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我们一起“倾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我们一起“倾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这一期,刘祥老师给同学出了一道不错的题目。虽然不是十分新颖,但平易而又鲜活,写作的空间很大,纵横都有开拓的余地。从横向看,可以着眼于“倾听什么”进行极为广泛的选择,可人可物,可虚可实,可大可小;从纵向看,不仅是“倾听什么”上可以各展其长,还可以在怎样听、听后的收获这样不同的层面上进行开掘。作为日常训练的作文题,是很适合的。让我们先欣赏一下大家的评语吧!

评语一(刘 祥 语文老师)

此话题写作的关键在于对“倾听”的把握。从命题所给材料看,文章至少可以从两个角度入手来构思选材布局谋篇:一是以“人”为对象,一是以“自然”为对象。当然,如果我们在作品中,将“人”与“自然”揉合在一起写,也同样符合要求。

这里,最容易产生的错误是偏离话题另开新灶。比如,相当部分学生会写诸如“倾听母爱”类的内容,这原本没有什么不可以,但在将题目确立为“倾听母爱”之后,却撇开“倾听”而只一味去讴歌母爱,就不能不说是跑题了。毕竟话题的核心是“倾听”,写作重点要定位在“倾听”上才可以。不过,仅仅会扣题还不够,文章的生命,还在于写出内在的真实思想与真实人生。“倾听”这个话题,无论“倾听”的是什么,都一定要是自己的真实情感体验。学会写自己的真实生活与真实感悟,是最为重要的写作经验。

文章之道,存乎心而发之笔。没有生活的积累,不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自然也就时常会把自己置身在“书到用时方恨少”的尴尬境地。所以,任何时候,都应该像这三位小作者所呼吁的那样,认真地倾听自然,用心去感受自然的乐章。只有如此,才能在考场上的短暂时间内,写出能够打动读者、打动阅卷老师心灵的好文章。

《让心灵装上耳朵》

此文将“倾听”这个话题,限定到更小的“用心倾听”的范畴内,这就使文章的选材更为集中。内容上,将“人”“文化”“自然”都纳入到了“用心倾听”的范围内,却又使文章的内涵特别丰富。这是一种举重若轻的写作手法,小作者以“用心倾听”为线,串起的是对自然对人生对文化的深切反思。

《倾听的美好》

此文从古诗入手,由众所周知的典故点出倾听的重要价值,在文章一开始,就营造出一种既古色古香又令人荡气回肠的视觉美感。这很容易把读者带进作者所营造的意境中来。接下来的议论与举例,从两个不同角度阐释倾听的魅力与价值,然后再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的呈现,突出倾听之于自身发挥的神奇效用。整篇作品结构紧凑,语言精练隽永,阅读时,可以感受到小作者心灵深处生发出的由衷赞美之情。

《倾听自然的演奏》

和上两篇相比,本文显然缺少了一些思想的深度,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一篇优秀习作。写作,深邃是一种美;浅易而充满童心,同样是一种美。本文的成功,恰恰就在于这种纯美童心的呈现。文章从第一个句子开始,就牢牢把握住了中心话题来选材组材,体现出了小作者高超的扣题能力。更为难得的是,作文语言淳朴而优美,意境空灵而雅致。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展现出少年作者雨滴一般通明的心灵。没有对生活浓厚的爱,没有日常仔细的观察和思考,没有清纯无瑕的心,是无法写出这样单纯而有生命的文章的。不过,作者关于人的“不本色”和人的“怎样本色”在铺排上似乎显得不那么重点突出,在“怎样本色”这一应作重点论述的地方,带得过于轻巧,让人感觉没有好好地展开。

整体而言,这篇文章行文清新流畅,有文采,让人读起来舒服,话虽不多,但能表达到位,是篇好文章。

评语二(周子葳 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

《让心灵装上耳朵》

听是很容易的,但倾听就不同了。听只需要耳朵,而所谓倾听,则需要心灵。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把握住了这种差别。从文中可以看出,作者有深厚的阅读功底,并且能够根据题目的需要,自由灵活地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作者的确以自己的心灵倾听了这些古往今来的名家。可以说这是一篇优秀的习作。

《倾听的美好》

作者从历史名人和自我感受的双重角度写出了倾听的美好。倾听可以成就人们的相感相知、理解尊重;倾听也能使我们发现身边寻常平凡的美好。作者对于文章的这种构想是比较巧妙的。但怎样衔接得更加流畅自然,还需再仔细考量。

《倾听自然的演奏》

这一篇关于倾听的描写,没有前两篇涉及范围广泛,本篇只写了倾听自然。但也因为集中了笔墨,所以显然比前两篇下力更深、笔触更有力。这亦不失为佳作的一种写法。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对自然美的感受其实也是对人性美的体验。作者用其细腻的心思倾听到了这两种美的和谐。

评语三(朱益帅 大学本科生)

《让心灵装上耳朵》

本文开头作者便先入为主地将倾听的终点指向了心灵,对把耳朵与心灵孤立做法进行了否定。而后机智地撷取一份体验经历,得出“将耳朵装在心上,再去感悟世间的种种”的结论。字里行间盈溢着作者面对不同境况的所思、所想、所悟,真切而复杂的情感跃然纸上。

文中大量使用不同时期人物的名言佳句,配合主旨宣扬倾听与心灵之间感应的美妙,显示了作者的博闻强记。不足之处是作者存在硬破题的嫌疑,对引入的材料分析有些主观臆断,如:失佚的《广陵散》是否真如作者所说的“悲愤”? 白居易的诗意仅止是莺歌燕语?

《倾听的美好》

该篇行文不远,即由阿炳的故事言明“倾听”魅力之所在,同时肯定了“倾听”能获得人格圆满和精神富足的重大意义。作者深情地抒写了人生成长中关于音乐、乡俚、童音的慰藉之旅,以期在美妙的旋律和亲和的教诲中修身养性。文章有一种阳光的温暖和积极向上的力量,给人启迪。语言自然流畅,情助理生,理助情浓,较有深度地诠释了“倾听”这一行为的内涵。尽管后半篇对前文的呼应不够,但总体看来,本文不失为一篇优秀范文。

《倾听自然的演奏》

本文作者通过对风生雨态的描摹,结合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与直抒胸臆式诗性语言的“轰炸”,最终把倾听推向崇高和唯美的极致。全文情感激荡,韵味悠长,富有自然气息。铿锵有力而富有意蕴的语言,极具感染力。不过仅就文章内容而言,于高亢、感叹之余,略显空洞浅显,过于感性。但与前两篇比起来,作者让第一人称退出文章,又多了份新意。

评语四(李文田 高中生)

《让心灵装上耳朵》

“倾听”是一个动词,代表生活中一种寻常的动作。以此为话题写作,应该注重挖掘“倾听”的内在含意,丰富这个动词的内容。普遍的做法是,把“倾听”作为一种生活的态度,阐述它在生活中的意义与重要性。

本文作者巧妙地将“倾听”讲述成心灵的感悟与思考,让“倾听”变得富有深度和思辨性。文章开头以“我”在听到朋友的一句话后突然顿悟从而引出下文对“用心倾听”的理解,使虚无的哲理源于真实的生活,令读者信服。接下来,作者在文字中充分表现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从现代诗歌到唐宋名家,如数家珍,以恰当的例子一步步深化“用心倾听”的内容,切合话题之余又突出了自己的思考个性。在中学生散文中,本文可算是一篇佳作。

如果硬要从中挑出骨头的话,作者在文中的诗词举例存在“泛滥”的嫌疑。同学们总以为素材抛出来越多越好,其实就一篇说理散文而言,举例过多并无益处,反而会使人觉得文章的深刻性荡然无存。我想作者可以尝试适当删除部分不必要的诗词举例,这样会让读者觉得你博学而不卖弄,收放自如。删除例子后,可以加入适当的评论性语句,使文章说理不浮于表面,更加具体和深刻。

《倾听的美好》

此文作者以一段优美的排比开篇,回应题目,也引出下文:历史怎样为我们展示“倾听的美好”,为一篇佳作写出了“龙头”。

然后,作者在第三段阐述自己对“倾听的庄重”的理解时,描述颇有新意。“长者的谦和、幼者的敬畏、赞同者的支持和反对者的理解”,让人看到“倾听”二字后面丰富的内容――同时也读出了作者善于思考的品质。文中说“我无法真正理解倾听的庄重”,让人觉得,除了作者的描写外,“倾听”似乎还有更多未知的内容,为读者留下了一片绚丽的空间去发挥想象。这也是作者聪明的体现。真正深刻的东西,往往只能意会,文字哪怕再出色,总会有那么一点偏差,倒不如来个“贤的是他,愚的是我”,让读者自己去理解。

文中作者大量运用了排比的手法,使全文文采洋溢,可惜最后三段中过于直白的抒情与之前的文风格格不入,破坏了整体的美感,也使文章缺乏应有的深度。综观全文,作者行文有其独特的思考性和文采,但还没有完全摆脱学生作文的稚气,有待改进与提高。

《倾听自然的演奏》

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篇童话般的散文,以孩子般童真的耳朵倾听着来自大自然的万千声音。我们仿佛听到了音符的跌荡起伏,琴声与歌声的缠绵委婉。虽然写的是声音,我们读出的却是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艺术从来都是相通的,而可以相通的艺术往往更具感染力。

作者在“倾听”的话题里找到了让人耳目一新的内容,但从行文看来,她的文字对内容并没有显示出足够的驾驭能力,主要体现在其语言方面还略显平淡,让人觉得她想表达某一种感觉,却始终因为词汇的局限,就差那么一点表达不出来。其次,文章结构显得缺乏条理,内容也过于单薄。

判别一篇抒情散文的好坏,文字是否优美当然是一个重要的标准。作者的文笔有着女孩子的细腻特质,与充满童趣的想象相得益彰。但相对来说,写出一篇言辞优美的散文还是易事,难度在于能够在华丽的外表下藏着一颗善于思考的心。本文美则美矣,但文字不应为美而美,作者可以尝试挖掘这份自然之美背后藏着的人生哲理或应有的感悟,从而告诉读者更有用的信息,同时也使自己的作文更具深度。

三位同学的写作,显然是把握了命题的特点。《让心灵装上耳朵》是着眼于怎样听;《倾听的美好》是着眼于听的结果,听的收获;《倾听自然的演奏》则是写听的对象。各走一路,文章也都写得很有质量。四位的评点,尽管也指出了一些不足,但都给予了很充分的肯定。相信同学们读后也会有相似的评价。

作为“评台”的主持,我想换一个角度再说几句,以尽自己的一份责任,也表示对大家的答谢。如果其他同学也要写这个话题,还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呢?或者说,这三篇习作的质量还要提升,应该在哪些地方可以作一些调整呢?

一是写法还可以更加多样。三位同学的习作质量都不错,这是让人高兴的,但三篇写作的路子,尤其是前两篇,还是比较接近。文体都是散文,结构相差不大,语言风格比较相似,表现手法也基本一样。这当然可以,甚至也不坏,但都这样写,或者以为就只能这样写就不好了。现在许多同学的习作(而且是比较好的作文)似乎都是这样的一种路数。这自然不应该责怪同学们,但我们要知道,任何一个题目,写作的选择是多样的。任何写作方法都很好,但一旦入了套就没有意思了。比如“倾听”这个话题,写一篇非常普通的记叙文,或者比较实在的议论文,又有什么不好呢?

二是可以写得更加集中。无心结构,信手写来,有时候显得很大气。很多大家的散文就是如此。但这样的境界,不是轻易能达到的。无招就是招,那是功夫的极致。一篇几百字的短文,要尽可能地扣着话题和自己选择的角度去展开。不知道周子葳同学认为《倾听的美好》“怎样衔接得更加流畅自然,还需要再仔细考量”,朱益帅同学认为《倾听的美好》“后半篇对前文的呼应不够”是否就是这样的意思。对文章的结构和思路还是要精心安排,先写什么后写什么,前后是什么关系,都要斟酌。一些很有才气的同学似乎不屑于这样做,视为“八股”而鄙之。是否是八股,是否是套路,关键在于有没有自己的真情实感,与形式没有必然联系。罗素的《我为什么而活着》,一篇典型的总分总的结构,每一部分有一个中心句,纲目分明,恐怕没有人当作八股看待。即使八股,也可以是好文章;不是“八股”,文章也未必就好。的《反对党八股》就是以八股形式写的。

三是写得更加具体,更加实在。朱益帅同学认为《倾听自然的演奏》“略显空洞浅显”,我以为三篇习作似乎都存在这样的问题。《让心灵装上耳朵》前几段层层推进,写得真好,“从此,我学会了真正的倾听,用心倾听”,水到渠成地一转,使文章进入新的一层,也是最主要的内容,应该说“我听海子……下的画面”一段扣得很紧,内容也比较厚实,遗憾的是后两段就显得空泛,尽管作者仍然在利用自己的积累优势试图让文章有厚度,但总觉得没有办法在前文的基础上更上一个层次。为什么不写一点自己“用心倾听”生活的具体感受呢?《倾听的美好》也是如此,从“我开始试着倾听音乐”到“哦,祖国的花朵,祝你们幸福、快乐!”,都写得不具体,也不够自然。听什么样音乐,在什么样情景中听为什么不写呢?“倾听小学生晨读”真的会想到祝愿“祖国的花朵”“幸福、快乐”吗?《倾听自然的演奏》则几乎没有写到一个听雨、听风、听“黄莺和燕子主唱”的具体实在的情景,都只是一种泛泛的叙述。好在语言的生动多少弥补了一些内容的空泛。

其实,读这一期的稿件,我也是一次很有收获的“倾听”,方式未必恰当,收获是很大的。衷心希望能听到更多的同学用自己的习作表达心声,更多的老师和同学发表自己的意见,让我们的“评台”精彩不断!

(本期评点的作文题及作文请见2006年12月杂志第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