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学优质教学资源的分布考察及特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学优质教学资源的分布考察及特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在优质教学资源内涵界定的基础上,对教育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特色专业、教学团队、教学成果、精品课程、精品教材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统计,继而分析了教育学优质教学资源分布的三个特征:即优质教学资源以师范类大学为主,师范类大学中又以教育部直属院校占绝对优势;优质教学资源在师范类高校分布特色明显,优质教学成果凸显在国家重点学科中,以国家级教学团队为其担纲;优质教学资源以院校独立完成为主,院校间合作完成为辅。

关键词:教育学;学科;优质;教学资源

一、优质教学资源的概念界定、分类与特征

关于教学资源的界定,教育理论界尚存争议,有学者将教学资源定义为支持学习的资源,包括支持学与教的系统和教学材料及环境[1];也有学者认为教学资源就是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解决教学问题所必须的诸客观条件的综合[2]。尽管认识有别,但人们通常认为,教学资源是指在教学的准备和实施过程中所能运用到的各种资源。换言之,教学资源就是为支持教学活动有效开展提供的系统、素材、环境等各种可被利用的条件的综合。

优质教学资源相比一般教学资源而言,更具先进性、引领性、独特性和创新性。优质教学资源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具备先进教学水平,同时能够保持一定教育教学领先优势的,支持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人力资源、财力资源、概念资源的综合。优质教学资源在高等学校主要包括重点学科和特色专业、优秀的教学团队、优化的课程内容、完善的教学体系、优秀的教学条件以及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

高等学校的优质教学资源具有下述特征:

第一,优质教学资源一般依托于重点学科的建设与打造。这些重点学科是国家战略发展与重大需求的人才与科研基地,在高校的教学、科研及体系建设中具有骨干、示范和引领作用。第二,优质教学资源离不开特色专业。特色专业是高校办学优势和办学特点的突出体现,能够集中展现高校的办学定位,具备较高水平和鲜明特色,经过长期建设而形成,拥有较高社会声誉并获得大众认同。第三,优质教学资源拥有专业的学科教师骨干团队。这些骨干教师具有高超的学术造诣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是一支结构合理、水平出众、效果优良的精英队伍。第四,优质教学资源具有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整个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安排经过了充分考虑和实践检验,既是教授者个人教学经验的积累,也是相关学科知识的科学组合。第五,优质教学资源内含精深的教学内容和合理优化的教材,其教学内容及使用教材必然融入全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并体现学科发展新方向,具有教授者独特的专业见解与学科创新内容。在此基础上,优质教学资源极有可能产生突出的教学成果。第六,优质教学资源是动态的、生成性的,是不断更新、改进与发展的,一般具备科学合理、动态灵活的管理机制。

二、教育学优质教学资源的分布统计

教育学在今天具有丰富的内涵。根据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我国高校学科共设置13大学科门类,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学。其中教育学门类下设教育学、心理学、体育学三个一级学科。教育学一级学科中又下设了教育学原理、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高等教育学、职业技术教育学、比较教育学、学前教育学、成人教育学、特殊教育学、教育技术学十个二级学科。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规定教育学门类教育学类包括教育学、学前教育、初等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5个目录内专业和小学教育、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言语听觉科学、华文教育6个目录外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重新调整为教育学、学前教育、小学教育、特殊教育、教育技术学、科学教育、人文教育、艺术教育八个基础专业和华文教育一个特设专业。

为促进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与共享,教育部出台系列政策,启动多项工程,进行各种优质成果的评选和奖励。本文主要从国家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与教学团队,国家教学成果、国家精品课程与国家精品教材几个方面对教育学高等教育优质教学资源的分布进行考察。由于教育学一词的使用具有语境特征,我们需要对教育学优质教学资源做必要的限定。本文所说的教育学优质教学资源,涵括了教育学类、教育学专业、教育学学科等内容。

1. 教育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特色专业与教学团队分布统计

国家重点学科是国家根据发展战略与重大需求,择优确定并重点建设的培养创新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它已成为我国高等学校重要的具有骨干和示范作用的教学、科研基地,在高等教育学科体系中居于骨干和引领地位。重点学科建设对于带动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全面提高,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优质资源。自1986年开始我国共进行了三次重点学科的评选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公布国家重点学科名单的通知》(教研函[2007]4号),2007年重新考核批准的教育学国家重点学科学校11所,重点培育学科学校3所(表1)。

为提高我国高等学校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不断提高高等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精神,设立了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建设,旨在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截至2010年,教育学国家级教学团队共计13组,其带头人均为具有较深的学术造诣和创新性学术思想的本学科(专业)的专家(表3)。

(3)教育学国家精品教材。为进一步加强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促进“十一五”规划教材质量的不断提高,教育部高教司自2007年起开展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评选工作。根据我们能够查找的三、教育学优质教学资源的特征分析

1. 优质教学资源以师范类大学为主,师范类大学中又以教育部直属院校占绝对优势

从表1来看,国家重点学科及重点培育学科主要分布在师范类院校,占总数的近72%,从表2也可看到,2007年开始的教育学类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的建设更是如此。根据对优秀教学成果获奖学校的统计及表4、表5的显示,在获奖的36所院校中,非师范类院校只有厦门大学、西南大学、浙江大学、河南大学、河北大学、聊城大学6所(如果不算有师范院校背景的西南大学和聊城大学只有4所),仅占获奖院校总数的16%,而且这些学校的获奖项多为1项。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师范类院校占了获奖院校总数的84%;其中,北京师范大学以11项的绝对优势位居榜首,华南师范大学以6项的获奖数目位居第二,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并列第三(各5项),首都师范大学以获奖数目为4的优势排在第四位。像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这些重点院校更是在获奖院校中占据了绝对优势。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在28项教育学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中,北京师范大学有2项;在38门次教育学高等学校本科国家精品课程中,北京师范大学有6项;在10种教育学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中,北京师范大学有3项。这些成果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师范类院校自身的教育学传统优势,另一方面更主要在于这些学校重点专业、特色专业和优秀教学团队的带动。

2. 优质教学资源在师范类高校分布特色明显,优质教学成果凸显在国家重点学科中,以国家级教学团队为其担纲

从表1来看,国家重点学科主要分布在师范类院校,在国家重点学科分布的11所高校中,师范类达到7所,占绝对优势,而且在国家优秀教学成果中,拥有重点学科的院校基本都获得过国家优秀教学成果奖;从表2可知,52个高等学校特色专业点中,师范类院校占了41个;从表3可知,13个教育学类国家级教学团队,仅有的两所非师范类院校聊城大学和西南大学都有着师范院校的前身。由此可以看出,国家重点学科的评定和国家级教学团队的组建大多都集中于师范类高校之中,这也就不难理解优质教学成果获奖也主要集中于师范类院校的现象,而且这些院校优质获奖成果都显示出国家重点学科和教学团队的特色。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其获奖的国家级精品教材《外国教育思想史》,就有着国家重点

学科政策的支撑及外国教育史国家级教学团队的担纲。这种现象出现,一方面有利于各院校通过国家重点学科的地位优势、教学团队资源特色提升自身专业学科以及学校的整体水平;另一方面,它也极易造成某些院校对某一学科的垄断,这是极不利于学科发展与学术繁荣的。

3. 优质教学资源以院校独立完成为主,院校间合作完成为辅

在本文考察统计的教育学优质教学资源中,由院校独立完成的占获奖成果总数的九成多。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与院校自身独有的教育资源优势与人才优势有关,另一方面也折射出各院校略带功利性地分散开发教育资源的某些缺憾与不足。据此,笔者认为,应加强院校之间的合作交流,做到资源共享,甚至强强联合。

综上分析可以发现,目前我国教育学优质教学资源可谓成果显著,但在优质教学资源的分布与分配上,还需完善与改进。教育学类优质教学资源是师范类大学尤其是教育部直属师范类大学占据绝对优势,一些非师范类院校尤其是国家重点综合大学也应发挥自己的独特优势,逐渐开发有自己风格与特色的教育学教学成果、精品课程以及精品教材。其次,各院校尤其是重点师范院校间在优质教学成果完成中应加强沟通与交流,建立共享机制,减少教学成果中的交叉与重复,真正实现教育资源与人才资源的优势互补与综合利用,进一步提升优质教学成果的“含金量”。最后,应加强对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更新,走出一条数字化优质教学资源建设之路。优质教学资源的建立本身是为了促进学科发展与学术繁荣,以期间接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因此应将各种丰富多彩的优质教学资源整合与归纳,并在实践中加以积极利用与更新,只有这样,才能在不断丰富优质教学资源本身的同时,使它的社会效益得到更好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 新编现代教育技术基础[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67-268.

[2] 李如密,何小忠. 教学资源的几个理论问题[J].江苏教育研究,1999,6.

[本文为2011年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重点项目“地方综合大学教育学专业人才培养整体改革研究与实践(J201100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