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相约聚会,感怀人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相约聚会,感怀人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封微信引出的话题

收到好友的一封微信,看了以后,很敬佩民间高手的语言表达能力,几句话,竟然把几十年不同时间段中老同学聚会的特点,点评得如此有趣味:

我们为健康而聚会

毕业5年后,我们成婚的一桌,未婚的一桌;

10年后,有孩子的一桌,还没孩子的一桌;

15年后,原配的一桌,二婚的一桌;

20年后,酒量好的一桌,差的一桌;

25年后,国内的一桌,国外的一桌;

30年后,荤的一桌,素的一桌;

35年后,退休的一桌,没退的一桌;

40年后,有牙的一桌,没牙的一桌;

45年后,自己来的一桌,扶着来的一桌;

50年后,说来,来的一桌,说来,没空来的一桌;

55年后,能来的一桌,不能来的照片一桌;

60年后,已经凑不到一桌……

朋友在发给我这封微信的同时,有感而发地说道:人生真的很短暂,请转发这封微信给你曾经的同学,让大家珍惜生命,珍惜每一次聚会。

依我看来,现实生活中,很难能像这封微信所写的那样一次次聚会下去,如真能这样,那是太幸运了,哪怕最后只剩下两个人,他们的聚会还是很有意义的。可惜的是,很多聚会,往往从单纯开始,到复杂结束;从许许多多人开始,到三三两两结束;因为不少聚会文化,往往会受到整个社会思潮的影响而变味、走形,真正能健康地延续下去,依我看来,是少之又少的事。

老同学聚会,几多欢喜几多愁?

记得我第一次参加同学聚会,是分手后的3 0年。接到热心组织者的通知,我已无法想象,分手3 0年后,他们各自已变成什么模样。我之所以答应去参加,本意很单纯,无非是怀念当时的读书岁月,想重新找回年轻时同窗好友的那份纯朴和友情。

真正聚会的时间不可能很长,但往往会为一次聚会,在到来之前激动很长的一段时间,此时此刻,以往的很多故事,会闪现在我们的面前,以往的一个个熟悉的脸庞,会出现在我们面前,以至使我们手足无措,甚至不知以怎样的心态和形象出现在老同学面前。

在我的心里,原来的同学,无论今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职位高的,还是职位低的,富裕的,还是贫困的,你我之间,永远无法改变的是同学的关系。所以,我提醒自己,同学聚会根本就不用带名片,因为我们之间,永远有一个相同的不用解释的身份——同学。

第一次聚会,看得出,很多人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虽然一个个都历经了几十年的沧桑,与3 0年前已大不一样,但一眼也能辨得出在你面前的是当年的谁。于是,相互间说得最多的一句话竟然是“没变”两个字。其实,说没变,只是一种期望,是找到了你记忆中当年的那个人还没有发生变化的那部分而已。不变是不可能的,看着校园里正在读书的年轻同学,那才是我们当年风华正茂的形象。但有同学不同意,说:“即使变,也只是变了形态,声音肯定没变。”我听了,忍不住脱口而出:“声音变了,那还了得?人衰老,最后变的就是声音,一旦声音变了,你想,是什么时候到了?说真的,我现在真想闭上眼睛,听你说话,我脑子立马出现当年的你,而不是现在的你,你知道吗?”“如真是这样,我们干脆把眼睛都蒙上说话,那肯定是回到3 0年前了。”没想到一句话,引来了一片笑声。

老同学聚会是欢乐喜庆的。出于职业的原因,我蛮会观察人的,在笑声中我也听到了另外一些声音:

“你发现吗,以前出色的,现在还是出色的,以前没出息的,现在更没出息了。”

“我是不会再来了,同学聚会,那是成功人士的聚会,我们来干什么?来以前,是一种思念,来了后,留给你的全是比较。告诉你,我最讨厌的就是那些开车来的!”

“现在看来,相见不如怀念。在心里保留一方净土,一份美好的记忆,也比真的聚会要好很多。”

这些话出乎我的意料。我没想到,原本单纯的同学关系变复杂了,以至在短暂的接触中,说什么话都觉得有点难了。我心想,说这些话的同学,看来是弱势群体,之所以会这样,更多的是机遇问题。他们的话,虽然有点情绪,但也充满哲理,是对社会某种现象的解读。不过,我已断定他们是兴冲冲而来,灰溜溜回去,下次他们再也不会来了,理由很简单,没来之前,他们喜的是同学重逢,来了之后,悲的是自身境况。

聚会所引起的忧愁从何而来?

自那以后,我对聚会有了一种不踏实的看法。偶然间,看到一篇网文,我才有所彻悟。该文说的是哈佛商学院一位教授,在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堂课上忠告他的学生:“如果几年后你接到母校的邀请,要你回校参加同学聚会——那是件危险的事,你不要去。”

原来,这个教授认为,聚会会逼着你审视自己在刚毕业后的几年中取得的成就,而且是以你同学的标准——而不是以你自己的职业目标和成功标准——来评判你的成就与收入,你会去猜测你的同学毕业后混得如何,以及你与他们的差距。当听说有些同学已经做了高级副总裁或者成为百万富翁时,你就会不自觉地默默计算着自己与他们的差距。

原来,同学聚会,将引发你关于职业是否成功、价值是否体现的焦虑和担忧。

自那以后,我很少去参加各种聚会。有时也会难抑怀旧之情,就一个人到曾经学习生活过的地方去看看。会用相机去捕捉记忆中的画面,去体味当年的情景。有时,记忆中的美,比现实生活中的美,更美。

但人最终是不可能拒绝聚会的,因为人需要交流,再说,我们内心其实也没有完全否定聚会,我们只是想摆脱那种低级趣味、利益比较、关系庸俗等这类不健康的聚会。

我们为健康而聚会

自上了年纪,尤其是从岗位上退下来后,我突然发现,唯有老年人的聚会,才恢复了聚会的本意:你退了,我也退了,你老了,我也老了,你把利益看淡了,我把情谊看重了,我们之间又来到了同一起跑线上,共同的语言多了,兴趣爱好一致了,我们的聚会变得单纯起来,追求的是思念的寄托、情感的交流,享受的是谈笑风生。在岁月的催化下,由这种聚会产生的友情,甚至会慢慢地转换成亲情,成了我们生活中的一种向往。所以,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电话与几位好友联络:我们聚会吧!

当然,这种聚会,再也不会类似当年那种人数众多、隔了很长时间的同学聚会,而是三三两两、隔三差五的老友聚会了。

当我在出差间隙中思考着如何把这篇文章完稿,没想到在飞机上看到一篇短文,标题竟是“每周聚会两次,男人更健康”,此观点是英国牛津大学心理学家罗宾·邓最近指出的。有趣的是,报告还说,聚会超过5个人时,相互间不易发生欢笑,所以,为了让聚会更有利于你的健康,建议你每次聚会的人数最好在4个人以内。我相信这话是有道理的,因为我也是这么想的。为了健康,我们聚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