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理教学中的趣味语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现代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和“乐学”,课堂教学讲究理趣和情趣,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选用谚语、谜语、诗歌、雅称、成语、歌曲等,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语言的趣味性,必定会让我们的地理课生机盎然。语言是传授地理知识,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运用趣味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谚语
地理谚语是广大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般自然地理规律,可谓脍炙人口,千古传诵。其中以描写气候、地形以及地理景观的居多。因此,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恰当地引用谚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例如“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就很生动地描述了西北地区气温日较差大的特点。每年的夏天,西北地区烈日炎炎,白天气温上升快,有时高达摄氏四五十度,当地人说:“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但是到了晚上,气温就会急剧下降,所以就有了农民不得不生起火炉取暖,围着火炉,品尝刚摘下来的西瓜这样独特的风景;以前常常用“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来描述内蒙古高原上草原一望无际,牛肥羊壮的地理景观。现在却改成了“天苍苍,野茫茫,老鼠跳过露脊梁”,过去的林草丰茂,繁荣富庶的牧区,由于过度放牧或人为无节制地开发而出现草场退化,土地沙化的情况,老鼠跳过去都会露出脊梁来。“一年开草原,二年打点粮,三年五年变沙梁”则描述出了了人为破坏草场,导致草场沙化后的情况。“看山云里钻,看地在河边,对面能说话,握手走一天。”生动逼真地讲述了横断山区山河相间的地貌景观。“山前桃花山后雪”,此句既能表示坡向对气温的影响,同时又能说明秦岭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秦岭以南为亚热带,以北为暖温带,因而秦岭南北两侧的自然景观截然不同。类似的谚语数不胜数,成为我们地理课堂中优秀的教学资源,如在讲《天气和气候》一节时,可饮用“鱼鳞天,不雨也风颠”“早霞雨、晚霞晴”“燕子低飞蛇过道,大雨就来到”;讲锋面雨时,可引用谚语“一场春雨一场暖,一场秋雨一场凉”;讲大气散射作用时用“雨后青山分外青”;讲地形雨时,可饮用“晕过山坡时,雨过山头明”;讲食物链时可以引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硅藻”;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可以引用“落花本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讲胡杨树时,我告诉学生它“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讲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时可以引用“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谷雨前后,种瓜点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谚语。
二、谜语
谜语是一种文字游戏,它曲折有致,变化多端,寓意奥妙,耐人寻味。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引用谜语,可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他们的情操,培养思维和推断能力。还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剂学习情绪,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讲授新课之前借用谜语导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讲授新课铺平道路,在讲《地球在宇宙中》介绍“宇宙“这一概念之前,我引用这样一句谜语”说它多大有多大,日月星辰全容下,无人知它始和终,也无左右和上下“(宇宙)”;讲”常规能源煤”时引用谜语“黑汉性刚强,浑身闪金光,火炉放光明,工业好食粮。”(煤),这些谜语犹如“味精”,为地理课堂增添了一丝风味。引出这些谜语之后,课堂气氛活跃,讲授效果尤佳。
三、诗歌
诗词歌赋,读时朗朗上口,教学中应用得法,能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能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的教学环境。例如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前两句写的是玉门一带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玉门因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距海遥远,几乎不受来自海洋温暖湿润的夏季风影响,气候干旱少雨,选用这样的诗歌,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理现象,丰富深化教学内容。如讲长江三峡水流湍急时,教师可有表情朗读“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讲垂直自然带时可引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讲地球的运动时引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通过这些诗歌的引用,能让学生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使学生既享受到趣味语言的熏陶,又获得了地理知识,使空洞无味的知识变得充实可口。
四、雅称
雅称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对某些事物的特定称谓。如哈尔滨有“冰城”之称,广州有“花城”之称,重庆有“山城”之称,甘肃金昌有“镍都”之称,山西有“煤海”之称,伦敦有“雾都”之称,森林被称为“绿色卫士”“绿色水库”等。在地理教学中运用雅称,虽是寥寥数语,但说明了一种现象,蕴含了一定的道理,使学生听之有趣,思之有理。
五、成语
成语是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在教学中恰当运用可使教学生辉。如讲地壳运动引用“沧海桑田”一词;讲流水的侵蚀作用引用“水滴石穿”;讲风的搬运作用引用“飞沙走石”;讲太阳辐射在四川盆地分布较少引用“蜀吠犬日”来解释。通过上述成语的使用,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课堂教学效果良好。
六、歌曲
课堂上适当引用一些歌曲,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如讲《中国的河流》时,可让学生唱《长江之歌》,激起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无比热爱之情。再讲东亚季风时,可引用《黄土高坡》:“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这时教师可提问:黄土高坡上是否有西北风和东南风?盛行在什么季节?是如何形成的?在讲印度德干高原的季风之后,让学生据《黄土高坡》的歌词,写一首《德干高原之歌》,学生立即举手回答:“我家住在德干高原,大风从高原刮过,不管是东北风还是西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通过这首歌的引入,课堂上气氛活跃,使学生在心情愉快环境中获得了知识,增长了才干。
青少年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各种新鲜事物好奇、好问,富于幻想。但他们这种学习积极性往往与短暂的“直接兴趣”挂钩,遇到较为抽象理性的地理知识时,这些小困难便很快地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积极性,因此,地理教师要完成“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离不开锤炼教学语言这一重要技能。把我们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中的精华运用在我们的地理课堂上,必然会使教与学呈现出“书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的新面貌。当然,在地理教学中使用趣味语言要巧妙,要适时适当,否则会喧宾夺主,淡化主题,给人以哗众取宠的感觉。
【责编 张景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