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以信贷业务创新 促银行经营转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以信贷业务创新 促银行经营转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长期以来,存款和中间业务是各家银行竞争相对激烈的业务领域,信贷业务一直是银行垄断的资源,这个领域过去几乎不存在竞争。近年来不论是“调整”亦或“转型”,有些创新如在推出中小企业融资新产品、提供“三农”金融服务等方面,多是迫于行政推动甚至当作政治任务来完成,产品创新也主要表现在对传统业务的重新包装及有限延伸,缺少系统性、针对性和高附加值的产品,经营依然趋于同质化,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大同小异。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正处于一个复杂多变、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的经营环境中,面对后危机时代的诸多挑战,传统的发展模式空间和余地已经越来越小,来自优质客户争夺的“拉锯战”,存贷款利差收窄和银行对大企业议价能力的不断减弱,如2009年银行天量贷款并没有带来利润的大增,同时,经济结构调整伴随着传统产业的兼并重组和新兴产业的崛起,更需要银行业进行持续的有技术含量的业务创新。

信贷资产是商业银行盈利水平最高的资产,目前国内商业银行经营收益80%以上依靠存贷利差,信贷业务的过度扩张、经营模式的相对粗放,结果是“规模并不经济”,不仅资本约束的不断强化制约了银行业务发展空间和盈利能力,也承担了大部分经济波动的风险。同时随着金融脱媒的加剧和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更多的优质大型企业会越来越多地选择通过股票、债券等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方式来筹集资金。此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使有潜力的小企业也可以选择通过创业板获得资金支持,从而对商业银行的优质客户造成显著的双重冲击。

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带来了新的产业发展业态,也带来了新的企业形态,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商业银行必须强化经营理念的创新,不能再以客户群体是否足够大作为产品创新的前提,面对客户需求日趋个性化、多元化和经济发展对投资拉动的依赖逐步降低,以市场为导向,对传统业务进行更新和改造,把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客户作为商业银行客户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根据本行的风险偏好和客户的行业特征、资金用途,贷款期限、贷款方式等积极推进信贷产品组合的创新,逐步建立以客户和银行价值增长为核心高效的业务经营模式,在为实体经济提供资金支持的同时,分享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

银行的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是否具有强大的为客户量身定制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它决定着资源配置的效率与结构的优化,保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保证金融机构长期可持续增长的前提。

西方国家开展金融创新时会充分考虑市场需求、技术条件、成本与收益等因素,跨市场创新已成为国际金融业发展不可逆转的潮流。我国商业银行对金融创新的考核则重点放在了市场份额和业务量上,无论是新技术的运用、新产品的开发,还是新模式的推广等,由于无法科学核算出新产品、新业务的固定成本、变动成本以及机会成本,很难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不利于创新效率的提高和创新效益的追求。中间业务本质上是资产业务与负债业务的延伸,当今,随着投资多元化的发展,银行存款分离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同时,去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85万亿,无论是阿里巴巴的支付宝,还是中国移动的手机支付业务,尤其是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都对银行传统的支付结算功能提出了严峻挑战。

有市场需求的地方就必然有创新的空间,这就需要在银行内部绩效考评体系中提高创新指标的奖励标准,增强各部门金融创新的内在动力,充分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分层次、有重点、通过提高对基础数据的分析和业务发展的实际,不断修正各种技术参数和指标,着力提升对新市场、新领域的拓展能力,稳步推进综合经营和国际化向纵深发展,加快从传统的融资中介向全能型的服务中介转变,如加大对高回报的私人银行领域的投入力度,在政策许可的范围内,有限度地对高新产业进行股权投资,从低水平价格竞争向高品质价值创造转变,通过业务结构多样化,实现收入来源的多元化。

当今世界知名的金融企业,无不拥有业务专长:美国花旗银行的“花旗”服务,运通银行的运通,摩根士丹的投行业务等。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就是知识经济的发展,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显著加快。构成这些新型企业发展的根本要素已超越了传统的土地、厂房、设备等硬要素,更多地体现在服务、知识、技术等软要素上,银行的产品和服务形式可以模仿,但支撑其业务发展的研究和学习能力是无法复制的。可以说,我们与国际先进银行的差距,不仅表现在资本实力上,更在于我们的学习和研究实力不强造成的综合经营能力不高,而研究创造价值,研究实力是提升银行形象与品质和价值增值的重要途径。同业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顿有句名言:最佳的创新就是到竞争对手那里学习。因此,他在竞争对手那里的时间远远超过在自己公司的时间。

外部环境是经营模式转型的先决条件,内部资源配置是经营模式转型的基础,两者缺一不可,必须常抓不懈,借鉴国际银行金融创新的最新成果,挖掘金融创新的整合力量,逐步建立从总行到分行自上而下,形成包括创新战略制定、业务营销、风险控制、成本核算等分工专业化、经营集约化,精简高效的组织架构,实现运营管理流程的再造与优化。品牌是银行重要的无形资产,是银行文化的集中体现,是银行区别竞争对手取得公众信任的标志,培养和提升忠诚客户价值的关键举措,它比任何营销手段都更为有效。

金融创新是金融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又与金融风险相伴相生。对待创新,既不能因噎废食,害怕出现风险而墨守成规、抱残守缺;也不能矫枉过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我国银行业不能走西方那种一味追求复杂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的路子,必须以支持产业升级为主要途径,在经济与金融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银行对推动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能否成功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坚持循序渐进。通过引入风险调整后的资本回报率等更科学的考核指标,实现经营目标从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转向追求收益与资本约束相匹配,借助风险管理数据的分析,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建立全面的风险预警系统,实现对客户风险的有效监控,包括行业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市场风险的预警和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监控。不具备风险分散功能的金融体系,无法化解实体经济的风险。

最后,没有发展的风险控制是空洞的,有能力承担高风险的银行,才能获得高收益的机会。面对复合型、研发型人才的缺乏,银行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加强核心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对员工金融新业务、新知识的学习和培训。将员工的薪酬更多地与长期绩效挂钩,使其在为客户和银行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职业价值最大化,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发现、吸引和留住人才的环境。只有卓越的团队,才能创造卓越的效益,高素质的金融员工是银行最持久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