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雪花飞舞话寒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雪花飞舞话寒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冬天到了,玉树琼枝,远眺峰峦镶银点翠,近望村镇披散金光;滔滔江河结成玉带。广袤田野铺上白毡。

寒冬的标志与气候特点

冬天,通常分为初冬和隆冬两个时段。一般以5天的平均气温降低到10~0度,称为初冬。此时由树叶脱落、野草衰枯到北雁南归,雪花飞舞,便是初冬的标志,俗话说:“立冬封地,小雪封河。”当平均气温稳定在0度以下时,便进入隆冬了。此时已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朔风透骨,呼气结霜。“腊七、腊八冻掉下巴”就是隆冬的特点。从初冬到隆冬,通常要经历一个月左右的时间,但由于每年北方冷空气南下的早晚和强弱的不同影响,这个时间的早晚和长短也不尽一致,早的在霜降前后来临,晚的可推迟封立冬过后出现。长的可达70~80天,短的则十几天。

对整个冬天的气候起决定性作用的是高空风势的走向和强弱,即受大气环流所左右。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有些年份的冬天,风不太大,气温偏高,并不感到很冷;而有的冬天,则北风凛冽,气温较低,显得分外寒冷。在地球的大气对流层中。大规模的水平方向的空气流动(即高空风势)称为大气环流。这种环流便是影响气候变化的主要角色。如果某年冬天,高空风势总的特点是盛行经向气流――沿地球经线由北向南运动的气流,则北方的冷气团容易受到引导而频频南下,爆发强寒潮的天气过程较多。冬季就特别寒冷;反之,若盛行纬向环流――沿地球纬线自西向东运动的气流,北方冷气团便受到阻塞,只有小股冷空气南下活动,人们便会感到是个暖冬。

数九与寒冬

太阳从东边出来到西山落下,好像是每天围绕地球转,其实不然。地球除了有昼夜变化的自转外,它还沿着椭圆的轨道围绕太阳不停地转动,这就是公转。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球南纬23027,的南回归线上,那里的白昼最长,黑夜最短。我国的地理位置在北半球,冬至这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也就是说太阳照射的时间最短,辐射到地面的热量最少,便从这天开始交九。我们的祖先把自冬至之日起,每九天分为一个时段,依次定为一九、二九、三九……直到九九,这八十一天的时间称为“数九”,是一年中天气由较冷到最冷又回暖的变化最明显的阶段。

冬至这一天。白昼最短,黑夜最长,地面得到的太阳光和热量也最少,按说应该是天气最冷的时候,但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最冷的天气出现在三九或四九。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地面在夏秋季节所积累的热量还可补偿这一段时间夜里向外散失的热量,所以气温还不能很快降到最低。过了冬至,尽管太阳直射的角度向北纬23。27,的北回归线移来,白天不断加长,黑夜逐渐缩短,太阳辐射的热量也有增加,然而天气却还在继续变冷。原因就是这时地面向外散发的热量,远远超过了从太阳辐射所获得的热量。在小寒到大寒期间,即三九前后,地面把以前积累的热量损耗殆尽,使气温降到最低值,所以这才是最冷的时候。在此之后,由于日照时间不断变长,太阳辐射的热量又逐渐增多,气温便开始回升了。地面散失的热量也不断减少,天气也就逐渐暖和起来了。到了五九的末尾,地面获得的热量,便又大于所散失的热量,这便是“春打六九头”的缘由。此时,严寒季节基本过去,真正到了冬季的尽头,便开始“阳升春又来”了。由于塞外地理纬度较高,春来较晚,到九九完了。才能春回大地。

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不但总结出“冷在三九”的宝贵经验,而且还根据物候变化的规律和特征,编成顺口溜:“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这就是以冬至为起点的九九歌,共八十一天,再加一九,刚好九十天,到了春分。即冬至过后三个月,便又是一个农事大忙的季节了。

由于我国古代的文化中心在黄河流域。这里所反映的是那个地区的气候特点,但“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与塞北的物候状况还较相近。只不过这里所说的在刚交九时的物候特征与塞北有悬殊。当九九结束时,南北的温差便逐渐缩小,再加一九,即春分时,如遇暖流,塞北大地也能开犁种麦了,所以最后的“耕牛遍地走”还是有普遍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