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膜”出的财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膜”出的财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块普通的玻璃,能被子弹打穿,留下一个鸡蛋大的洞;被柯秋平贴了一层东西的玻璃,同样条件下,非但打不穿,还将弹片卡在玻璃中。子弹打不穿,秘诀就在于玻璃上贴的东西。正是靠着这种东西,柯秋平短时间内就迅速积累了上亿财富

2000元的成本,80万的利润

柯秋平今年33岁,彭泽县定山镇人。小时候,他给当地人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经常逃课,没事儿就在街上闲逛,但14岁时做的一件事却轰动了全镇——他设计了当地市面上第一台电动婴儿床,目的是让母亲照看孙子时能轻松些。虽说组装电动婴儿床让柯秋平露了把脸,可由于他偏科严重,初中没念完就退学了。在家待业三年之后,19岁的柯秋平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去广州闯荡。

广州越秀区天福路是全国汽车配件集散地。1998年,19岁的柯秋平在这里找了一份货车司机的工作,帮一家销售汽车膜的公司拉货。很快,他便放弃了。因为柯秋平在拉膜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商机。

他要做汽车贴膜。2000年时,汽车贴膜大多是4S店的副业,赚的都是辛苦钱,一年到头收入也不过四五万元。可就是这个很普通的生意,柯秋平却用2000元做本钱,一年赚到了80万。

2000年,防紫外线的隔热膜刚刚面市,柯秋平察觉到其中的商机。无奈手上只有2000元本钱,根本开不起店,他脑筋一转,开出高价吸引4S店给自己介绍客源。当时,柯秋平把新膜定价为一辆车1600元,可是4S店贴一辆车仅需三四百元,那么贵的膜如何卖出去呢?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他用仅有的2000元钱做了一个展架,用来测试玻璃在光照下贴膜和没贴膜两个区域的温度。

用这种办法,柯秋平拉来了很多订单。有了订单,他卯足干劲贴膜。没钱请工人,裁膜、贴膜全是他一个人。为此,柯秋平手上还留下了一条长4厘米的伤疤。贴膜要喷水,伤口沾水就发炎,一个小小的伤口三四个月才能愈合。但柯秋平不敢休息,因为任何一个客户对他来说都至关重要。2000年底,柯秋平已经与60多个汽车4S店、美容店合作,还组建了自己的贴膜团队。这一年,21岁的柯秋平赚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桶金。

在这个市场上,柯秋平一下子成了传奇人物,很多人对他用2000元一年赚了80万元津津乐道,这条街一个月就涌出了20多家做汽车贴膜的店。

可没多久,人们发现,柯秋平做了一件反常的事情,他掏钱让员工去做贴膜老板——这简直是在培植竞争对手。

眼看贴膜的人多了,柯秋平灵机一动,从贴膜迅速转型去卖膜,而经他帮忙创业的员工就是最好的销售渠道。2004年时,柯秋平的车膜供应量已经占据国内市场近4成。

短短几年,柯秋平成为车膜界呼风唤雨的成功人士。2004年,他甚至用闲钱一口气在广州买了7套房。但他没想到,一个巨大的危机正悄然逼近,这个危机几乎让他倾家荡产,也正是这个危机让他进入一个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行业,并在短短三年内就积累了上亿的财富。

困难出智慧,挫折辟新路

2005年的一天,柯秋平刚进办公室,员工就告诉他一件非常棘手的事儿:由于看到大陆车膜市场的火爆,一直给他们供膜的台湾企业,跳过柯秋平直接给下游经销商供货,培养自己的市场,对柯秋平则是控制货源。

柯秋平决定找对方谈判。为了增加谈判的筹码,他特意从网上下载了生产太阳膜的资料和图纸。2005年5月的一天,柯秋平带着资料找到台湾客商,他警告对方,如果再不正常供货,他将自己生产太阳膜,可台湾客商的态度却大大出乎他的预料。“你假如能把这个太阳膜做出来,我把头挂在脖子上。”台湾人说。

对方的话深深刺激着柯秋平的神经,他下决心要开工厂生产太阳膜。那时候国内还没人能自主做出太阳膜,更何况柯秋平初中毕业,连生产设备都没见过,所有人都说他是痴人说梦。但柯秋平对自己信心十足。在他看来,自己连改装汽车、造飞机都不犯怵,何况只是生产一层薄薄的膜。

2006年下半年,柯秋平在老家建起厂房,买回做太阳膜的设备,开始试验生产。然而不到一个月,问题就来了,生产的膜有黑点,是废品。很快,报废的膜就堆成了山。

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柯秋平心急如焚。当时,生产太阳膜的设备大都是从国外定制,质量没问题。柯秋平想尽各种办法,甚至让工人把所有机器零件拆开,把每一颗螺丝都擦得干干净净。这样折腾了半年,也没查出问题。

建厂半年,只投入,没产出,6年积蓄的上千万已经花光了。自信满满地回来,如今生意还没开张就要倒闭,柯秋平的情绪彻底崩溃了。一天,他在车里整整待了一个下午。他的父亲听说后,赶紧给镇书记艾增新打了一个电话,要书记劝他不要再干了。

柯秋平却听不进去,他还要卖房去做膜。

2007年8月,柯秋平拿着卖房的三百多万元回到工厂。那段时间,他每天都泡在车间里,困了就在椅子上打个盹。就在这种痛苦的煎熬中,一个试验结果引起了柯秋平的警觉。他发现,工人在倒原料时动作上有一个破绽。

原来,倒桶会把沉淀带入原料,吸管吸则不会有问题,困扰柯秋平半年的难题竟然是一个动作。他才明白,每一个被忽视的细节,都可能是生产膜的致命杀手。柯秋平马上带着工人对所有的机器重新修整。

2008年,柯秋平生产的太阳膜投放市场,这在行业内引起了极大的震动,很多人惊呼:柯秋平推进了中国业界的历史。

靠着低成本和运输优势,柯秋平的产品很快打开了国内市场。2011年时,柯秋平已经拥有八条生产线,工厂24小时生产,订单还经常排到一个月之后。生产步入正轨,柯秋平却再次从众人眼前消失,他看到了一个更大的市场——建筑膜。

现代都市建筑很多采用玻璃墙,国家提倡节能减排,这些玻璃墙都需要做隔热处理,一旦全面实施,建筑膜需求量惊人。但建筑膜技术难度高,一旦做不好,危险性非常大。柯秋平能否成功,关键就在一台机器上。 “那台设备从国外购买要5000多万,但我却只花了1000多万元。我们自己组合在一起的,这样整个价格就下来了。”他告诉记者。

柯秋平用一年半的时间组装成功。目前,建筑膜已经开始投入市场,同时推出的还有手机膜、白板膜产品。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让很多人都惊讶。“我要拼命往上爬,再不爬,大帮人都涌上来了,我不用力爬,就会向下滑。”他说。(编辑/晴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