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尧文化是中华文明之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尧文化是中华文明之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文化起源灿若群星,经过漫长岁月的裂变,碰撞,以黄河中游汾、渭、伊、洛流域为中心地域的古文化,从中原到北方,再折返到中原,在中国文化史上曾是一个活跃的民族大熔炉,这里是中国文化升起最早也是最光亮的地带,所以,它是中国文化总根系中一个最重要的直根系。上一世纪,中国史学界关于中国文明起源的系统完整的论证也是以这一地带为主要依据提出的。生活在陶寺文化时期的尧舜禹在此升燃五千年文明曙光,对人类文明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尧都既是中华文明策源地,又是华夏民族形成的血脉之根,中国的祖根。

文明之源

在中国文明起源及其向前推进历程中,作为根祖文化的载体山西晋南,为构筑中国文明大厦起了熔炉和大通道的作用,由此通道,中国历史正式踏进了文明社会的大门。作为根祖文化地理载体的尧都平阳,为文明大厦落成举行了奠基礼。后世将帝尧尊为文明始祖。

中华文明起源是各大文化区,首先是中原古文化,以华山脚下的仰韶文化,汾河之畔的陶寺文化为代表,和北方古文化红山文化、河套文化为代表的两大文化碰撞交错的产物。没有文化的碰撞交流,就产生不了中华文明。而这两大文化的碰撞交错点即在汾河流域一带。距今四千五百年左右,文明的重心转移到了晋南,最先进的历史舞台转移到了尧都平阳,陶寺文化的兴起,奠定了华夏根基,晋南也因此而成为中华文明的直根系。

文明时代的主要特征和标志,是青铜器、文字、宫城建筑的产生。陶寺文化晚期,在以尧舜禹为代表的根祖文化孕育下,中华文明产生了。尧舜禹时期,周边的先民向适于木石工具耕作的中原地区迁徙、聚集,带来了各自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当时居于天下之中的汾浍三角洲地带,易于各民族交流,尧舜禹“合和万邦”,具有无与伦比的开放性和凝聚力,大量吸取了各方先进文化因素,如制陶、打井、缫丝、建筑等技术和文字、信仰、习俗意识形态等,汇多源为一体,使之融合升华。陶寺文化遗址出土的成套彩绘木器、陶器、乐器、礼器,技术水平很高,标志着制陶技术已达到高峰。众多器物,熔铸进了外来文化因素。玉器、铜器、陶器,来自良诸文化、大汶口文化、齐家文化。陶扁壶朱笔书写的文字与殷墟甲骨文属同一系统,其字形结构与甲骨文十分相近。2000年随着陶寺文化遗址进一步发掘,发现了城址。构成文明因素的条件,业已完善。尧舜禹开启了中华文明之源,已得到了考古学上的进一步证明。

血缘之根

中华民族以炎黄为始祖。炎黄兴起于晋南,陶唐氏、有虞氏和夏后氏都是炎黄的成员。由于尧“协和万邦,平章百姓”,出现了万国归顺,部族和睦的盛世,炎黄联盟活动中心转移到了尧都平阳。帝尧是黄帝的嫡孙,其母为炎帝榆罔的嫡女庆都所生,帝尧是炎黄血脉的凝结,身上流淌着炎黄二族的血液。

帝尧姓伊祁,名放勋,为陶唐氏,后裔延其姓字,形成了伊、祁、陶、唐等姓;其子丹朱被封于房,曾以狸为图腾,形成了朱、房、狸等姓;其子封于刘国者后人以刘为姓,传至刘累为夏帝孔甲养龙,刘累之后形成了刘、杜、士、范、隋等姓。尧后裔形成的姓氏有四五十个,其中刘、丁、范、唐均为汉姓中人口排在前二十位的大姓。

帝舜名重华,因出生于姚墟而姓姚,又因被封于虞邑被称作虞舜。舜之后裔有陈、胡、袁、姚、王、虞、田、孙、车、陆、甄、薛、夏、蒲、司徒等姓氏。

帝禹,姓姒,名文命,炎帝族有邰氏女所生。因其建立夏朝,子孙临朝当国数百年,后裔繁盛,衍生出沈、尤、窦、鲍、邓、稽、扈、顾、赵、诸、欧阳等数十个姓氏。

尧舜禹时期的大臣,多为方国首领,因荫封子孙,族姓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舜的司徒契,乃黄帝之后,帝喾之子,传说其母简犹因吞食玄鸟之卵而生契,卵有子意,以子为姓。子姓传十四世到汤,灭掉夏朝,建立商朝,赐官封国,分流出汤、祖、孔、林、宋、华、牛等数十个姓氏;伯益帮大禹治水,后成为舜分管山林土地的重臣,被舜封于费地赐姓为赢。伯益子孙夏、商、周三代皆为诸侯,一支建立了三晋之一的赵国,一支滋育出统一中国的秦国,分衍出秦、赵、黄、徐、马、梁、诸葛等数十个姓氏;尧的农官后稷为姬姓,其后代建立周朝,周初连续两次分封诸侯,又经过春秋战国争雄,姓氏流变甚多,约达二百多个。另外,四岳、皋陶、夔、龙等尧的辅臣,也有许多后裔传流于世,成为汉姓中的大姓。如皋陶后裔“李”姓。

尧舜禹及大臣的后裔,有四百余个,占到中国人口的比例约80%。自尧舜禹以来,中华民族各大姓氏,既有清晰的脉络,又有交融流变。但概不出“炎黄子孙,尧舜传人”之直根侧脉。

如今尧舜禹的后裔遍布四海,可以这样说,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便有尧舜禹的后人。1984年在台湾的舜之后裔陈、胡、袁、姚、王、虞、田、孙、车、陆等十姓组织成立了世界至孝宗亲舜裔总会,先后在台北、香港、英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举行过宗亲祭祖联谊活动。近年来,海外华人,纷纷回国,来尧都祭拜三圣,追寻五千年血脉之根,正是民族血缘凝聚力的体现。

中国之祖

作为帝尧陶唐氏文化遗存的陶寺是中国正式踏进文明社会的界碑,也是中华民族的主体华夏民族集团正式形成并由此而推进文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奠基石。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称“陶寺遗址不同一般”,“这样的遗址,在山西是第一次发现,在全国也是第一次发现”,“陶寺遗址的发现,为中国考古学增添了重要的一页。”苏秉琦先生认为,以玫瑰花图案彩陶为主要特征因素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与以龙鳞纹图案彩陶为主要特征因素的红山文化,这两个不同文化传统共同体的南北结合是花(华)与龙的结合。陶寺遗址所表现的南北文化综合体性质,突出晋南是“帝王所都曰中,故曰中国”的地位。

《帝王世纪》云:“尧都平阳。”《括地志》说:“今晋州所理平阳是也。”郑樵《通志》中说:“伏羲但称氏,炎帝始称帝,尧舜始称国。 ”可见到尧舜时,已正式使用国的概念。尧逝世后,舜三年之丧毕,让避丹朱于南河之南。然百姓万民皆拥戴舜,“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古天子常居冀州,后人因之,遂以冀州之中国之号。”

尧舜禹缔造了中国,被后世尊为国祖。祭祀三圣的尧庙,也被称作国祖庙。其时,他们创建了中央和地方一整套国家权力机构。中央按部门职能设置公职,司空管水利工程,后稷管农业生产,司徒管教育,士管司法,共工管工业,虞管山林鸟兽,秩宗管祭祀秩序,典乐管音乐,纳言管政令,听取意见,引导舆论及接待宾客等。《史记・五帝本纪》载,帝舜任用禹作司空,负责平治水土;弃为后稷,负责按时播种谷物等等,任用夔为典乐,作《萧韶》九成乐,类似于今天的国歌。这些属于中央一级公职,负责统一管理全国某一方面的事务。地方一级公职按四方十二州设四岳十二牧,各管一个地区的事务。四岳分别住在四方,负责管理四方山岳的祭祀及观察日月星辰,通报岁时历法,提醒民众不违农时耕种。舜时每五年到四方视察一次,每三年对官员考核一次。

尧征三苗,舜流四凶,禹杀防风氏这些都显示了新的国家机构专制性质。新型国家机器建立起后,管辖着西逾葱岭(今帕米尔高原),东至于海,南达五岭以南,北到阴山、燕山,东北到长白山。其境域之辽阔接近于现代中国疆域。在境域内实行共同的历法,同律度量衡,推行五礼五教的文化模式。从而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一个有统一国家权力机构,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文化心理素质的共同体。这便是最早的中国。

尧都临汾无论从史学上,还是从考古学上的发掘,无疑在中华文明的历史上因其总根系的重要地位,无愧于文明之源、血缘之根、国家之祖的神圣地位。

(作者系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旅游局副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