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文杜里艺术批评观:直觉与个性法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文杜里艺术批评观:直觉与个性法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文杜里进行艺术批评的依据是历史经验和艺术直觉,他强调艺术批评、艺术史、美学要相统一不应分离,他提出“个性本身即是法则”,认为在艺术史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批评要注重艺术家的个人特性和精神性。

关键词:文杜里;艺术直觉;艺术家的独特个性和精神性

中图分类号:J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8-0088-01

一、艺术直觉与艺术批评、艺术史、美学

文杜里艺术批评的依据和基础为“艺术即直觉”。他认为以科学的理性的方法对现有的材料进行逻辑性的整编,不去探寻事物的根源和证据,只是按照科学逻辑的方式编制了某个艺术家的“分类目录”,从这类目录里可以看到艺术史的发展繁荣和丰富的研究成果,却不能明确的找出现存艺术史的主导思想和具有代表性的精神价值。他倡导艺术批评、艺术史、美学三门学科应该是相互联系相统一,尤其是艺术批评和艺术史的关系更加密切,三者相分立只会导致它们变得表面化很空洞。

他认为艺术的直觉经验没有包括用来判断的艺术观念,因此它不是艺术家的直感,而是批评的感性阶段,是个性的一种倾向或者是审美趣味,“个性即是法则”就是建立在正确的直觉和审美趣味之上的。他希望艺术批评、艺术史、美学三者能更好的结合,特别是前两者的结合建立一部艺术批评的历史。文杜里深刻的认识到艺术史是艺术批评的生命源泉,而艺术批评的经验是艺术史复活的手段和构成艺术史的必要条件,也是历史理论基本法则的源泉。对于艺术批评与美学的关系,他认为艺术判断应成为审美的普遍观念与个人直觉之间的一种联系,理解一种美学的原则,应该用个人的经验或直觉来批判它,“离开了判断艺术作品的直觉,对艺术的观念就不可能体现在审美的判断中”。

二、艺术家的个性与精神性

他把艺术批评形成因素概括成三个部分:实际的因素、理想的因素和心理上的因素。文杜里阐述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心理学的因素在艺术批评史的著作里对批评家的作用更重要,理想的因素的形成建立在实际因素的基础上,即“当批评家形成他的观点时,并非根据事先已经存在的观念去形成,而最重要的是是根据从艺术作品获得的直觉经验――也就是说根据那些“实际的因素”。文杜里分析了艺术批评形成的三因素得出:艺术评判的重要条件是由艺术的总体观念和艺术家的个性构成的,并用这一观点反驳了当时流行的“艺术法则“的问题。 他从“个性本身即是法则”这一理念出发提出艺术批评史与传统的艺术史的不同点是它所围绕的中心为艺术家的个人特性,批评的功用和其活动都是用以解释它的特点,所以文杜里把艺术批评史的根本原则简括成一句话:“显示出艺术批评功能的艺术史。”

文杜里把艺术家的个性归为艺术评判的相对性解释,把艺术的永久性价值归为艺术评判的绝对性产生的源泉。他借助于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来说明艺术家的个人特性和永久性价值的关系,借以避免对艺术判断产生的“二律悖反”论。文杜里认为美学领域中批评的核心是“艺术的自由性被认为是由精神的能动性形成的” ,艺术的表现是感觉的、直觉的,离开精神的活动,艺术家的个性是精神性的活动作用于物质客体并借此进行感性显现和艺术表现艺术家的感觉、直觉,因此,艺术家在其艺术作品中所显示的个性是艺术中的真实,它既存在着艺术家个人的特性又存在着艺术的普遍性的观念。

三、评价文杜里

文杜里的批评见解独树一帜、独到精辟,但他的一些批评观点带有部分局限性。第一,概念含混不清。他的批评基础是艺术直觉,但在提供了一个全面艺术史概观的《西方艺术批评史》中并没有对于它的概念给予明确的解释。在他的艺术批评观念中核心就是注重艺术家的个人特性,对于个性、艺术家的个人特性、艺术个性、艺术的自由性和精神性的概念解释也是含混不清。第二,重视艺术家的个人特性和精神性,忽视了艺术家创作的物质因素影响。虽然文杜里竭力建立起一部艺术批评史并倡导艺术批评与艺术史应完美结合,他没有意识到在他夸大重视艺术家和批评家的精神范围而忽略了历史文化的基础的滋养时,他也夸大了形成艺术批判因素中的“理想性因素”。

他针对一些美术理论、美学观点客观的指出了缺陷,也针对着些缺陷提出了自己的精辟的见解:他认为文克尔曼虽然在建立古代艺术史有功,但文克尔曼研究艺术应与其历史时期相一致的观点导致了艺术作品本身失去了个性,以致成为某种类型;他呼吁批评家同样需要的创造形象的饱满的想象就像自己掌握了技巧一样;他意识到批评家在研究过去的艺术时与当代的艺术评价相脱节,因此他提出艺术史与艺术批评应当在当代的艺术评价中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依据。这些依据直觉经验形成的精辟论断在20世纪科学理论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史、艺术批评研究中有独特的价值。

参考资料:

[1][意]里奥奈罗・文杜里著.迟柯译.西方艺术批评史[M].南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