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校企一体化”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校企一体化”实训教学条件建设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以经管类专业为例,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基本状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从教学目标、建设思路、实施步骤等方面论述了“校企一体化实训教学条件建设问题,以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应用人才。

【关键词】 高职院校;校企一体化;实训教学;条件建设;经管类

一、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基本概况

实训是指在学校能控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的规格要求,对学生进行的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活动。取试验中“学校能控”和实习中“职业技术性”两个特长,形成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最为闪光的特色。实训教学作为高职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之一,是指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其质量好坏直接决定了高职教育的成败。如何提高实现教学水平,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的一项重大课题。高职教育中优化实训为主的实践教学课程,一般应该达到下列目标:努力体现真实的职业环境、强调实训项目的功能应用性和工艺规范性、加强技能操作训练、采用模拟仿真软件、构思创新型的实训项目。因此探讨有效、使用的实训教学方法,切实提高实训教学意义,意义十分重大。

高职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某种生产技能培训和管理的教育。它以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制定教学计划。在进行职业岗位描述、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按需施教;着眼与职业知识和能力的提升组织理论和实践教学;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补充、更新选择教学内容与构建课程体系。体现职业技能要求而形成课程体系。高等职业教育要培养出具有高水平实践能力的学生,必须制定出完整的实训教学计划。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计划与理论教学计划是合二为一的,并且实训教学计划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据次要地位,这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各高等职业院校应根据不同专业能力的构成,制定以能力形成为目标的实训教学计划,对实训教学和理论教学的课时比例进行调整,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

二、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实训教学在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决定一个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由于历史原因和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目前许多学校在实训内容的组织、实训教学过程的实施中确实存在与生产实际相脱离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制约着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目前经常出现的有实训课内容不足或根本就没有,有的不同课程安排相同的实训课题,又有的实训课没有相应的理论课作铺垫,直接进入是循环节等种种现象。我们认为实训教学应该分为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三个方面。部分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大多是单独设课、单独设地。实训课往往被安排在理论课后的某个时间段进行,与理论课分开,而且在专门的场所(实训基地)进行。

目前实训教学往往存在这种现象,就是一个实训课题的安排比较分散,一周安排两节或半天的课程。这种安排破坏了实训教学的整体性。意识学生有效实训时间被分割,造成前面学后面忘、知识和技能连贯不起来。二是实训和理论教学不一样,不是教师拿起粉笔就能开始的,上课前它必须要有一定的时间准备和材料准备,下课前也有一定的收尾工作要做。如果每次只安排两节课,能够有一节半课的有效实训时间就不错了。这样对学生来讲是一种时间浪费。三是造成学习耗材和实训教师等资源的浪费。四是对教师资源的浪费。五是对于组织教学来讲也增添了很大的麻烦。

高职的实训教学不能简单地等同于技工教学的实习操作,高职实训教学的现状要求我们在实训教学中时间安排要紧凑,内容要更精练,知识含量要更高,教学组织要更合理,各方面体现更强的综合性。以往的技工教育,实习操作时间长,实习教学内容安排相对比较宽裕。但是基于高职实训教学时间短,培养目标也有较大的不同的实际,因此实训课程一定要在满足高职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尽量精练完美,突出主要环节,降低实训成本,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的实训教学中将各类实训综合考虑统一安排,减少和杜绝一门课程安排一个或几个实训课时的现象(但是并不排除在理论教学过程中适当安排学生进行一些现场认知的必要,但这种认知不能称为实训),这样才能提高实训教学的有效性。

三、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要求

由于绝大部分经管类专业的理论应用必须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践相结合,而很多企业担心接受学生实习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或担心泄露企业商业机密,因此不愿意为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因此,高等院校应该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创新,加强对经管类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时代和用人单位对经管类学生提出的新要求。

目前职业技术学院的经济管理综合实训室目前承担了全系公共基础课程《经济学基础》《统计学》《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专业基础课程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农业项目投资评估》物流管理专业《物流基础》《仓储与配送》《物流信息》等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通过相对独立课程支撑软件模拟企业经营或岗位职能,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模拟岗位角色、完成虚拟岗位职能任务,实现模拟教学过程。课程与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也难以形成企业所需的综合技能。

1、应用软件相对独立,对学生的教学功能相对单一,只能通过模拟方式锻炼学生的某一方面实践技能。

2、相对独立的应用软件教学,难以模拟企业实际面临的内外环境,难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

3、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需要综合性的管理人才。财经系不同专业学生专业技能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是发展方向。目前的实训条件难以满足教学和实训要求。

4、由于缺乏实训条件的支撑,各专业教师之间也相互隔阂,难以形成互补和配合。

5、相互独立的软硬件条件,既增加了实训室建设成本、管理成本,又难以发挥综合效益,使用效率较低,综合利用比较困难。

四、经管类专业“校企一体化”实训条件建设探讨

为了打破目前校企合作存在有效性不足的问题,解决实训教学困难,探索以学校为主体的“校企一体化”实训条件建设方式,对于解决经管类专业实训教学和提升实训效果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建设思路

通过校园主体,引入企业管理机制,建设经济管理综合实训室模拟多专业综合实训的行业背景。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同时在以制造企业为核心,贸易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商业银行、工商局、税务局等组成的模拟工业园区里,分别在不同单位的岗位“工作”。

以制造企业的主要业务为纽带与各外部单位之间进行联系。制造公司之间存在竞争、贸易公司之间存在竞争,除此以外的单位主要围绕制造公司、贸易公司进行服务,实现共赢。通过在不同职业岗位“工作”,训练学生从事经济管理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培养全局意识和综合职业素养。

根据制造企业的实训内容设置包括企业经营管理、人事行政管理、财务管理、采购管理、生产动作、销售管理六大部分,每一部分又进行细化设计。

通过综合实训台,可以把会计、财务管理、审计、市场营销、工商管理、税收实务、金融实务等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习实训整合在一个平台上,以企业核心业务为主线,将企业内部各部门与企业诸如银行、税务、工商、海关、会计师事务所等服务机构有机联系起来。学生根据自己的所学专业在实验中模拟不同的角色,对于训练学生认知和了解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及环境及其关系,树立宏观管理思维、全局观念,拓展学生实践知识的宽度,体验企业经营的整体框架,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工作过程和工作方式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奠定学生就业前岗位实践基础。

2、实施步骤

(1)仿真经济环境机构设置:以生产制造型企业为核心,构建一个涵盖政务服务区、供应链服务区、公共服务区和个人消费区的仿真的经济环境,逼真的体现出真实社会经济环境中的企业管理决策和生产经营活动。(2)制造业经营模拟业务驱动系统:由经营数据模型和经营业务模拟两大部分组成。经营数据模型是建立一套经营规则和在规则下的数据流转控制功能。经营业务模拟主要模拟采购、生产、销售、财务、行政、市场6个部门业务功能。具体业务包括:产区建设、生产线管理、产品质量管理、采购管理、市场开拓、市场投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企业资质、销售竟单、投标、贷款等。(3)工商局窗口业务模拟系统:系统由核心企业和工商局两个角色,进行互动完成业务模拟训练。(4)招投标中心业务模拟系统:根据用户类似不同划分为三类,分别是招标方、投标方及招投标服务公司。系统的功能包括:信息公告、招标申请委托、招标管理、投标管理、合同管理等。

3、实训教学目标

(1)仿真环境下的综合体验:在信息技术支撑的仿真现代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环境下,模拟二十多家服务机构,数十个岗位,在学习者开展企业运营决策的同时,与虚拟环境中的不同机构进行交互作用和影响,产生“沉浸”于真实环境的感受和体验。

(2)动态数据下的企业运营训练:在动态数据支撑的企业竞争的立体性环境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竞争环境不断变化的、经营模式多样的企业经营决策级对抗。动态数据的教学环境下实现了服务环境参数可调、企业运营难度可变、企业间对抗的复杂程度可设。

(3)任务驱动下的单项技能训练:在模拟企业竞争运营的背景下,在明确的、主动与被动的任务驱动下,在一定的时间内学生必须高质量的完成岗位作业,这些工作结果对企业经营结果、对团队成绩起到重要作用,并提高训练饱和度、增强学生学习主动性。

(4)资源环境下的运营协同训练:在丰富的信息资源环境下,不同学习者,在不同经营阶段,对不同类信息资源价值的不同认知,直接影响了企业内经营模式、企业间合作模式。形成了服务业社会协同,企业间供应链协同,部门间流程协同。

(5)职场环境下的职业素质训练:在现代社会对人才实际需求的背景下,从企业经营前的商业计划书撰写,就职前演讲,应聘面试,到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投标述标,团队间交流,服务业窗口业务处理,全方面的锻炼学习者的求职能力,沟通能力,业务能力等职业基础素质,缩短学习者与企业实际需求的距离。

【参考文献】

[1] 朱懿心.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体系优化初探.教育发展研究,2003.03.

[2] 丁忠校.一体化高职实训教学方法的探讨与研究.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0.10.

【作者简介】

马春艳(1969-)甘肃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讲师.

杨玉美(1981-),四川喜德县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讲师,中国人民大学农业经济管理硕士.

熊 伟(1979-),四川泸州人,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