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对机体代谢状态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对机体代谢状态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 2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代谢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5(c)-050-01

近年来人们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状态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血尿酸升高可加重心血管等疾病的发生,提示可能与加重机体代谢紊乱有关。本研究对14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了血糖、血尿酸升高与血脂代谢的关系,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4年9月~2007年6月于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42例,其中,男129例,女13例,年龄(77.28±8.69)岁,糖尿病病程平均12.91年,年龄中位数10年。依据是否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分为高尿酸组和对照组,其中,高尿酸组29例(20.42%),年龄(78.97±10.04)岁;对照组113例(79.58%),年龄(76.84±8.30)岁。

1.2方法

患者入选标准为确诊的2型糖尿病且年龄>60岁,剔除病历资料严重不全者,所得142例患者资料基本齐全,对其以下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①一般情况,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A1C(HbAlC)、血尿酸水平等。②血脂代谢指标主要包括总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poA1和ApoB等。高尿酸诊断标准是男性血尿酸>420 μmol/L,女性>350 μmol/L。分组后两组之间数据对比分析,以每个指标二组实际存在可查数据的例数进行。

1.3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数据以(x±s)表示,采用STATA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t或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一般情况

尿酸组年龄(78.97±10.04)岁,糖尿病病程(9.59±10.25)年;对照组年龄(76.84±8.30)岁,糖尿病病程(13.77±10.71)年,两者对比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尿酸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HbAlC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血脂代谢

两组的血脂指标比较见表2,可见糖尿病合并高尿酸组TG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发病呈增加的趋势,其机制与尿酸产生过多或清除减少有关,但在2型糖尿病患者以肾脏排泄尿酸能力减退为主[1,2]。老年人血清尿酸水平与年龄、血清尿酸清除率、24 h尿尿酸排泄量相关,尿酸生成增多、清除能力减退及尿量减少、尿pH值减低等多种因素都能导致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高尿酸血症[3]。本组142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29例,占20.42%,患病率与其他文献报道结果相近[1,4]。

近年来人们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研究,结果证实血尿酸升高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血尿酸升高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一方面,高尿酸血症可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异常[4]。高尿酸血症患者可存在以高三酰甘油血症和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升高为主的血脂紊乱,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脂代谢紊乱更严重,加重的血脂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高血压发病的共同危险因素[3]。另一方面,2型糖尿病反之也使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代谢紊乱加重,两者共同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表明,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时可使血清总三酰甘油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提示代谢紊乱的加重,结论和以上研究结果是一致的。

本研究表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可对机体代谢产生以下影响:加重血脂代谢,使血清总三酰甘油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共同导致机体代谢紊乱的发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学毅.2型糖尿病伴高尿酸血症的病因与治疗新进展[J].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05,4(1):20-21.

[2]Bo S, Cavallo P, Gentile L,et al. Hypouricemia and hyperuricemia in type 2 diabetes: two different phenotypes[J]. Eur J Clin Invest,2001,31:318-321.

[3]王滟,汪耀,迟家敏,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24(10):733-735.

[4]朱敏,俞茂华,史虹莉,等.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相关因素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04,31(1): 71-73.

(收稿日期:2008-02-20)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