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药结合与单纯药物治疗肾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药结合与单纯药物治疗肾性高血压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探讨提高治疗慢性肾脏病肾性高血压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152例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和药物组,每组76例。针药结合组采用针刺平衡“降压穴”和“肾病穴”为主,配合小剂量降压药伊贝沙坦;药物组采用口服伊贝沙坦、福辛普利治疗。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4周后针药结合组56.58%的患者血压达到目标值[DBP≤84.96 mmHg(1 mmHg=0.133 kPa )];药物组53.95%达到目标值,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和24周时组间比较,针药结合组降压效果优于药物组(P

[主题词] 高血压,肾性/治疗;针药并用;慢性病;降血脂剂/治疗应用

Observation on therapeutic effects of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therapy and simple medication on renal hypertens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SONG Yu-hua (Balanc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Treatment Center, Linyi City People′s Hospital, Shandong 276003,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be into a method for increasing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n renal hypertension of chronic kidney disease. Methods One hundred and fifty-two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group and a medication group, 76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cupuncture balance points "Jiangya" and "Shenbing" as main, combined with small dose of hypotensor, Irbesartan; and the medic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Irbesartan and Fosinopril. Their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of 4 weeks, 56.58%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group reached to the objective value [DBP≤84.96 mmHg (1 mmHg=0.133 kPa)], and 53.95% of the patients in the medication group reached to the objective value, with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treatment of 8 weeks and 24 weeks, the blood pressure-decreasing effect in the combined acupuncture and medicine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medication group(P

KEY WORDS Hypertension, Renal/ther; Acupuncture Medication Combined; Chronic Disease; Antilipemic Agents/ther use

肾性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疾病的主要常见症状,是加速肾脏损害及导致心脑血管意外的重要危险因素,及时有效地控制血压是防治慢性肾脏病的重要环节,尤其对保护残存肾单位、延缓其病程进展具有重要意义[1]。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比,肾实质性高血压相对较难控制,常需要2~3种药物联合使用,有时甚至需要4种降压药物合用,亦常常不能获得满意疗效。笔者于2002年3月―2005年9月应用平衡针刺疗法为主,配合小剂量降压药治疗慢性肾脏病肾性高血压76例,并与单纯降压药物作对比,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在山东临沂市人民医院中医肾脏病科就诊的门诊及住院患者中符合诊断标准的病例152例,按就诊先后顺序, 随机分为针药结合组和药物组。

针药结合组76例,其中男44例,女32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0岁,平均(51.75±7.12)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119.5个月,平均(67.8±12.0)个月;高血压1级30例,高血压2级46例。

药物组76例,其中男39例,女37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67岁,平均(50.72±10.38)岁;病程最短6.5个月,最长125.0个月,平均(70.1±9.67)个月;高血压1级29例,高血压2级47例。

2组病例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诊断及纳入标准

①按照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K/DOQI工作组对慢性肾脏疾病(CKD)的定义[2]:无论何种原因,只要存在肾损伤,或肾功能下降,且持续时间≥3月并持续性蛋白尿≥1.5 g/24 h(1.5~8.5 g/24 h)者确诊,各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肾脏疾病持续血压增高者。并参照1994年中国高血压联盟结合美国JNC1992年方案[3]提出的我国高血压分类标准,轻度(1级)高血压:舒张压(DBP) 90.22~99.24 mmHg(12~13.2 kPa);中度(2级)高血压:DBP100.00~109.02 mmHg(13.3~14.5 kPa)。②年龄18~70岁。③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2)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及纳入标准者;②已接受了其他有关治疗,可能影响本研究的效应指标者;③合并有心脑血管、肝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以及精神病患者;④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⑤肿瘤患者。

2 治疗方法

2组病人进入试验后基础治疗(降脂药浮伐他汀、抗凝药潘生丁及/或雷公藤多甙)不变。针药结合组予以针刺“降压穴”(位于足弓,划一个十字,交点即为此穴。此处布有趾长屈肌腱、足底内侧动静脉、足底内侧神经)。手法:上下提插,中强刺激,以针刺足底内侧神经之后出现的局部酸麻胀感为宜。左右交替取穴,每日1次。“肾病穴”(位于外踝高点之上8 cm,腓骨内侧前缘,即腓骨小头至外踝连线的下1/3处,在趾长伸肌和胫骨短肌之间。此处布有胫前动静脉分支及腓总神经)。手法:上下提插,中强刺激,以针刺腓总神经后在足背部出现放射性针感为宜。左右交替取穴,每日1次。针刺2周为一疗程,中间休息3天。口服伊贝沙坦,每次75 mg,每日1次。

药物组口服伊贝沙坦,每次150 mg,每日1次;福辛普利,每次10 mg,每日1次。

降血压目标值为坐位DBP≤80 mmHg(10.64 kPa)。6周后血压未达标者,加服氢氯噻嗪片12.5~25 mg。2组病人总疗程24周。

3 观察项目

3.1 血压

治疗前后于上午8:00―10:00测血压。患者在诊断室内休息5分钟,测坐位上臂血压,1小时内测3次,取其均值作为资料分析,以后每月随访1次,共随访6次。

3.2 24 h尿蛋白定量

治疗前2周,治疗后4周、12周、24周收集24 h尿标本,测定24 h尿蛋白定量,连续测3次,取其均值作为资料。

3.3 血清肌酐(Scr)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

治疗前2周,治疗后4周、12周、24周测定 Scr 及24小时尿肌酐,并按公式计算Ccr(测定前要求病人素食3天)。

3.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治疗前后参数变化比较用配对t检验,两组间治疗后参数变化比较用t检验,2组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4 疗效观察

4.1 疗效标准

根据美国国家肾脏基金会K/DOQI工作组和1994年中国高血压联盟制定的治疗靶目标值拟定(见表1)。为便于观察和统计分析,设定降血压目标值为坐位DBP≤80 mmHg(10.64 kPa)。

4.2 治疗前后血压比较

2组治疗后血压均有非常显著的下降。治疗4周后,两组间血压达标状况经χ2检验,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8周后针药结合组的优越性逐渐显示出来,组间比较,针药结合组降压效果明显优于药物组(P

4.3 治疗前后蛋白尿比较

2组治疗后蛋白尿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4.4 治疗前后Scr与Ccr比较

2组治疗4周与治疗前比较,Scr均有所上升、Ccr均有所下降(均P0.05)。见表3。

5 讨论

慢性肾脏病(CKD)患者约80%~90%在病程中会发生高血压,而高血压又会加速肾功能恶化。Klag等[4]发现,高血压是慢性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肾病(ESRD)的独立危险因素。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压越高,肾功能下降越快。研究证实,CKD患者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CVD)的发生及其预后存在明确的相关性。CVD已成为ESRD的首要致死因素。因此,在CKD治疗中及时有效地控制血压,是临床医师必须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5]。虽然所有降压药物都可用于治疗CKD高血压,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既能降压又能降低CVD发生率和延缓肾功能恶化的优势而作为首选。

目前CKD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不容乐观。由于本病患者病程长,因病致贫,负债治病者多。而治疗本病的药物价格偏高,治疗又需长期规律地坚持服药,甚或2~4种药物联合应用方达降压目标水平,为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致使多达65%的患者服药量不能达到目标水平, 或改用价廉低效降压药,甚至中断治疗,造成肾功能急剧恶化。国外情况也是如此,Coresh等[5]研究结果提示,对非糖尿病CKD患者,血肌酐≥116 mg/dL的男性或≥114 mg/dL的女性中仅仅11%的患者血压控制在

中医对本病的认识较早,且积累了丰富的治疗经验,但针灸治疗本病报道尚少。本病属于中医“水肿”“眩晕”“腰痛”“肾劳”范畴。脾肾两虚,湿浊内蕴,气血不行,瘀阻肾络,水道不通,三焦气化不利,升降失司,浊气上逆,为本病主要病因病机。平衡针灸疗法是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在针灸领域相结合的一门科学,它以中医心肾调控学说与神经调控学说为理论基础,利用针灸外因刺激手段间接地调节大脑中枢系统的平衡状态。通过直接针刺神经干或神经支,将针刺神经的信息通过人体信息传导,反馈到大脑高级中枢,再通过神经信息传导来完成对机体各系统的调控支配作用[6]。降压穴和肾病穴均为平衡针灸疗法中治疗各类高血压、肾脏病的主要穴位。对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通过调节神经,兴奋镇静双向调节而发挥作用。通过配合小剂量降压药与ACEI和ARB 联合应用作对比观察,两组均具有良好的降压、减少蛋白尿排泄作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还使Scr和Ccr稳定在一定的水平。统计结果显示,针药结合疗法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两组治疗4周蛋白尿下降与血压下降呈正相关,治疗12周和24周蛋白尿进一步下降,而血压无明显变化,证实了本疗法的肾脏保护作用和伊贝沙坦、福辛普利一样,是干涉了肾素-血管紧张肽原(RAS), 或拮抗AT1受体而阻断血管紧张肽的生物效应,通过血流动力

学和非血流动力学的作用,包括肾脏微循环的变化和

组织的重构,来达到肾保护作用。研究结果证实本疗法既有理想的降压效果,又可有效地降低尿蛋白和血肌酐,具有良好的肾保护、延缓慢性肾病病程进展的作用。针药结合疗法安全,无不良反应,费用低廉,患者易于接受,可长期应用,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6 参考文献

1 陈香美,郑法雷,陈仆,等.盐酸巴尼地平治疗肾性高血压的前瞻性对照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20(3):169

2 张玉侠.慢性肾脏病防治新理念.实用药物与临床,2006,9(4):203

3 陈国伟.高血压病诊治中值得注意的若干问题.新医学,1996,27(7):341

4 程叙扬,赵明辉,李晓玫,等.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恶性高血压的临床特点和预后.中华肾脏病杂志,2004,20(2):79

5 高瑞通,李学旺.控制血压对慢性肾脏疾病的作用.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5,2(1):8

6 王文远.现代平衡医学.香港:亚洲医药出版社,2000:34-35

(收稿日期:2007-02-08,齐淑兰发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