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寻根溯因,把握教学平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寻根溯因,把握教学平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寻根溯因――把握教学航向

应用题的教学在整个小学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笔者发现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问题一:因为教材贴近生活,所以丰富的现实背景大多都是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呈现出来。由于受到低年级学生思维水平及生活经验的制约,用图文形式呈现的众多信息,对学生的解题产生了干扰。有的学生存在遗漏图文中的信息,不能有效地将信息提取出来,无法将信息建立相关的联系等问题。

问题二:二年级教材题型分散,知识点多;跨度大,许多题型在例题中没有出现,而是直接在练习中出现,学生解答起来问题较大;相关形式的练习少,从而导致有的学生对某一类型的知识不能熟练掌握。

以上种种问题让老师们无所适从,几乎所有教师都在问“新课程背景下的解决问题应该怎样教?”

二、寻求平衡――探索教学途径

客观、理性地回顾过去的应用题教学,的确存在着一些问题。而新教材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也感受到了一些问题的存在。在新旧教材交替的过程中,寻求教学平衡是教师们普遍采用的方法,就像著名教育家顾汝佐老师讲的“寻找中庸之道是最理想的办法”。当然这里的平衡并不是简单的“(旧教材+新教材)÷2”,而是在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通过对传统应用题教学精华的提炼,以及新教材中应用题教学特点的归纳,来试图寻求更好地开展新课程应用题教学的途径。笔者针对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课堂实践、专题研讨等途径,采取以下应对策略:

(一)问题一的应对策略

1.变静态图片为动态画面,促成形象感悟

教材中的素材多是以图文静态形式呈现的。低年级学生因受到思维水平及生活经验的制约。难以理解题意,无法将信息建立相关的联系。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情境或直接模拟表演呈现事情变化的过程,最后定格成书上的图文形式。从而为学生理解图意,搭建“最近发展区”。

如:一年级上册的混合加减课本76页第一题:

运用课件先出示6只小鸭在池塘里欢快的游泳,然后呈现跑来3只,接着又走了4只小鸭的情景,最后定格成图1。通过对文本的形象感悟,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观图思文读文想图”,有效提取信息

实验教材通过图文呈现信息,这种粗加工甚至不加工的情景图,让学生去主动寻找,选择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能排除干扰因素有效提取本质信息。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学生这种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教师从一年级开始就有意识的培养。可以通过“观图思文,读文想图”的方法来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下面结合一年级上册的课本77页第一题坐公车图2谈谈具体的操作过程;

(1)观图思文

先请学生模拟表演坐公车上下车的情景,并要求其余学生认真观察,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车上原有4人,到站后,有2人下车,又有3人上车,现在车上有几个人?引导学生说说。

(2)读文想图

在学生都能看着图或模拟的情景图,比较熟练地用数学语言来描述的情况下,教师可以完全只出示文字:车上原有4人,到站后有2人下车,又有3人上车,现在车上有几个人?引导学生边读题边想象刚才的图或情景。

实践表明在教学中,要敢于花时间引导学生用简洁的数学语言表述图意。教师要适时地将图文形式的解决问题转化成文字表述形式。从情景图中抽象出数学语言,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二的应对策略

1.整合教材,合理安排课时

二年级教学时,我们采取了重组教材,适当调整课时安排,分散知识点的方法进行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在教学完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表内乘法(一)(2~6的乘法口诀)后,接着教学第六单元表内乘法(二)(7~9的乘法口决),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知识。又如:二年级下册的第一单元解决问题的教学,在学生能用综合算式列式后,在巩固练习时,向学生呈现递等的脱式书写形式,将后面要学的知识前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调整课时。如二年级上册第31~32页用加减法估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在这一册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估算教学。但只安排一个课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于是采取增加一个课时,帮助学生更加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挖掘教材,课本资源再利用

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感到相应的教学练习较少,另一方面却忽视了课本资源的存在。为此我们通过教研活动组织二年级教师,梳理出可以再利用的教学内容。通过增加或减少情景图的信息:把题中给出的条件或问题隐去等等。

实践证明,挖掘教材资源再利用,不但提高了教学质量,减轻教学负担,而且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单位 江西省万年县六零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