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中学生对数学科厌学的成因及引导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中学生对数学科厌学的成因及引导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我们应以平等、公正的态度看待“厌学生”,用爱心关怀感化他们,及时的鼓励认可他们,还要有信心和耐心以不懈的努力,及时巩固转化的成果。更多的爱心关怀是转化的前题;感情沟通是转化工作的催化剂;了解并挖掘他们的潜力和优点是转化工作的突破口;科学、严格的要求则是转化工作的关键核心。

关健词:中学生; 数学; 厌学成因; 引导方法

教学活动是一种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老师精心备课,细心讲解,深入浅出,形象生动;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认真听讲,积极地思考。这是我们理想的教学画面,但是现实生活中并不是往往如此,现在的教育形式下,学生厌学的现象愈发严重,特别是数学这门学科。数学是一门很严谨的学科,最能体现一个人的智力水平,所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旦掉队,便难以赶上。长期以来,总有一些学生成绩较差,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自卑和学习方法不当是学不好数学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农村中学的学生,他们都是被重点中学招收后剩下的。他们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笨,思维能力差,渐渐对学好数学丧失信心,产生厌学心理。这种心理不仅对学习数学形成严重障碍,同时也影响了其它学科的学习。

一、学生厌学数学的成因

(一)错误的学习动机,难以推动学习的内部动因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人的学习内部动因。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是紧密相联,互为因果,不同的学习动机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学习动机既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变量,又制约着学习效果。这些厌学的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低下,足以说明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具体表现为:

1.学生实际角色和社会期望存在差距

学生角色偏差会造成学习上的冲突,很明显,由于某些学生没有明确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意义,因而难于增强学习的责任感,无法履行中学生角色的义务责任,没有把学习当作每日的必要劳动,把有限的精力用在非学习的活动上,离教学要求、家长教师的期望相差甚远。

2.学习需要层次较低,制约着学习的内部动因

由于这些学生大多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的需要不高,因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在课堂中,无意识记强于有意识记,对有关的数学知识没有刻意去理解掌握,不求甚解,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积极学习的内部动因处于低迷状态。

3.对于学习的兴趣处于低的水平

这些厌学的学生,由于学习缺乏应有的兴趣,课堂上难于集中精力,开小差、讲小话或搞小动作是家常便饭,思维时常处于混乱状态。以八年级两个班共106名学生进行调查表明,课堂中能集中听课的只有35人,占33.02%,而时常分散精力和开小差,对学习数学无兴趣有70人,占统计人数的66%。因此,课堂中这些学生懒以动手动脑,对教师的启发、引导无动于衷,我行我素;在调查的学生中,积极思考的只有30人,占28.3%。从总体来讲,学习兴趣处于较低的水平状态,对学习难于产生推动力,对学习兴趣大多只有“有趣”,难以达到“乐趣”和“志趣”的高水平。

4.部分学生文化基础差,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缺乏学习兴趣,因而“厌学”。

这部分学生当中又有三种情况:一种是天生就比较调皮,在文化学习方面心静不下来;第二种是家庭管教不力,父母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或是独生子女受到过于溺爱等,而纵容了孩子的文化学习的荒废;第三种是农村中学,教学设备和教学水准相对低下,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很多问题都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以至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没有了热情等等。

(二)脆弱的基础知识,承受不了繁重的学习任务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好一门课程的保证,特别是数学这一门学科更是如此;造成初中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厌学情绪,在很大程度上,问题的结症就在基础知识上,这是因为:

1.原有基础的薄弱,使学习力不从心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废除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毫无疑问,所有的小学毕业生都能进入初中阶段接受教育,从心理上会使一些学生造成学习方面的惰性,这些学生在小学教育中实际上没有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因此,在进入中学阶段,新旧知识很难衔接起来,稍微疏忽就很难适应中学课程的学习,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越发感到在学习上力不从心。

2.低水平的理解接受能力,学习效果难以达到期望值

在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到,有厌学情绪的学生,往往学习主动性也不强,在学习上一般处于被动的地位,由于他们的基础较差,对数学的很多概念、性质都感到很难理解。调查表明这些学生有70人,占调查人数的66%。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他们一般仅满足于字面的理解,浮于表面,很难达到解释的理解、批判的理解或创造的理解,理解水平末能达到深层次,日积月累,上课就会一知半解或根本就听不懂,学习感到枯燥无味,自然难以收到好的成效。

3.基本能力水平较低,学习亦难进入角色

正如前面所述,由于这些学生掌握的数学基础知识较差,往往各方面的能力水平也相应较低,达不到学习的基本条件要求,因此很难驾驭这门学科知识的本领,就连一般的口头表达,文字表达和解题的思维能力都比较低下,对于解决、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更是难于形成,有些连最基本的解题书写格式都不会写,学习无法进入角色。

4.少数学生不是自愿学习的

这些学生之所以在学校里学习完全不是出于对学习的热爱而是迫于各种各样的压力,大多是家长望子(女)成龙之心太迫切所致,还有少数是家长根本管不了学生,被当作包袱甩到学校的。这就导致他们大都对学习抱无所谓的态度,因而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二、对数学厌学的主要表现

上课不听讲由于从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认识上的一个飞跃,加上几何严谨的逻辑思维,不易领会或弄懂。最初是想听听不进,继而是注意力无法集中,容易走神,看课外书籍,做小动作,或毫无目标地乱涂乱画。怕被教师提问上课时不敢正视老师的目光,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时,显得非常紧张,把头埋得很低,惧怕老师提问,不敢回答任何问题,害怕答错受到老师责备或同学哄笑,有的甚至睡觉。

不做作业或抄袭作业有一部分学生往往借故笔坏了或笔忘在家里,不做作业。即使做作业,也要照抄别人的。更有甚者,由于不相信自己,有时竟将自己的正确答案改成别人的错误答案。猜忌心理特别强对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老师与学生的谈话,都怀疑是针对自己的。感到抬不起头,甚至一直记恨在心里。又不愿找同学或老师交换意见,久而久之,产生敌对情绪,影响学习。

自暴自弃认为反正学不懂,不如好好玩几年,今后出去打工或学技术或当兵。

三、引导方法

就我所教的班级八(5)班进行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针对学生的厌学心理,教师应作十分细致的调查和深入的了解,找出不同的病因,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地进行引导。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自我,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和毅力,并注意保护其自尊心、自信心,教育他们扬长避短,强化竞争意识,以勤补拙,提高在各种压力下的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还要介绍学好数学的方法和经验,取得家长的配合,因人而异,对症下药。

根据大纲和新课程标准,面向大多数学生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揭示数学规律的积极性。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让数学课变得生动直观,产生互动效果,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动手、动脑、探究新知识的能力。注意循序渐进,扎扎实实,打好基础。

培养兴趣,亲切鼓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最富有吸引力的手段,调动全部情感,选择最佳情境传授数学知识。笔者在教学中,一是竭力使每一部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或社会实际联系起来,还数学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本来面目,使枯燥的数字游戏变得生动起来,提高学生接受数学、爱好数学的自信心;二是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消除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神秘感,激励学生勤学好问,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对老师有一种亲近感、信赖感和共鸣感。

分层要求,各有所得由于学生情况不同,在每个班级里,差异总是存在的。教师应力求做到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并逐步缩小他们之间的差距。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每一单元乃至每节课的教学内容时掌握好恰当的要求,而不使学生觉得偏难或偏易。试行作业分档制度。无论是课内练习,还是课外作业或单元测验,一般都分两三个档次:基本题约占六分之三,一般题占六分之二;选做题约占六分之一,后者只要求少数学生完成,做对的均给予鼓励。这样,每次作业或练习,好中差生都有收获,所以全体学生都满意,且大大减少了抄袭作业的现象。抓优补差,同时并举从初一开始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就应当注意抓优补差。抓两头,带中间,而且重点要抓差的一头。对他们不断鼓励,逐渐消除其自卑感,使之树立起信心,逐步赶上一般水平。

引入竞争机制,形成良好的学风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老师要给他们发言和展示自我的机会。利用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创设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气氛,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改变测验方式每一章节结束后,由学生每人出一份考卷,要求学生可以查阅资料,或者收集平时容易出错的题,或者观摩其他同学的试卷格式,给出解答。然后老师选取一些知识点,由教师重新组合,并注明出处,使学生对题目感到亲切;对答卷中的错误,老师要耐心地帮助学生自己查找、改正,每次帮助十几人,进行轮换。

实践证明,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的厌学心理,需要老师从心理学的角度去认识和分析,并进行恰当地疏导。也就是说,作为一名数学教师,不仅要探索本学科的知识系统,还要不断地探索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引导学生健康地学习,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质量才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从理论到实践,解读数学课程研究性学习―案例篇》教育管理杂志社著

[2] 《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施》.关文信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03.5

[3] 《数学研究性学习论》.何云山著.红旗出版社,199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