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企业环境收益会计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生态文明理念的企业环境收益会计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引言

环境会计的研究始于20 世纪70 年代,国内外至今对环境会计的研究内容已达成共识,一般认为由以下四项组成:(1)资源价值。包括自然资源价值、人力资源价值和旅游资源价值三个方面。(2)环境成本。包括资源消耗成本、环境支出成本、环境破坏成本、环境机会成本四个方面。(3)环境收益。(4)环境利润。其中,环境收益是环境会计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笔者以我国当前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与推广为背景,结合我国企业当前环境保护与治理的实际情况,分别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对企业环境收益会计进行探讨。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 从国外学者相关研究成果来看,环境收益的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环境收益计量模型的构建方面。Molly Macauley(2003)认为,环境收益实现的本质就是生态环境系统环境收益外部性内部化的整个过程,他以环境收益实现方式为依据将环境收益划分为两类,即环境效益补偿收益、生态环境服务市场交易收益。M. Burans(2003)分别从企业、消费者、投资者三个角度出发对环境收益进行了概念界定,认为环境收益即企业选择“绿色生产模式”之后,投资者愿意以该企业为投资对象,消费者愿意购买该企业产品,以及政府给予企业的特殊政策优待而使企业获得的各种经济利益。然而,国外大多数学者更加关注环境收益的计量和评价问题,如Randall P. Walsh(2000)认为依靠西方经典经济学理论并不能很好的解决环境会计学科体系中环境收益的计量问题,随后以污染型企业污水处理为例对环境效益的估算问题展开深入研究,并认为,由于基于环境成本与效益的作业成本法具有精确性和抗干扰性等优点,因此建议采用该方法对污染型企业环境治理行为带来的环境收益进行评估量化。Georgia Silvera Seamans(2013)采用影子价格法、碳税法、生产力损失法等国际通用评估与计量方法对美国萨克拉门托、旧金山以及帕洛阿尔托三个城市街道林荫产生的环境收益进行评估,并进一步对其进行了货币化计量。J. Ferguson(2004)运用投入产出矩阵估算出了粉煤灰利用给周边环境带来的环境收益,解决了燃煤电厂粉煤灰材料的综合利用效益产出问题。

(二)国内文献在环境收益理论与实务的研究中,我国研究成果呈现出的总体特点为:研究层面复杂多样,研究视角各有不同。由于环境收益的研究领域涉及经济学、会计学、环境科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我国学者大多以自身研究方向为视角,对环境收益相关问题进行研究。当前我国致力于环境会计研究的专家学者大多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环境收益进行深入研究,理论方面多从环境收益的定义、构成内容等方面构建理论体系;实证方面多以环境收益计量模型的构建为主。陈继东等(2002)认为反映会计主体实施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等活动所获得的收益即为环境收益。一般而言,企业环境收益可以分为直接收益和间接收益两种,其中前者一般指通过环境保护而使企业直接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如环保奖励、环境破坏补偿收入等;后者是企业从环境治理与维护中间接获得的收益,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乔世震(2000)以企业环境收益的预测、分析以及评价为主要研究内容,从企业利润动机出发设计了一套包括工业废弃物处理收入、能源节约收入等指标在内的环境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旨在利用该评价体系协调企业内部长远经济利益与即期利润动机,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唐红梅(2010)从会计确认角度对环境收益定义进行阐述,指出环境收益是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环境资产给企业创造的能够以货币计量的总效用。一项环境效用能否确认为环境收益,一般来说应当符合以下几个标准:符合环境收益的定义、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计量信息的相关性、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现实性。陈霞、许松涛(2008)对环境收益确认条件进行了阐述,认为企业环境收益只有在同时满足可计量、可定义、可靠性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基础上才能进行会计确认。此外,环境收益计量方法也应该在会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李贻玲(2007)从环境收益产生的根源出发,借鉴经济学“效用论”以及会计学“资产”的定义,进而推出环境收益的定义,即在特定时期内,环境资产给人类带来的已经实现或将要实现的总效用,且该效用能够用货币计量。此外,还有一些学者更为关注环境收益的量化和评价问题,如刘芳(2003)认为,客观、科学的环境收益评价结果对于某些环保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建议通过对环境收益的评价确定某项环境投资项目对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在环境成本和环境收益的比较中,选择环境收益大于环境成本的项目。李玉兰(2006)就环境收益计量问题提出了非常创新的方法,建议采用模糊识别与模糊聚类法对环境收益进行计量,该方法使用的前提是首先要分析环境收益的构成要素,其采用的计量工具为模糊识别模型和模糊聚类模型,二者皆属于模糊数学范畴。朱纪红(2006)首先对环境收益的定义作了诠释,认为环境收益是从企业层面上对环境保护所带来的微观经济效益,这种效益可能是间接而非直接的,也可能是未来而非现实的;随后重点阐述了环境收益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指出环境收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企业的净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因此从会计核算角度来讲,应该对那些企业真实获取的环境收益进行确认和计量,对于难以确认的机会收益,可以在财务报表附注中予以披露。万林葳(2012)首先针对煤炭企业生态矿区建设产生的环境收益概念进行了界定,随后构建了包括系统结构类、资源利用类、环保效果类在内的环境收益指标体系,并利用蚁群算法对案例矿区环境收益进行评价。

三、企业环境收益会计相关理论研究

(一)环境收益会计的理论基础

(1)可持续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涉及诸多领域,如生态、环境、社会、经济、政治、科技等,因此不同研究领域的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诠释也就有很大差别。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四种:一是广泛接受的定义。即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德夫人在《共同的未来》中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二是侧重生态的定义。生态学家认为可持续性的重点即为生态可持续性,人类可持续发展应该优先解决自然资源及其利用的平衡问题。三是侧重经济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是今天使用不应减少未来的实际收入,当发展能够保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的福利减少。四是侧重科技的定义。从科技人员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彻底改变传统工业生产模式,摒弃“高污染、高利用、高排放”的生产模式,采用更为清洁、有效、先进的工艺流程,从而减少资源的利用和消耗。

(2)外部性理论。外部性理论包括生产的外部经济、生产的外部不经济、消费的外部经济以及消费的外部不经济四类。生产的外部经济实现过程为:当一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对其他经济个体产生了有利的影响,而自己却不能从中得到报酬时,便产生了生产的外部经济。如,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强的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采取一系列诸如在企业周边植树造林,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对自身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净化处理以及变线性的经济模式为循环经济模式等措施而产生了生产的外部经济。周边居民享受到了这些环境效益带来的愉悦感和舒适感,但企业并不能由此索取环境方面的支出和成本。因此,该企业环境投资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行为的社会效益。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市场失灵的诱因之一。

(3)环境价值理论。随着人类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剧,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却导致自身生存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破坏,如今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受到环境稀缺性的影响,逐渐接受那些低碳、环保的绿色产品,“绿色消费观念”的兴起必将激励企业普及和推广“清洁生产”。先前诸如“只有劳动参与的物品才有价值”以及“不能用来交易的物品无价值”等人们固有的传统观念必将受到冲击,一种新的价值理念――环境价值观念正在逐步形成。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今天,环境价值理论的研究应该以效用价值理论和劳动价值理论为基础,在拓展环境价值理论体系的同时,还要不断探索环境价值的评估方法,目的是将科学合理的环境价值在企业产品价格中得以反映,从而实现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总之,环境价值理论是对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的补充,使环境资源价值成为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对象,为企业环境会计的构建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环境收益会计理论的启示可持续发展理论体现着对人类自身进步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反思,要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要与自然承载能力相协调。从宏观层面而言,政府要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以及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的保障和支持,促使企业将自身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从微观层面而言,企业要逐步意识到转变和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性,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依据和准则,促使自身转变现行的线性经济模式为循环经济模式。此外,还要重视加强企业环境会计的职能,及时准确的提供环境成本与环境收益的信息,这样既有利于企业开展环保工作又有利于政府及环保部门及时掌握企业环境投入与产出信息以便做出正确决策,促使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外部性理论为人们提供了消除市场失灵的方法之一,就是通过政策法规使环境外部成本内部化以及环境保护与建设成果外部化。这使得企业环境收益会计的作用更加突出,因为要想使环境保护与建设成果外部化,首先必须使企业自身的环境收益数量化,也就是能够可靠的计量,那么如何确认、计量以及记录环境收益便是环境收益会计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从当前消除外部性存在带来的市场配置无效率问题而言,在企业内部设立环境收益会计是非常有必要的;环境价值理论认为环境价值既是环境收益的货币表现又是一种极差地租。而环境收益,通俗地说,就是企业的环境赢利,是企业因为进行环境投资而从环境资产或环境治理中得到的效用总量。按照环境理论的观点,环境收益是完全可以货币计量的,但现有的财务会计技术和方法难以处理与环境相关的交易或事项的核算问题,因此完全有必要将环境收益会计从环境会计中分离出来单独设立,这样有利于环境收益的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三)生态文明理念下企业设立环境收益会计的意义当前,我国政府针对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的现状,将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极为重要的高度,正在努力制定相应的环境监督机制,依靠价格调控、政策扶植或是加大惩罚力度等措施促使企业走生态化、绿色化道路。就企业而言,尤其是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从长期发展战略来看,需要转变其传统的经济运行模式,先污染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绿色化发展潮流。“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先进经济运行模式已经给较多企业带来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效益主要来源于企业环境资产产生的效用。而从经济学观点分析,效用理论认为那些由环境资源产生的能够用货币计量的效用就是环境收益。企业设立环境收益会计的意义有以下点:

(1)为环境政策制定提供参考。恰当的环境政策不仅依赖于环境成本的核算,还有赖于环境收益相关信息的提供,只有将企业环境成本与收益得以量化,才能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标准,才能制定合理的税收、费用征收及减免优惠政策,才能制定合理的惩罚和激励制度,从而形成企业发展和环境保护和谐统一的良性机制。如,我国针对企业环境保护行为颁发了《与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利用有关的主要税收优惠》,以税收减免为手段鼓励企业对废气、废水、废渣进行综合利用,但笔者认为从长远来看,诸如此类的优惠政策还需要进一步细化,根据环保行为带来环境收益大小确定不同的税收减免标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环境收益估算的结果提供支持。

(2)为环保项目的审批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项目审批行为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当前,我国政府已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合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各个行业也都在转变经营理念,实施“绿色经营”。以我国煤炭行业为例,生态矿区建设方兴未艾,但从总体上来看,其建设项目仍处于起步阶段,需要矿区生态环境维护的资金以及先进技术的支持,如塌陷区土地复垦技术、矸石山绿化技术、矿井水净化技术等,此外还需高科技人才作为保障,这些环保投入一方面需要煤炭企业自身负担,另一方面还需要政府的支持。建立煤炭企业环境收益会计,就是按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立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要求,从煤矿区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积极探索环境收益评价指标体系,定性、定量分析环保项目的环境效益,为我国煤炭企业加快绿色化进程,保障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3)转变政企思想观念,优化绿色GDP核算方式。绿色GDP与传统GDP的最大区别就是将经济发展所引起的资源损耗成本和环境破坏的代价考虑在经济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核算之中,其中前者还是衡量一个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之一。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收益与绿色GDP核算是相辅相成的,而且环境收益核算还会进一步补充和优化绿色GDP的核算方式。目前全世界绿色GDP核算体系还不够完善,主要体现在其核算方式仅仅是在传统GDP核算的基础上简单扣除资源环境损耗与破坏成本,而没有体现出环境收益,从而导致一些地区的经济活动最终成果大打折扣,根本无法调动地方政府实施绿色GDP核算方式的积极性。从转变政企思想观念、优化绿色GDP核算方式角度考虑,在企业中建立环境收益会计,将环境收益在绿色GDP中得以体现是关系到绿色GDP核算能否进一步推广的关键。

四、企业环境收益会计相关实务

(一)环境收益会计实务的核算内容(1)资源节约收益。资源节约收益指企业因实施环保活动引起的资源(包括原材料、能源、水等)投入减少的费用。如国内一些石化公司通过工艺质量改进,实现了催化装置与气体分馏装置的热联合,使过去排放掉的大量余热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既节约了能源又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企业环境会计应该针对此类因环保活动带来的资源节约收益进行确认、计量以及报告,客观反映企业资源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的经济价值。(2)环保产品销售收益。该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充分利用废弃物制造出的循环利用产品的销售收入。二是当前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由于实施具有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项目向大气排放的温室气体的量低于政府规定的基准量而给企业带来的收益。如目前一些环保意识较强的火电企业将发电产生的粉煤灰收集起来通过专门的技术和方法制造出墙体材料、地面材料、环境景观及水泥工程材料等产品,一方面为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另一方面以灰渣为原材料,实现了资源综合利用最大化,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这些绿色产品的销售收益完全可以作为企业环境收益予以确认、计量以及报告。(3)环保活动收益。环保活动收益是指企业因实施环保活动引起的与环境治理、生态恢复等相关费用的减少额。该部分收益主要体现在企业实施环保活动前后环境修复与治理费用的差额,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特定预防收益。笔者认为,随着生态文明理念的普及,今后企业环境污染防治意识将增强,因此环保活动收益也必将成为企业环境收益的主要组成部分。(4)政府补贴收益。当前为了鼓励更多企业通过生态环保项目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步伐,各级政府都在通过环保专项资金或税收优惠给予企业环保项目各种补贴。这些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财政补贴也属于企业环境收益的内容之一。

(二)环境收益的确认 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FASB)出台的SFAC No.5《企业报表要素的确认和计量》针对会计确认和计量问题均给出了严格的标准。首先对“确认”这一概念进行了界定,指出“确认”就是将某一个项目作为一项资产、负债、营业收入、费用等要素正式列入某一会计实体财务报表的过程。确认的四个标准(符合成本效益和重要性原则下)分别为: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以及可靠性。作为一项符合定义的环境收益,同样只有在满足可定义、可计量、相关性和可靠性基础之上才能被确认为环境收益。但环境收益也有其自身独有的属性和特点,因此一项与环境因素相关的效用能否作为环境效益加以确认,还应该符合以下两个确认标准:(1)可实现性。可实现性也即环境收益的现实性。生态文明理念下,企业有目的地进行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或环境保护活动,只要环境资产的效用已经实现或即将实现,那么不论效用实现的形式如何,都可以作为环境收益加以确认。(2)与环境相关性。企业的收益来源、方式及途径必须是与资源环境的保护或污染治理相关的业务或事项,这一点也是环境收益与传统会计中收益的最大差异。

(三)环境收益的计量 环境收益自身的渐变性、潜伏性、间接性等特点决定了其高度不确定性,这给计量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要想可靠计量环境收益,需要综合运用会计学、生态学、环境学与数学等多学科知识。就环境收益的种类而言,不同的环境收益计量方法也存在很大差异,如果在环境资产效用的实现过程中,发生了人类劳动并通过交换实现,实现的环境效用则按其包含的劳动量的货币表现计量;如果没有渗透人类劳动,纯粹是大自然的赐予,在计量技术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包含效用量的货币估算计量,也可以按模糊数学的计量属性予以计量。此外,按照企业环境收益来源不同可将环境收益分为收入增加型环境收益与费用减少型环境收益两类,前者可以采用财务会计中一般收益的计量方法,对环境收益进行全额计量,再选取一定的标准将产品收入的一部分归于环境收益;对于费用减少型环境收益的计量则可以采用环比计算与定比计算两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

五、结论

生态文明理念下人类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始终离不开环境收益的实现,因此环境收益应当作为一项重要的会计要素纳入会计核算体系之中,并以效用论、财富论、劳动价值论、系统论等经济学、管理学多学科理论作为其确认、计量的基础,根据环境收益的特点建立科学的企业环境收益会计核算体系。

[本文系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低碳经济模式下我国煤炭矿区资源环境安全评价体系研究”(编号:20100471402)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朱纪红:《企业环境成本与收益的确认及其对经营成果的影响》,《审计与经济研究》2006年第9期。

[2]徐泓、秦皓、张军、鲁蓉:《建立环境收益会计的思考》,《山东财税》2000年第3期。

[3]陈霞、许松涛:《环境收益的确认与计量分析》,《煤炭经济研究》2008年第9期。

[4]万林葳:《生态矿区环境成本与效益研究》,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博士学位论文。

[5]Molly Macauley,Karen Palmer,Jhih-Shyang Shih. Dealing With Electronic Waste:Modeling the Costs and 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Computer Monitor Disposal,Applied Energy,2003.

[6]M.Burans,Environmental Benefits of Implementing Alternative Energy Technolog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Applied Energy,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