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糜烂性胃炎X线诊断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糜烂性胃炎X线诊断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X线检查对糜烂性胃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47例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或胃镜病理确诊为糜烂性胃炎。回顾性分析47例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47例患者中,35例患者出现糜烂性病灶(占74.47%);12例出现小息肉样冲缺(占25.53%);糜烂性病灶更为常见(P

【关键词】X线;诊断;糜烂性胃炎

糜烂性胃炎(EGP),亦称疣状胃炎。EGP属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疾病。EPG以胃粘膜丘疹样,膨大皱襞状,疣状隆起为主要临床特征。隆起直径在(5-10)mm。隆起的顶端可见脐样凹陷或者粘膜缺损;隆起中心糜烂,周围无红晕(但常伴红斑),多见于胃窦部,可分为消失型和持续型两种。根据患者内镜检查结果,可将其分为扁平EGP和隆起EGP两类。糜烂性胃炎具有病程长,治疗效果差的特点。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对EGP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我院47例EGP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探讨X线检查对EGP的诊断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我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47例糜烂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手术病理或胃镜病理确诊为糜烂性胃炎。男16例,女31例;患者年龄21-69岁,平均(53.2±6.9)岁;病程3周-13年。其中,7例合并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7例上消化道出现,7例胃糜烂出血。47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腹部疼痛。部分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1.2检查方法采用低张性双重造影法。硫酸钡浓度(160-200)%。剂量:(75-150)ml。服气粉一包。造影前,患者肌注20mg山莨菪碱(心脏病,前列腺肥大,青光眼患者禁用),待患者自觉口干后,进行检查。摄片:0.1s,400mA,75KV。仰卧右前斜位,仰卧正位,仰卧位充盈相摄片。

1.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9.0统计学系统,应用t检验,x2检验,P

2结果

2.1病灶类型47例患者中,35例患者出现糜烂性病灶(占74.47%);12例出现小息肉样冲缺(占25.53%);其中,糜烂性病灶更为常见(P

2.2病灶位置25例病灶位于胃窦,8例位于胃体,14例呈弥漫性分布;故而病灶多位于胃窦部(P

3讨论

糜烂性胃炎,亦称疣状胃炎、痘疮样胃炎。EGP患者以(30-50)岁为主。EGP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上腹部疼痛(多为呈季节性发作的空腹疼痛)。患者还可出现食欲不振,呕吐,恶心,甚至全身倦怠,体质下降等一系列症状。此外,EGP还可引发上消化道出血。该病多由胃镜检查确诊。本文,47例EGP患者,42例由胃镜检查确诊;5例由手术确诊。气钡双重造影亦是诊断EGP的效手段之一。现今,EGP病因尚未明确[1-2]。一般认为某些药物(如乙酰水杨酸,糖皮质激素等)和急性应激与EGP的发病密切相关。按患者的X线表现,可将EGP分为四型,即肥大型,匍状型,息肉样型及痘疮样型。本组47例患者,35例痘疮样型,12例息肉样型。EGP患者主要X线表现如下[3]。①点状糜烂:病灶多位于患者胃窦部,呈痘疮样。②息肉样隆起:隆起中心存在点状糜烂,极易误诊。③糜烂隆起型病变。病变沿大粘膜皱襞的顶部分布(呈串珠样)。④少数为单发病灶。患者X线特征类似于早期胃癌,易误诊。⑤部分糜烂性胃炎患者的粘膜皱襞特别粗大,扭曲(如蛇形状)。多位于胃窦部。⑥糜烂隆起病变周边无粘膜集中。深度糜烂可损伤或破坏患者腺体的颈部细胞,致使胃小凹或者幽门腺上皮细胞孤立增生,继而形成粘膜隆起。除此之外,患者还可出现粘膜肌层水肿,增生;肠上皮化;粘膜下充血扩张;纤维组织增生等现象。临床上,糜烂性胃炎多采用双重造影法(气钡)联合充盈加压法及粘膜法检查诊断。双重造影法(气钡)可清晰显示患者粘膜表面的微小糜烂,当病灶位于胃体上部及胃底时更为明显。粘膜法可清晰显示胃粘膜表面的轻微隆起。压迫法可显示胃体下部及胃窦部的隆起。由此可见,活活体组织检查及内窥镜是糜烂性溃疡确诊的主要方法,X线检查对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赵梦云,穆木天.糜烂性胃炎416例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5(5):54-55.

[2]邓小纯,邓薇薇.34例慢性糜烂性胃炎的X线表现分析[J].实用临床医学,2004,5(1):94-95.

[3]崔红.疣状胃炎的X线诊断(附28例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