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研究与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儿肠套叠的临床研究与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总结分析儿童小肠套叠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提高儿童小肠套叠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院收治的60例小肠套叠患儿按照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分为两组, A组(非手术)、B组(手术);对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和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 60例小肠套叠病例中, 非手术在治疗45例, 手术治疗15例、非手术组所有患儿均为一过性肠套叠。平均复位时间为25~79 min, 手术组患儿为原发性的8例、小肠息肉4例、腺瘤肉1例、小肠畸形1例、美克尔憩室1例。两组患儿超声下套入的小肠长度及直径较比较(t=5.22、5.66, P2.5cm时, 考虑手术治疗。

【关键词】 小儿肠套叠;研究;分析

肠套叠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性腹痛性疾病, 是引起患者肠梗阻的危险因素之一[1]。由于患儿患病的年龄因素, 其症状往往被哭闹所掩盖, 给诊断治疗带来麻烦[2]。随着超声检测技术的不断提高, 诊断儿童肠套叠的准确率已经非常高, 成为本病诊断的主要依据及手段[3]。但是一旦诊断明确后, 是保守治疗还是手术治疗尚无明确意见及指标, 保守治疗会给患儿带来延误治疗而导致肠坏死, 危及患儿生命, 手术治疗同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增加患儿痛苦[4]。因此找寻一种合理的数据及方法避免患儿不必要的风险成为广大医生研究课题。本研究对入组患儿临床资料和超声影像资料等进行归纳对比分析重点解决手术适应症的问题。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总结分析本院儿科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小肠套叠患儿60例按照手术与非手术治疗分为A组45例(非手术治疗)、B组15例(手术治疗);年龄1~4岁, 平均3.2岁, 体重10-20 kg, 平均14.1 kg, 其中男46例、女14例, 空肠套入空肠型10例、回肠套入回肠型20例、空肠套入回肠型20例、回盲型5例、回结型5例;全部病历资料、超声影像资料完整), 排除其他因素所致的急性腹痛患儿及病例资料和超声影像资料不完整的病历, 所有患儿均为首次发病, 均在1小时内入院就诊。两组患儿在年龄体重患病时间及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05。

1. 2 方法 对两组患儿临床资料及B超影像学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60例患儿均进行腹部超声检查。

A组。所有患儿经超声检查提示患儿表现为靶环征或套筒征, 超声检查证实所有小肠套叠均在25-79 min时间内复位, 12h后复查腹部超声发现小肠套叠复位。A组患儿急性消化道症状45例、同时有阵发性哭闹6例, 经超声显示腹部靶环征或套筒征, 套叠的直径1.4-2.3 cm, 平均(1.7±0.2 )cm, 套叠长度1.5~5.0 cm, 平均(2.7±0.7)cm。

B组患儿中原发性8例、小肠息肉4例、腺瘤肉1例、小肠畸形1例、美克尔憩室1例。B组所有患儿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急性肠梗阻12 h~3 d,1例合并血便, 余14例均表现为完全性肠梗阻, 呕吐, 腹胀, 停止排气排便, B组所有患儿腹部平片:为阶梯状液气平面, 其中5例行超声监视下盐水水压灌肠复位失败。B组超声提示腹部靶环征或套筒征包块, 直径2.5 cm~3.5 cm、套叠长度4.9 cm~12 cm, 肠管扩张, 少量腹腔积液。对照分析两组患儿超声下小肠套叠长度、直径及对采用手术治疗的敏感度、特异度。

1. 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的数据以均数士标准差(x-±s)表示, 计量资料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P

2 结果

3 讨论

小肠套叠在儿童中多发, 其特点是大部分患儿可不经过特殊治疗而复位, 本病发病率占儿童疾病的17%左右, 一些患儿可没有任何症状, 所以往往耽误患儿病情[5]。随着超声检查中的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不断提高, 越来越多的小肠套叠得到了很好的诊断[6]。通过本研究观察, 结合患者临床资料显示A组小肠套叠的超声学表现特点, 肠管套入短、套叠直径小, 肠壁无水肿, 套入肠管蠕动好, 无机械性肠梗阻的表现。由此可以看出A组患儿套叠肠管的张力小, 无缺血、坏死等征象, B组则相反。那么, 如何鉴别小肠套叠是暂时性的还是持续性的成为临床医生的研究问题[7], 这样就会减少不必要的灌肠复位或剖腹手术。目前, 对小肠套叠是否手术治疗, 各家意见不一, 有的学者认为小肠套叠不需要手术治疗, 但也有学者强调对于有临床症状肠套叠应该尽早手术治疗, 以免出现肠缺血坏死[8]。我们研究显示儿童小肠套叠长度采用手术治疗敏感度14/(14+1),93.33%;特异度44/(44+0),100%;儿童小肠套叠直径对采用手术治疗的敏感度15/(15+0) ,100%;特异度44/(44+0),100%。由此看出超声发现肠套叠无机械性肠梗阻表现, 而且套入长度小于5 cm, 套叠直径小于2.2 cm, 则应保守治疗, 数小时后复查超声。对于套入部较长, 套叠长度大于5 cm, 或套叠直径大于2.5 cm的的患儿, 保守治疗不见好转, 可以行剖腹探查手术治疗。本研究具有一定局限性原因在于是回顾性研究, 其次是超声操作者的不同扫描时会存在一定的误差[9], 另外探头大小及检测方位会限制测量产生误差[10], 如何避免以上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吴晔明主译.肠套叠.小儿外科学.第6版(下卷).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1339.1368.

[2] 吴晔明主译.肠套叠.小儿外科原则.第2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6:559-571.

[3] Komecki A, Daneman A,Navarro, et a1.Spontanous reduction of intussuscepion:clinicalspectrum, management and outcome.Pediatri Radiol 2010,30:58-63.

[4] Elisa Poh Kim Koh,Joyce Homg Yiing Chua,Chart Hon Chui et a1.A report of 6 children with small bowel intussusceptionthat required surgical intervention.Journal of Pediatric Surgery (2006)41, 817-820.

[5] 吕云福, 邹声泉, 詹文华, 等. 肠梗阻诊断治疗学.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329-330.

[6] 胡勇军, 王月, 陈迎新, 等. 声学造影诊断小儿小肠型肠套叠.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10, 13(6): 72.

[7] 徐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价值.中国实用医刊, 2012,39(9):3-4.

[8] 郝天然,刘建伟.张学鸿, 等.小儿肠套叠的空气灌肠诊断与复位治疗.中国实用医刊, 2011,3 (38):75-76.

[9] 封任冬.林艳青.尹丽萍.等.小儿肠套叠充气灌肠诊治的临床价值.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8.9(3):159-160.

[10] _孙静涛.段丽.张金辉, 等.B超, x线诊断及其引导下整复小儿肠套叠的对比分析.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9.9(16):381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