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东三省防疫处图书馆藏书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东三省防疫处图书馆藏书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发现原属东三省防疫图书馆一部藏书,所钤两枚藏书印,一枚形制及文字均鲜见,另一枚则印证了防疫处的变迁,方寸之间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信息。该藏书的流传昭示了近代中国第一所常设防疫机构的兴衰,为有关研究提供了佐证。

[关键词]东三省防疫处;藏书印;医学史

近代中国第一所常设防疫机构——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Manchurian Plague Prevention Service以下简称防疫处)于1912年10月1日正式成立,总部(总医院)设在哈尔滨,东三省地区铁路、水路各交通要津三姓(今依兰)、拉哈苏苏(今同江)、满洲里、大黑河及牛庄(今营口)分设防疫医院。[1]该防疫处系当时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卫生机构之一,代表了公共卫生学的先进理念。[2]

1924年,哈尔滨防疫处总部增建一幢三层大楼,研究室、藏书楼及博物馆迁入新楼。保存至今的照片仍可见防疫处西院主要建筑及楼内图书馆当年情景,现存西院旧址辟为伍连德纪念馆,而毗邻的东院隔离病房、模范肺鼠疫病房等建筑早已荡然无存。

“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初哈尔滨沦陷,防疫处中外专家陈永汉、林家瑞、伯力士(Pollitzer,R.)、叶默(Jettmar,H.)等追随总办兼总医官伍连德博士南下上海,加入卫生署海港检疫管理处继续从事卫生防疫工作。

东三省防疫处(1912-1932)建立至今已百年,在她的诞生地哈尔滨,旧址犹存,文物却罕见。劫掠成性的日本侵略者奴役东北人民、摧毁中华文明的罪行,由此可见一斑。

所幸近年来哈尔滨医科大学多方努力,筹建了伍连德纪念馆,征集到一批相关文物。近日,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于馆文旧书中,发现一部当年防疫处图书馆所藏《医学史》(History of Mediicine ),扉页与书名页分别钤有东三省防疫处图书馆藏书印。

这枚长方形8×4 cm的蓝色藏书印,中、英文兼具,上方为“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总书楼;下为North Manchurian Plague Prevention Service.Central Library 。此藏书印独特的硕大形制及两种文字的印文,在我国封建社会藏书楼及近代图书馆的藏书印中均属罕见。印文‘Central Library’对应‘总书楼’,也颇耐人寻味,可见当时‘图书馆’概念在中国尚未普及。

书名页正中位置另有一枚红色正方形(5.5×5.5cm)藏书印,篆书印文“卫生技术厂图书”,防疫处藏书如何流入工厂?

“东北沦陷后,1933年7月民生部接管了防疫处,改为卫生实验所。1934年11月3日改称卫生技术工厂哈尔滨分厂,从事疫苗制造,卫生试验检查,病原检索研究等工作”。[3]这枚藏书印直接印证了防疫处机构的变迁,古朴的篆书分明记录着野蛮的掠夺,方寸之间铭刻着着东三省屈辱的历史记忆。

两枚藏书印不经意间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信息,一部藏书的流传勾画出它最初的收藏者——正值辉煌时期的东三省防疫处戛然而止的历史足迹。近代中国第一所常设防疫机构,也是当时世界著名的卫生机构之一,不幸被日本侵略者扼杀,它的仪器设施包括珍贵的藏书被侵略者攫取,藏书印留下抹不去的沧桑印痕。所幸它又回到了与防疫处一脉相承的哈尔滨医科大学(前身为防疫处附设的哈尔滨医学专门学校),一部藏书的流转,是否昭示着历史的宿命。

《医学史》(History of Medicine)第一版于1913年在美国出版,防疫处图书馆收藏的这部书为1929年第四版,据此,图书入藏日期应在1929-1932年之间,也即防疫处末期。

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存世文物稀少,哈尔滨医科大学图书馆保存的这部防疫处藏书弥足珍贵。此书第一版有关中国医学史的论述不足一页(第四版增至四页),且诸多谬误。时任防疫处总医官伍连德遂致信作者——美国军医署图书馆馆长嘉里森博士(Dr.Fielding Garrison,1870-1935)质询,嘉氏复信称“中医或有所长, 顾未见有以西文述之者, 区区半页之资料, 犹属外人之作, 参考无从, 遂难立说, 简略而误, 非余之咎”。[4]伍连德深受刺激,萌生撰著英文版中国医学史,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医学成就的信念,他与王吉民先生(1889-1972)合作,历时十六载,完成了History of Chinese Medicine(中国医史)煌煌巨著。

嘉氏《医学史》书脊涂有哈医大图书馆书标,扉页天头、地脚及书名页天头印有哈医大图书馆早年历次清点藏书钤记。唯独藏书印付诸阙如,令人费解,也无法根据不同时期的哈医大藏书印推算入藏年代。但是依据哈医大图书馆其他收藏标记回溯考察,可推断入藏年代存在两种可能,东北光复之后或建国前后。

光复后民主联军接收哈医大,“清点校产,整理仪器实验设备、图书文献,包装待运。后随同哈医大教师运往佳木斯,1946年末并入兴山中国医科大学,1947年返回哈尔滨复校”。[5]不能排除抗战胜利后接收敌伪财产时,此书归属哈医大;另外也可能建国前后被哈医大图书馆征集入藏。

嘉氏《医学史》所钤印章为迄今仅见的防疫处藏书印,中、英文对应的机构名称印文与相关记述不符,即North Manchurian Plague Prevention Service,直译为‘北满防疫事务管理处’,此为防疫处建立之初的机构名称,1916年防疫处名称改为‘东三省防疫事务总处’(Manchurian Plague Prevention Service),删去了‘北(North)’字。而印文发映出并非如此,原英文机构名称可能被沿用。这枚藏书印的发现,为研究东三省防疫处机构沿革提供了实物佐证。

参考文献:

[1]Wu Lien-Teh. First Report of the North Manchurian Plague Prevention Service. The Journal of Hygiene [J].V.13,N.3,1913,237-290.

[2]Wu Lien-Teh. Researches on tarabagan in china. Lingnan Science Journal [J].V,8,1929,557-562.

[3][5]姒元翼.老哈尔滨医科大学[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3,P.12;25-34.

[4]余云岫.医学革命论[M].上海:余氏研究室出版,1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