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感官动词与“见”和“到”搭配的可能性和其语义及语用的差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感官动词与“见”和“到”搭配的可能性和其语义及语用的差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汉语中感官词十分丰富,可以和感官词搭配的词数量极大。本篇文章简单分析了五种感官动词的代表字在与“见”和“到”组合时的可能性和差异。归纳出感官动词与“见”、“到”搭配的不一致主要原因在于汉语在创制这类词语时人们的心理认知因素。

【关键词】感官动词;“见”;“到”;认知原因;表义差异

一、关于感官词的背景知识

“感官词”是包含人体感官语义指称的那些词,既包括感觉器官的实体名词、也包括感知行为动词和感知性状词,它们共同的语义指称就是“感官”。在研究感官词之前,有必要对感官进行一些背景知识的阐述。

首先,先民对“感官(五官)”这一现象保有民俗文化性质的认知,这是基于日常感知的结果。其次,“感官”这一术语可看作“感觉器官”的简称,而“感觉器官”的研究属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范畴,因而研究感官词也就务必基于“感觉器官”的科学知识。

虽然民俗文化中的五官所指模糊,但心理学的分类,划定了所要研究的感官范围,即眼、耳、鼻、舌、肤五官。本文将表示感觉官能指称的词称为“感官词”。感官词的分类可以基于“感知事件”的日常认知划分,任何一个感知事件都可以描述为一个语义框架,该框架中包括三类语义实体—感知主体、感知动作/行为、感知结果,分别对应三类词法范畴—感官名词、感官动词、感官性质词。按照“五觉”的自然分类,感官词可分为视觉词、听觉词、嗅觉词、味觉词和触觉词五类,然后再按照词法范畴进行下位划分。

感官词的分类如下图:

二、五种感官的代表字及其与“见”和“到”的搭配

(一)“见”、“到”的词义以及此特定环境下的义项选择。

1.有了上面关于感官的背景知识的简单介绍,下面选取这五种感官的代表字,即看,听,闻,尝,摸,来具体论述一下它们和“见”、“到”搭配上的异同。

1.1 首先,为了更好地进行下面的说明,先简单用义素分析法描写一下这五个字:

看《现规》:“用眼睛感受外界事物。”

看[+行为][+人类][+眼睛]+感知][+事物]

听《现汉》:“用耳朵接受声音

听[+行为][+人类1[+耳朵[+感知][十声音]

闻《现规》:“用鼻子辨别气味。”

闻:[+行为][+人类][+鼻子][+感知][+气味][+隐喻]

尝《现规》:以口辨味

尝:[+动作][+人类][+口舌][+感知][+滋味][+食物]

摸《现汉》:用手接触一下物体或接触后轻轻移动

摸[+行为动作][+人类][+手指手掌][+感知1[+人体][+ 物体表面][+接触][+滑动]

对比上面的义素分析,可以明显看出,这五个感官词的代表字有共通的义素,如行为,人类,感知。不同之处主要体现在感知对象的不同及感知方法的差异。

1.2 因为是要考察这五个代表字与“见”、“到”的搭配情况,所以在这之前还要了解“见”、“到”这两个字的基本含义。

在新华字典中,两字均有多个义项。

见:

1)看到:看见。罕见。见微知著。见义勇为。见异思迁。

2)接触,遇到:怕见风。见习。

3)看得出,显得出:见效。相形见绌。

4)(文字等)出现在某处,可参考:见上。见下。

5)会晤:会见。接见。

6)对事物观察、认识、理解:见解。见地(见解)。见仁见智(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

7)助词,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见外。见教。见谅(原谅我)。见笑(被讥笑)。

到:

1)动词。从别处来:到达。到站。到来。到场。到任。到职。到案。

2)动词。往:到群众中去。

3)形容词。周全,全顾得着:周到。面面俱到。

4)助词。用作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如:办得到。说到做到。想到。

从本文考察的出发点来看,“见”应选取它的第二个义项,即“接触,遇到”。“到”应选取它的第四个义项,即助词,用作动词的补语,表示动作达到目的或有了结果。

(二)以“看”为例具体分析“看见”和“看到”

“看见”在《现汉》的解释中为:看到。从这个解释来看,似乎“看见”与“看到”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因为它们之间可以互相解释彼此的词义。可是我们都知道,语言是有经济性原则的,也就是说在一种语言中,是没有完全同义的两个词的。尽管可以存在两个词在理性意义上的高度统一性,但是它们必定会在其他一些不易察觉的方面,如感彩,语用限制等,具有细微的差别的。例如:自行车与洋车,虽然都指的是两轮的脚踏车,但它们在语用上就可以体现出不同了。洋车是在几十年前,我国经济落后,日常生活资料供应不足,许多产品需要从国外进口,因此在那个年代,很多生活用品前面都被加上了一个“洋”字,“洋车”就是一个典型代表。但随着社会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脚踏车不再是单纯依靠进口了,于是,自行车的叫法就逐渐取代了洋车的叫法。

同样,“看见”与“看到”也一定在语义或者语用方面存在一些比较隐秘的不同之处。根据北京大学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现代汉语语料库的数据,本文选取部分“看见”与“看到”的例句,并根据这些例句试图说明这二者的异同。

看见:

(1)啊,现在还有这人哪,看见过吗你们?

(2)但是科林跟我说,在这里如果我看见校车的话,是不能超车的。

(3)我们可以看见月亮明亮半球的大部分,这时的月相叫“凸月”。

(4)船员们突然看见海面上涌起一股20余米高的水柱,方圆近730多米 。

(5)不管光束从哪个方向射来,都能按原来的方向反射回去,让司机总能看见它的闪光。

看到:

(6)此举扭转了西北战场局势,使胡宗南看到消灭我西北野战军的打算已成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