。所谓倾听,就是认真听、用心听。就幼儿的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或缺的一种能力。倾听能力包含有意识倾听、理解性倾听、辨析性倾听和欣赏性倾听等技能。本文拟以文学作品欣赏活动为例,略加阐述。

一、借助故事,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3~6岁的幼儿大多不会倾听,他们更热衷于表达。他们爱插嘴,会不分场合随意打断别人说话;他们没听完老师的提问便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常常答非所问;他们不注意别人的发言,往往重复别人说过的话;他们没听清要求就进入游戏,总是违反规则、遇到麻烦、甚至出现险情……总之,他们听得不仔细、不专心、不认真,倾听的质量 不高。

究其原因,一是成人没注意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以为这种能力是与生俱来的;二是受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他们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易分散,缺乏耐心,急于表达等等。假如我们成人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们的行为横加训斥和责备,不仅不会收到预期的效果,而且还会使他们失去倾听的兴趣,变得不爱倾听或者不会倾听了。

因此,利用文学作品本身的感召力,养成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可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譬如,教师可以从讲述故事《爱插嘴的小八哥》入手,让幼儿在倾听老师的讲述中,了解小八哥是如何从被称赞“真会说话”,变成“不管什么事情、什么情况,都要插嘴乱说,把事情搞坏”,以至于遭大家嫌弃的。由于这个故事贴近幼儿的生活,巧妙地把一些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化,孩子们深深地被吸引、触动,从而产生一直听下去的愿望。这时,教师就可以趁势引导“你喜欢小八哥吗?为什么?”“小八哥怎样做,才会受欢迎?”这些问题不仅可以有效地激发起幼儿主动表达和倾听别人发言的兴趣,而且还能让他们在讲讲、听听中明白:话,并不是说得越多越好,关键是要看说话的时间和场合是否合适。同时,也使他们懂得“乱插嘴、打断别人说话是不礼貌的行为”,从而主动要求自己“不能做多嘴的小八哥,要做懂礼貌、受欢迎的人”,进而努力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渐养成耐心倾听的好习惯。

二、激发兴趣,培养幼儿有意识倾听能力

有意识倾听,即集中注意、有目的地倾听。选择合适的童话、故事、儿歌和散文是培养幼儿有意识倾听能力的先决条件。当然,要想让幼儿达到集中注意地倾听这一要求,除了文学作品本身的合适和有趣之外,教师还必须采取多种方法,增强倾听内容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幼儿持续有意识倾听的兴趣。

童话《白云枕头》新颖有情趣,能引起幼儿情感共鸣。教学一开始,教师出示色彩鲜艳的教具,以神秘的口吻引出故事名称,能有效地集中幼儿的注意。为了让幼儿有始有终地专心听讲,教师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并通过眼神、手势和动作等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倾听的积极性。

另外,幼儿好奇心强,对新奇的事物会产生巨大的求知冲动。因此,巧设悬念也是培养幼儿有意识倾听能力的好方法。比如,在学习绕口令《毛毛和涛涛》时,教师可以这样设置悬念:“毛毛和涛涛要比赛跑步和跳高,他们谁会获胜呢?听了绕口令你就知道了。”孩子们就会怀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地倾听。

三、精心设问,培养幼儿理解性倾听能力

理解性倾听,即连接上下文意思、掌握作品主要内容的倾听。让幼儿带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去倾听,有助于他们理解性倾听能力的提升。

在欣赏文学作品活动中,我们可以精心设问,力求巧问,运用有质量的提问组织幼儿讨论,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倾向,尤其是注意运用联系幼儿个人经验的问题或假设性的问题引导幼儿深入思考和想象。如:欣赏了诗歌《阳光》后,按着诗歌里诗句排列的顺序进行追问:“阳光,在什么上爬着?阳光,在什么上笑着?阳光,在小溪上怎样?阳光,在妈妈的眼里又怎样呢?”以加深幼儿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讲完童话《变色的房子》后,设问:“小兔是用什么打扮它的新房子的?”“季节不断变化,小兔的房子有了什么不同?”等,促使幼儿去探索、去发现,帮助他们进一步理解作品的内涵,提高他们理解性倾听的技能。

四、引导思考,培养幼儿辨析性倾听能力

辨析性倾听,即对所听的内容材料作出归纳、推断和评价的倾听。在欣赏文学作品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幼儿边倾听边思考的能力,鼓励幼儿主动参与讨论,作评论性的思考,并对所听的内容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评价。

如,在组织欣赏《指纹的秘密》活动前,教师先出示各种指纹的图片,让幼儿想象不同的指纹像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鼓励着幼儿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和表达。为了追求和别人讲的不一样,幼儿不仅要积极动脑思维,还要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然后,他们才会说出“指纹像贝壳、像毛线球、像跑道、像山洞”等充满创意的个性答案。

又如,讲完故事《白云枕头》后,教师引导幼儿讨论“胖小猪对小白兔说了什么话?你认为它这样说对不对?为什么?”这些分析和讨论是建立在有意识倾听基础上的,要求高于一般性的“注意听讲”。教师通过适当的引导,可以培养起幼儿对所听内容进行分析和评价的习惯,长此以往,就能增强其辨析性倾听的能力。

五、榜样示范,培养幼儿欣赏性倾听能力

欣赏,是一种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之情,自动追求从文学作品中获得自我满足和自我发展的实践过程。不过,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能长时间高强度地倾听,幼儿更不可能,那很容易进入疲劳状态。幼儿文学作品即使具有强烈的童真童趣,也具有实实在在的美学价值,但假如没有教师的用心引导,幼儿也是不可能投入地、忘我地进行艺术审美和享受的。此时,教师提供的环境氛围和示范作用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首先,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应该努力营造一种适合幼儿愉快倾听的心理氛围,给予幼儿倾听的心情,引发幼儿倾听的兴趣,使幼儿在宽松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倾听文学作品,从而不断提高倾听的质量。比如,散文《春雨的色彩》凭借春雨描写春天,画面感极强。活动前,教师采用绘画手段,将作品所描绘的春情春景变成具体的形象直接呈现在画面里,还录制了一段符合散文意境的抒情音乐。教学中,教师运用“情境创设法”,带领孩子一同走进如诗如画的春景中,让他们从单纯听到配图听再到配乐配图听,使他们目有所见、耳有所闻,恍如走进春雨滋润下的五彩斑斓的美妙世界。情境创设激发了幼儿对春雨的喜爱、对散文的喜爱,幼儿自发地跟着配乐录音轻声吟诵散文,并扮作不同的景物组成一幅立体的春天画面,他们沉浸其中,陶醉其中……

在欣赏中,教师除了可以通过图画再现作品情境,通过音乐渲染作品情境,通过扮演让幼儿体验情境外,还有一个重要的途径,便是通过语音描述作品情境,以情激情,以情染情。如,在欣赏散文《春雨的色彩》最后,教师面带欣喜,声含激动地说:“春雨真好,春天真美啊!让我们春游去,去看看万紫千红的春天吧。”幼儿被教师的话语深深打动,被教师的真情深深感染,他们的眼神里写满了喜悦和满足,他们对美好事物的积极态度,与作品的主题意境完全一致。

其次,教师的言行常常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典范,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言传身教,不仅自己要集中注意力、对文学作品表现出赞美的积极态度,还要在活动中,专注倾听每个幼儿的发言。当他们在讲述自己的听闻和想法时,教师应该面带微笑,并用眼神告诉他们你在仔细倾听。同时,还应帮助他们把话说清楚讲明白,让幼儿感到老师是认同他的讲述的,从而变得自信和愉快。

另外,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良好的倾听习惯,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如,“小雪讲得真好,那是因为她认真听了。”“小强听得真仔细,一下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这样,既表扬了认真听讲的幼儿,又给其他孩子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综观以上活动,一个“听”字贯穿始终。教师通过精心选择作品,采用多种形式,运用多种方法,给幼儿提供了有意识的、理解性的、辨析性的和欣赏性的倾听机会,让幼儿通过安静、耐心、积极的倾听,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获得了多种倾听技能,倾听水平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