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对历史持一份敬意 向自己问一个明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对历史持一份敬意 向自己问一个明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谈起新时期以来中国服装业的沧海桑田,业界人士都不免会欢欣鼓舞,然而“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看到成绩的同时,谈谈问题或许能帮助在雾中行走的我们认清前进的方向。依笔者的管见,如果我们针对某些问题扪心自问,并能弄个明白,未来的路或许能好走得多。

我们登堂入室了吗?

所谓“入室”,就是掌握国际时尚的话语权。这个问题很是苦涩(如果把中国若干设计师到米兰、纽约和巴黎的时装周登了几次台看做是“入室”的象征就大错特错了),但奇怪的是,不时有知名的服装企业老总振振有词地说:“国际上任何品牌的服装我们都能制造,我们在制造技术上不输给任何品牌”。产业链末端如何产生后发优势,这是一块不得不啃的硬骨头,靠与风车作战的唐吉诃德精神只能南辕北辙。“制造”得再好,终究只是登堂的水平,无法实现质变到量变的飞跃,一味的强调自己的硬实力,而不在夯实软实力方面下苦攻,入室恐怕只能遥遥无期。

我们尊重原创了吗?

我们一直在为自己品牌的附加值上不来而痛心疾首,但是究竟有多少人抱着精卫填海般的决心追求原创呢?一方面我们高挂着“同行勿入,面斥不雅”的招牌,一方面流连于欧美各大时装品牌橱窗“汲取”灵感。而把新款的国际名牌时装拆下来如法炮制,并在市场上热卖,这在业界并非秘密。如果我们沉迷于此起彼伏的模仿秀中而无法自拔,提高品牌的含金量只能是一种妄想。

我们从自己的时装史学到了什么?

“创新”如今成为我们口耳相传的热门词汇,新的反面无疑是旧,那么是不是新的就一定是好的,旧的就一定不好呢?历史是旧的,未来是新的,然而过去的历史虽然布满了灰尘但仍然有值得挖掘的价值,这一点似乎并没有引起业界人士的足够重视,新时期这么多年,并没有一部属于我们自己的全面、真实的时装史出现,如果不能踩着历史的阶梯前进,就会面临在未来凌空蹈虚的危险;如果对于尚有余温的历史选择性的记忆,就会出现集体性失语的可能。

我们何时不再以貌似国际为荣?

服装界有一种很奇怪的现象,就是为什么中国的本土品牌越来越多,而在各大商场有着中文标识的品牌却越来越少,这里面固然有商场偏爱国际品牌的原因,中文名不叫而叫洋名,自然有被迫的成分,但更多的还是意图利用洋品牌的文化高端优势,挟洋自重,甚至把出身地改为国外,自己俨然就是原汁原味的“洋品牌”了,这样的变脸术可能会换来一时的盆满钵满,但恰恰暴露出中国本土品牌的软骨症,真正的品牌或许是无国界的,但是品牌的根却是有国界的,贴金不等于真金,如果我们连打造自主品牌的自信力都没有,遑论与狼共舞,走向国际呢?

中国成为国际时尚策源地还要多久?

笔者曾经反复说过,现代服装是舶来品,中国服装文化是弱势文化,国际时尚与中国时尚之间是有“时差”的,中国服装业由追随者、模仿者转身为引领者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能否成为新的国际时尚策源地,而不是唯欧美时尚马首是瞻,那么,我们能不能为实现这个目标制定一张时间表?其中有哪些硬指标和软指标?如今,北京、上海都在为成为新的国际时装之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但是可惜的是,想法比做法多,标题比下文多,与其相信“东风西渐”的轮回,倒不如静下心来切切实实地修补中国时尚这个木桶上人可共见的“短板”。

其实在业界人士的心中,新时期有一个共同的时代主题,这就是不曾割舍的“中国服装梦”,可是当我们抖抖睫毛上的土,才蓦然发现逝去的已经模糊。只有向历史保持一份敬意,对自己诘问一个明白,才有望避免那些看起来很美的无规则运动,踏上从追梦到圆梦的可持续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