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极速华锐再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1月26日,农历小年,北方乡村年味已浓。河北省尚义县红土梁镇下井村村民闫光绪一家却因闫光绪的死亡事故而陷入悲恸。“(闫光绪)媳妇对补偿款不满,闹着要打官司。”下井村村支书肖登月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在1月5日华锐风电(601558.SH)尚义县南壕欠镇大坝沟村施工工地的一场事故中,26岁的闫光绪与其他两名工人触电身亡。彼时正值华锐风电上市前夜。
华锐风电将事故定性为意外事件,并表示公司将给予触电身亡者家属补偿。但截至1月底,河北省安监局的调查结果仍未公布。
《财经国家周刊》获知,事发当天,闫光绪和其他两名员工在完成调试后,大风将绳索吹起,并接触到附近高压线。根据《规程》规定,如果风速超过14 m/s,工人应关闭机舱盖,停止操作。而据华锐风电内部人士透露,事发时的风速在20 m/s左右,高于规定。
触电事故没有影响华锐风电的上市进程。华锐风电随即创下了中国A股主板新股最高发行价格。
“华锐要在‘十二五’实现国际销售额至少30%的增长目标。”华锐风电一位副总裁告诉《财经国家周刊》,为实施企业国际化战略,公司已从技术研发、海外市场调研以及资本等多方面作了相应准备,“特别是对3兆瓦、5兆瓦、6兆瓦及以上等大功率风电机组的成功开发显示了华锐风电在技术和市场上的领先优势,为其战略融资奠定了基础。”
但IPO的破发,意味着市场没认同这个最贵的新股。
IPO风波
1月13日,华锐风电高价登陆A股。
当日,90元/股的最贵新股发行价令早期投资者满意――华锐风电募资95亿元,回报率在百倍以上。其中,两位股东尉文渊和阚治东投资五年获得超过500倍的回报,新天域资本不到三年时间也得到超过145倍的回报。
2006年,华锐风电成立。最大股东为国有企业大连重工设备成套有限公司(后转为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重工起重”),韩俊良以国有企业负责人身份领掌华锐风电。
华锐风电在2006年和2007年发展迅猛,有国家政策全力扶持国产风电设备的发展的背景:2005年7月有关部门提出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的要求;2006年1月实施可再生能源法等。
2008年3月,华锐风电股东会同意韩俊良持有的天华中泰入股,国有股份降至20%,韩俊良获得了16.7%的股份。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华锐内部人士透露,2008年二次增资时,公司便已向股东承诺将在三年后上市。华锐风电现行22家股东里有不少来自风险投资公司。其中,大股东阚治东和尉文渊是投资界里赫赫有名的资本猛将。
然而,华锐风电上市首日却以“血洗”打新者的表现,迎来市场的不满。上市首日,华锐风电跌幅达到9.59%,创下A股IPO重启以来新股首日最差表现。
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信息显示,首日抛售华锐风电的前五大席位中,抛售最多的一机构席位首日累计卖出金额2964.7万元,排名第三的机构也累计卖出金额1148万元。
“(华锐风电上市)只是发行人和保荐人等利益共同体的一场资本盛宴。”一位投行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面对市场的质疑,华锐风电股东阚治东在其微博上表示,“大家显然对华锐上市表现相当不满。我作为华锐早期投资人,并作为老证券人,非常理解大家的心情。但是我相信华锐有实力,再创前五年的辉煌。”
华锐风电的确有过五年的辉煌,甚至可言传奇。从一无所有――没有技术、没有资金、没有市场,华锐风电创业者们网聚一批投资者、斥巨资购买技术、大量获取订单,迅速分割并占据了中国风电市场最大份额。
风电行业并非传统制造业,其风电运营维护的系统工程、风机核心部件的专业性要求等都需要时间验证。对于造价昂贵的风机,质量是保证其二十多年健康运营的生命线,每一个部件都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安全。
2010年的两次倒机事件和上市之际的漏电伤亡事故,华锐风电随即表态“纯属意外”。
行业人士对华锐风电出现倒机事件和漏电事故表示担忧,“国际上著名的丹麦风机制造商NEG Micon(丹麦麦康公司)就因为齿轮箱更换问题几乎导致破产,最后被迫与维斯塔斯合并。”
值得注意的是,华锐风电在招股书中并没有明确风电行业的长期风险――风电设备需要在20年的健康运营中才能实现价值。
订单疑问
2009年华锐风电新增风电装机容量3510MW,华锐风电“中国第一、世界第三”的名声已经在外。此前一年,华锐风电新增装机容量1403MW,已取代金风科技中国风电龙头的地位。
熟悉华锐风电的行业人士说,华锐风电获取订单的能力令人敬仰,一些大型国营风电场项目点名只用华锐风电的风机。
华锐风电成立于2006年,但第一单生意可以追溯到2005年山东砣矶岛12兆瓦风场和华能威海风电场的建设。当年,项目建设由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出面承接。
华锐风电在2010年12月24日公布的招股意向书中写道:“截至11月底公司在手的未履行的订单及已中标但尚未签订合同的订单合计约1500万KW ”。
但有行业人士认为,自2006年起至2010年11月,华锐风电公开可查的业绩累积约900万KW,与华锐风电12月7日给证监会的《首发招股说明书》(申报稿)中 “目前公司在手的未履行的订单及已中标但尚未签订合同的订单合计约1000万KW”的数据基本吻合。
前述行业人士据此数据对比分析指出,华锐风电12月7日申报稿中的数据与招股意向书中的数据相差500万。即使申报稿中使用的是截至2010年上半年的数据,后5个月也不可能增加500万KW的订单。
“如果华锐在境外上市,它可能过不了律师鉴证这一关。” 一位熟悉华锐风电的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
不过,华锐风电博得了机构的青睐,机构IPO申报价最高达到138元/股,最终华锐风电取得90元/股的A股主板新股最高发行价。
华锐的下一步
鉴于国内市场已经度过高速增长期,竞争逐渐恶化,华锐风电在招股意向书中表明,将把募资主要用于开拓海上风电市场,并将开启国际化战略。
“我们的目标是走出去。”华锐风电一位副总裁告诉《财经国家周刊》,“华锐风电的核心竞争力是科技,在2006年下半年中国主流风机还是千瓦级风电机组时,我们就已经推出了1.5兆瓦,2006年下半年就开始了3兆瓦和5兆瓦的机组技术开发,2008年开始实施6兆瓦的技术研究。”
但行业公认发展海上风电的条件还不具备,年轻的中国风电行业还没有足够的技术积累和服务经验在国际市场上与维斯塔斯等百年老店较量。
前述熟悉华锐风电的行业人士说,抛开潜在的质量隐患爆发问题,华锐风电过去五年的辉煌是依靠市场能力在支撑。但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超出华锐风电的掌控能力。
风电行业资深人士介绍,风电设备的制造成本在陆上风电场建设中占最大的投资比例,因此风电企业对行业有一定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但海上风电的系统复杂性远远超过陆上,设备成本仅是其中一小部分,对于海上风电的推动,风电企业没有主动权。
即使在风电行业最发达的欧洲荷兰、丹麦等国,海上风电的发展也是谨慎推进,当地政府甚至对于海上风电也没有明确的支持政策。例如,荷兰对于海上风电项目的审批就相对严格和保守。
金风科技战略部总监周彤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虽然金风科技也在加大海上风电大机型的研发,但海上风电规模化运作要在二十年以后。对于海外扩张,金风科技同样谨慎。
“他们知道海外市场对于技术、质量、服务的苛刻,与国内市场不同,一旦出现质量事故,赔偿、信誉、市场问题难于解决。”有知情行业人士介绍,印度风机企业苏司兰能源公司(Suzlon)卖到美国市场的风机曾出现质量问题,因技术解决及后期公关不足,导致股价暴跌,随后一年再无美国订单。
“实现海外销售目标确实有挑战性。”华锐风电一位副总裁说,但公司已从技术研发等方面做了准备,华锐在未来将坚持技术领先和国际化的战略。
(本刊记者郭璐对此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