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07眼常人视力检测反应时间与视力及视力结果关系的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07眼常人视力检测反应时间与视力及视力结果关系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目的为了研究检测视力时反应时间与视力及视力结果关系

方 法取正常受检者11 5人207眼,建立了视力的反应时间与清晰度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式。并对视力结果的性质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

结 果正常人平均视力是5.1+。认知视标所需要的时间是:结果行以前各行为0.56―0.635秒,结果行对应的时间是1.06―1.0831秒。构成视力结果的调节与非调节优势比为4.9448>1。

结 论结果行的反应时间与其前面的各行比较有明显的延长。调节率对视力结果的构成具有重要影9向。

关键词:视力 检测 反应时间 结果行 调节率

正常人在视力检查时,从对视标的注视开始,到对其方向做出判断的那一刻,存在一段时间间隔。当视标较大看的清楚时做出迅速的判断而反应很快,当视标较小时看的不清楚会延迟判断时间而反应较慢,因而存在着一个视标大小(清晰度)与反应时间之间的关系。为了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特取115人207例眼,对反应时间与视标视力的关系、视力检测结果的相关因素等进行分析。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择合作性良好的无眼疾的视力基本正常并以司机年审为主的受检者115人207眼,视力结果的分布范围除3眼为4.9+外其余均为5.0―5.3者。

1.2使用器材用深圳法斯特科技公司生产的秒表计算时间、汕头粤华医学器械厂生产的对数视力表检查视力。

1.3检测方法

1.3.1反应时间的确定首先向受检者说明检查流程:先测右眼再测左眼,一旦看清视标就立即挥手示意方向。而检查者则在用指示棍一点视标之际同时按下秒表的起动按钮,当受检者一挥手示意方向时即按下秒表停止按钮,所记录的时间既为被测眼认知视标的反应时间。

1.3.2视力结果的确定一般如能认知某行的大部份视标时方能记录为该行视力①。当认读不全时记为“该行减”,而认读下行不过半时记为“该行加”。但本资料检测中显示结果行往往不是一行,有时是两行或以上。如5.1行可能只能读对一半而5.2行亦可能读对一半。为了客观反应这种情况,应取两行总的差错率来判断,如读出这两行正确视标9个,取5.1+;而两行正确率为7个,则取5.1―。

1.3.3为了方便运算,本文采取对数视力进行标记。

1.4统计学处理逻辑回归在SPSS9.0上进行,其余则在SPSS11.0上进行。

2.结果

2.1视力检测反应时间与视力的关系

2.1.1207眼的总体平均视力

为了能进一步展开研究,有必要对所有检测结果做一总体的视力判断,看看本资料的平均视力处于什么水平。

表1“结果均数”一栏是将所有视力检测结果进行排序后按视标视力进行分组所求得的均数。可以看出总体均数为6.6168,位于5.1与5.2之间而接进5.1,即总的平均视力为5.1+。

2.1.2检测反应时间的四分位数与视力的关系

由于本资料反应时间为偏态分布数据,因而应用四分位数表示②③。表1的四分位数栏是207眼的全部(8188个)视标检测反应时间的资料。图1是取其中位数做的图。由于被检者在一开始认读视标时存在着一个适应过程,这会延长认读时间而产生误差(4.7的中位数时间大于后面三行即是),为了避免影响结果,一般取估计结果视力的前三行以上进行检查。为了方便统计,本资料均从4.7行开始。从上面的图表中可以看出,远离结果行(5.1+)时反应时间较小而且接近(4.7―5.0),到了结果行则时间急剧上升。结果行后虽然时间还在上升但势趋缓。

2.1.3结果行的对应时间

由于二者的非线性关系,因此必须借助秩回归分析。将数据作秩变换后建立Monotonic回归方程Q=O.928+0.768P,O代表反应时间,P代表视力.用内插法求出当结果为5.1+时对应的反应时间是大于1.06而小于1.0831秒。就是说一般正常人认读视标的时间在1.06―1.0831秒就到了有效分析检测结果的临界时间,或简单地说到了该时间就到了视力检测的结果行。

2.2 差错率与调节率在构成视力检测结果中的作用

检测视力时一般会有差错,其占全部被检视标的比率为差错率。需要费力去辩认视标的状态动用了调节,本文设定正常成人认读视标超过1秒钟即动用了调节,其占全部被检视标的比率为调节率。

差错率是构成视力结果的基础。从图1中可以看出结果行的时间与其前面各行的时间有显著的差别,并且其中位数在1秒以上,似乎调节率也与视力结果的构成有关。

根据表2建立逻辑回归方程:Y=――1.1 908+0.981 5X1+1.5983X2。而ORl=expbl=2.6686>1,OR2=expb2=4.9448>1,说明差错率与调节率均参与了视力检测结果的构成,且后者相对重要性大于前者。

3.讨论

既往文献对视力检测时间的阐述甚少,网上亦未查到相关的研究文章,仅少数学者提到。李凤铭指出,测定视力时必须提供一定限度的呈现时间,当小于0.7秒时视力会下降。对旁中心视力呈现时间在0.5―1秒④。王幼生视力检查方法中提到,必须在3秒内说出缺口的方向⑤。施殿雄在著作中写到,每个视标允许的辩认时间不得超过2―3秒⑥。他们都从各自的角度表达了对此问题的看法。从本文四分位数表数据来看,他们的观点基本上是妥当的。只是小于0.7秒时视力并不一定会下降,在结果行之前的各行中,中位数都小于0.7秒,极小值更甚至小到0.21秒也未见差错率会有任何的提高。本资料研究结果表明,呈现时间在0.56―1.0831秒就基本上包括了正常眼睛认读视标所需要用的时间段,和0.5―1秒的观点接近。下限0.56秒代表无须调节时认读视标所需要用的时间。从图1可以看出,到达时间明显提高的视标行后,需往后再查一行,而此行对构成视力结果是有意义的,该行P75的反应时间是2.19秒。当然再继续提高检测时间对提高视力结果是无多大意义的。

从图1中可以看出,对反应时间而言结果行之前的行与结果行之后的行有着很大的差别,几乎是一个台阶。与反应时间做秩变换后再用其均数做图得出的图形类似。表明辩认结果行之前的视标是轻松及容易的。其生理意义在于证明了注视大视标时眼内肌是不须要用到调节的。结果行时反应时间明显延长,中位数超过1秒,辩认视标明显较为吃力。其生理意义是此时应用到了调节,因而导致了认读时间的显著增加。但是这时眼内调节肌并没有强直,而是以一种紧张一松驰―紧张的震荡方式进行认读的,在原始记录数据中可以看到往往是长短时间呈交错的状态,QR亦明显延长,表明了有震荡情形。结果行之后的行反应时间及QR继续延长,反应了震荡趋向强直。

认识这些特性在临床中是非常有用的。比如一个正视眼的人虽然能辩认5.1的视力,但阅读材料的字做成0.833分视角(对应5.1视标),长期阅读是不利于近视的防护的。若将字的笔划做成1.25或1.6分视角以上(对应4.9或4.8视标),即可毫不费力地阅读。这对于正确运用视力保护眼睛,减少视疲劳、避免近视的发生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的。

前面的逻辑回归分析证明了调节率参与视力检测结果的构成且重要性大于差错率,其结论令人感到意外,因为检测结果是根据差错率计算出来的。说明利用调节率来确定结果行是可行及可靠的。调节率的突然增加就是或将是结果行。结合差错率可以迅速得出结果。这在检查视力工作中可以大大提高效率。比如估计一个可能正常视力者,我们既便从4.7起检测4―5视标(每行只须测一个)即可找到结果行,这之间不少于18个视标,效率至少提高了三倍以上。另外还可以直用结果行对应时间1.08秒这个规律,当正常人的反应时间突然达一秒多时,即为或将为结果行。

参考文献:

1.秦鸿仁,临床基础眼科学。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3。

2.孙振球,医学统计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5。

3.《现代实用医学》约稿。现代实用医学杂志2004,16(2):127。

4.李凤呜,中华眼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14。

5.王幼生,现代眼视光学。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2005,52。

6.施殿雄,眼科检查与诊断。上海科技出版社198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