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南红·川红”玛瑙奥秘详解(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南红·川红”玛瑙奥秘详解(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年玉友、网友们对广义“南红玛瑙”迫切求知解密的愿望甚浓,电话或网上的咨询不断,笔者涉足南红玛瑙多年,又与福建玉雕师吴师傅经常切磋实践,并在家父张家志教授的支持下,特作如下详细解密探讨:

一、南红玛瑙的应用史

南红玛瑙的应用史最早可追溯到红山文化时期,在战国时期已有皇室及贵族运用,直到明清时期,优质的“南红玛瑙”以其特有的吉祥色彩,仍然成为重要饰品的选材,也成了红珊瑚的替代者,并被信奉藏传佛教的藏民视为吉祥圣物而用在佛珠及手钏上。至清代乾隆时期保山的南红资源,终因矿洞过深、矿石采获率低、采掘日趋困难而闭坑停产。

近年随着宝玉石资源的相继重现,各产地、坑口的开发与加工及市场的流通,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也促进了广义“南红玛瑙热”的兴起。“南红”品类的区别,质、色档次的差异甚远,其中的优质原石及加工件,市场一路看好,不断创造价值攀升的奇迹。

二、“南红”在《徐霞客游记》中的记载

据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公元1586—1641年)对云南保山南红玛瑙(图1)的考察称:“上多危崖,藤树倒罨,凿崖进石,则玛瑙嵌其中焉(图2)。其色月白有红,皆不甚大,仅如拳,此其蔓也。随之深入,间得结瓜之处(图3),大如升,圆如球,中悬为宕,而不粘于石,宕中有水养之,其晶莹紧致,异于常蔓,此玛瑙之上品,不可猝遇,其常积而市于人者,皆凿蔓所得也。”此段原著记述,对保山杨柳乡阿东寨所产“南红”的特质及产出特征,观察、描述得淋漓尽致,精辟深入,余味无穷。

三、广义南红玛瑙的产状及矿石特征

“南红玛瑙”是高黎贡山一怒江宝玉石成矿带(南带),以及滇东一川南宝玉石成矿带中的玛瑙奇葩!以稳定的鲜艳红色而驰名(古人对红色的玛瑙奉为“玉赤首琼”)。

1、保山南红:石炭纪晚期玄武质的岩浆喷发时,较大的气孔被分泌的二氧化硅胶体充填其中,经后期脱水固结而形成生长在玄武岩内的“原生玛瑙晶腺体”。因其所处地质环境及成矿条件所限,又产自坚硬的原生玄武岩内,乡民必须放炮且深挖掘进才能采出,故矿石的裂隙较明显,材料多绺裂,完整的大件材料极为罕见,故有“无裂不是保山料”的说法,亦很难雕琢成大器。但玉质细密、色泽鲜艳诱人、水头倍足、娇艳灵动。一般大小为直径3-10厘米的椭球状玛瑙晶腺体,带有稍平整或较粗糙的原生外皮,皮色棕褐至暗绿褐色(图4-6)。

保山南红的历史产地在今保山市西北26千米,杨柳乡阿东寨的大海坝水库西侧。近年又在保山市东35千米的瓦渡乡有新发现。根据笔者对保山地质图的解译得知:在瓦渡乡以北的保山市东山向斜构造一带。东西两翼都有石炭纪晚期的含矿玄武岩分布。呈南北向延伸较广。有望成为今后南红玛瑙的后备资源地。此外在浪坝附近的古近纪河湖相盆地底部。是否赋存有冲积或洪积型的玛瑙古砂砾层,更值得探寻(图7-9)。

2、姜姑南红(习称“川红”):出产地距离古火山口较远,主体仍为二叠纪喷发的晶腺状玄武岩的“玛瑙晶腺体”。后经风化、剥蚀、搬运而散落堆积于缓坡或更新世开阔沟谷及古阶地里,赋存于由铁锰质半胶结的砂砾、沙土层中;属于富含铁质、锰质的洪积、冲积“次生砂矿床”的堆积层。由于是次生的“沉积古砂矿”,曾经受过“去糟粕留精华”的反复改造,所以矿石的裂绺不明显,又受到铁锰质的长期水化浸润等优化作用,致使玉色极为艳丽浓烈。其玉质的细腻程度虽较保山所产者稍弱,“碧玉质”的含量也偏高,故水头偏弱。但正因为如此,才会具备艳丽浓烈的玉色与古朴高尚的玉质神韵。目前已开发4-5个坑口。如“九口”、“拉马”、“联合”等。古阶地老坑质优。但各坑口的质量差异明显。以九口为优(图10-15)。

3、鲁甸南红:古火山口附近,主体为二叠纪喷发的晶腺状玄武岩中的“玛瑙晶腺体”,后经风化、剥蚀而散落于缓坡或开阔沟谷内,形成残积、坡积的“次生古砂矿床”,以及富集于上二叠统宣威组的“含玛瑙砾石层”。乡民露天采挖即可获得。所以矿石的裂绺不明显。其玉质细密,水头优劣都有,但目前所见色泽不如保山所产者鲜艳。矿石有受流水搬运过的磨蚀、撞击特征,故表皮较光滑。大小为直径2-8厘米的球状、椭球状玛瑙晶腺体及其残块,皮色为深肉色至浅棕褐色。部分玛瑙晶腺体或玛瑙块内有“夹白”或“乌石”现象。

4、杂地“南红”及杂色玛瑙:为金沙江沿岸及主要支流的洪积、河流冲积而成的古代及近代砂矿所产,产地极为分散,从滇东的中南部直到北部金沙江一带都有零星分布。有待深入调研探索其赋存规律。

此外在甘肃的迭部。新疆、内蒙、辽西、长江口也曾有过红色或他色玛瑙的产出,但除六合“雨花台砾石层”笔者考察过外,资料不详。

四、南红玛瑙的矿层、矿石特征及成因分析

广义南红玛瑙的成因多样性:保山杨柳乡的是石炭纪玄武岩中原生玛瑙晶腺体。滇东北鲁甸及川南美姑的是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经风化、剥蚀再沉积的“玛瑙砂矿”及中生代再沉积的“砾岩型玛瑙砾石层”(图16-21)。

1、矿脉特征:

目前4个产地类型中,仅有保山杨柳乡局部可见延续短、规模很小的含玛瑙石英矿脉。脉长20-50厘米,厚1—6厘米,极不规则,为玄武岩冷凝收缩造成的原生脉,不是玛瑙资源的主体。

2、晶腺体特征:

在不了解“南红”成因的时候,常以为玛瑙体是一种“结核状”的“玛瑙疙瘩”,其实不然,绝大部分的“南红”几乎都是来自古火山口附近的“玛瑙晶腺体”。因晚期岩浆富含挥发性气体,由于岩浆喷出后压力骤降,而使岩浆内的某些成分气化膨胀,形成无数的大小气孔。随着岩浆中富含二氧化硅的气水溶液或胶体溶液充填到气孔中,并随着玄武岩的冷凝而固化,则在气孔中形成玛瑙或玉髓。小如豆粒者称“杏仁状玛瑙”,大如卵或桃梨、瓜果者称“玛瑙晶腺体”。保山杨柳乡的是原生玛瑙晶腺体,在美姑、鲁甸的川红、南红矿石中,除较完整的玛瑙晶腺体外,主要为经风化、剥蚀并受“洪流”近距离搬运而堆积的玛瑙晶腺体砾石以及玛瑙残块,因常可见其外形与内部的环状纹带不一致。

3、古砂矿的矿石特征:

我们对大量美姑南红矿石的切磨、观察,及其产出的地质环境分析,结合地质图的解译判断,说明:a,矿石里除了有受滚磨的完整玛瑙晶腺体外,还存在较多的由玛瑙晶腺体和玛瑙脉体受风化破碎后的碎块;b,晶腺体及其碎块再经远古时期的洪流滚磨、搬运后,堆积成“半胶结含玛瑙砾石层”;c,含玛瑙砾石层、砾岩层赋存在二叠纪晚期宣威组(昭通鲁甸);d,含玛瑙砾石层、砾岩层赋存在中生代早期的飞仙关组及侏罗纪红层的含玛瑙砾岩层中;e,似层状、透镜状的矿层,受到富含铁锰质地下水优化和风化褪色的双重改造。

川滇“含玛瑙砾石层”古砂矿,可分为四种类型:a,组成以宣威组、飞先关组的底部砾岩或古砾石层;b,组成以侏罗系底部砾岩为主的中生代的远古砾石层;c,组成新生界的底部古砾石层;d,组成近代残积、坡积、洪积层。

4、矿石的致色变化:

从“含矿洪积层”的铁红色特征,玛瑙表面的铁红色至褐红色的石皮特征以及暗红玛瑙褪色优化的特征判断:美姑南红矿石是在原生暗红色的基础上,处于地下水富含高价(三价)铁离子和四价锰离子的叠加“氧化致色”、“水化滋润”与“风化褪色”的多重特殊环境下所形成的“玛瑙古砂矿”或“含玛瑙古砾石层”。

五、石英、玛瑙、玉髓、碧玉、蛋白石的形成与区别

石英:是具有显晶质结构的二氧化硅结晶,由二氧化硅的“离子溶液”达到饱和后结晶而成,肉眼可以分辨出晶体的颗粒或看到晶体的形态,是自然界最常见的矿物。南红或川红的料石中,常见乳白色石英。

玉髓:是隐晶质结构的二氧化硅结晶,由二氧化硅的“大分子胶体溶液”脱水固化而成,生成的温度比较低,肉眼不能分辨晶体颗粒,具有透明的灵动性或半透明的温润含蓄感。

玛瑙:具有纹带或色带特征的玉髓。但多数人都把不具任何纹带和色带的玉髓也混称为“玛瑙”。其生成的温度也普遍比石英低。

碧玉:富含铁质及少量粘土杂质的二氧化哇胶体,经沉淀而脱水凝聚固化形成;因含过多的铁质及粘土杂质,故微透明或不透明。

蛋白石:“由二氧化硅胶体溶液半脱水固化后所形成的非结晶质“含水胶凝体”,含水时呈透明、半透明的“变彩胶冻状”,称“贵蛋白石”,脱水后呈石灰白色的称普通蛋白石。玉髓或玛瑙彻底风化后也可局部形成蛋白石。玛瑙中的石灰白色纹带或色带多由蛋白石组成。

以上各种二氧化硅的生成物,各具特性,但也经常共生或构成环带构造或生成多矿物的晶腺体。南红玛瑙中的“乌石”即为玛瑙中混入了过多的“铁红色碧玉质”,故明显降低了玛瑙的透明度和水头。

关于“乌石”的说法,我们认为:川红玛瑙产地有一种被大家俗称“乌石”的东西就是红色碧玉岩,碧玉岩是地质名称,其特性比较细腻且坚硬,具贝壳状断口,有的网友将“乌石”改叫“红碧石”。

蛋白石在玛瑙的纹带或色带中较常见,玛瑙或玉髓彻底风化后也可变成蛋白石。在南红玛瑙中的“白皮”、“白心”或“白带”,常由蛋白石构成,所以其硬度偏低,透明度减弱乃至不透明。

对硅质的各种矿物进行观察和鉴定时,应注意到它们之间存在着的过渡现象,比如:均匀色质的玉髓可以逐步过渡为微具色带或纹带的玛瑙;当玉髓或玛瑙含铁和杂质逐渐增加时,也可过渡为碧玉质或碧玉岩。变质岩地层中的红碧玉岩及绿碧玉岩,则往往是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