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心,奥特曼来了!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心,奥特曼来了!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迷恋不同的人或事物,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你经历过的,你懂的。

儿子还在迷天线宝宝的时候,就有朋友提醒我,再过两年就该迷奥特曼了。那时候,奥特曼在我脑子里还只是个符号。

转眼我的熊壮壮就上幼儿园了。有一天回到家里,嘴里“嗨、嗨”地在客厅一个人胡打乱踢。我问他干什么呢?答曰:“我是奥特曼!”

伟大的奥特曼终于登场了!

我们家里没有关于奥特曼的任何蛛丝马迹,他只可能是从幼儿园的小朋友那里听说的。幼儿园允许小朋友把自家的光盘带去,吃过下午茶点等家长来接前放一小会儿动画片,估计是有小朋友带奥特曼了。

我不会主动给孩子看奥特曼,但我认为,如果每个孩子都知道奥特曼,而我的孩子对此一无所知,他会缺少与小朋友的谈资,所以,他一定会主动要求买奥特曼的。

果然,在超市购物时,熊壮壮发现了奥特曼的光盘,我决定给他买一张――我也想研究研究这个奥特曼究竟有何魅力。

在我的眼里,这实在是个“烂片”。情节简单至极,画面也没什么美感。反正,我是懒得再看第二遍的。但熊壮壮却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这其实不难理解:情节越简单,孩子越好接受;稀奇古怪的怪兽、能飞擅打的奥特曼,会引发孩子的好奇心:正义永远能够战胜邪恶的主题,也迎合了孩子单纯善良的心。

很多父母都对奥特曼之类的动画片、影视剧很反感,坚决抵抗,但又总是屡屡受挫。其实,奥特曼虽说不属于优质儿童片,但也不是什么洪水猛兽,父母的心态放松一些,孩子也许反而不那么着迷了。

首先我们要弄清楚几个问题――

孩子迷恋奥特曼是正常的

在某一阶段迷恋某个人物或某件事,对于孩子来说是正常的心理现象。因为他们正处于想像力和好奇心高度敏感的时期,奥特曼这种非人类,又具备一些人类特质的形象,对孩子很有吸引力。

孩子迷恋的是“超能力”

人们总是对“超能力”充满好奇和崇敬,就像我们小时候会崇拜孙悟空一样,奥特曼不过是个“与时俱进”的孙大圣,具有神奇的能力,可以战胜一切怪兽,所以很容易就成为孩子的偶像。

孩子对迷恋对象具有阶段性

小宝宝会迷恋天线宝宝、布娃娃,一般三岁以后才会迷恋上奥特曼之类,等到再大一些,上了小学,孩子就会对虚幻的形象不太感兴趣,而转移到真正的人物身上,比如明星、英雄等。

由于我们可以发现,孩子迷恋奥特曼,就和上网、吃麦当劳是一回事,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堵是堵不住的,重要的是父母的引导。

适度限制

如果粗暴地制止孩子看电视,一定会招致孩子的反抗,而且逆反心理会加深孩子对奥特曼的迷恋――你越不让我看,我越要看!我就是喜欢奥特曼!但限制是必须的,不仅奥特曼,孩子看电视就是要有限度。

孩子对一个形象的迷恋程度,与他拥有的光盘数量或者看过多少集不一定是成正比的。熊壮壮只有那一张奥特曼的光盘,但我还是无法限制他对奥特曼的喜爱。年纪较小的孩子,还不太明白一个电视剧会分多少集之类的概念,所以,少买光盘、控制时间是第一步。

和孩子一起看

如果父母对奥特曼的剧情一无所知,看也不看张口就批,你说的再有道理,也很难令孩子信服。当孩子喜爱做某件事时,是非常乐于父母参与的,因为他们小小的心灵也渴求来自父母的关注和理解。只有和孩子一起看,我们才能知道,奥特曼有何惊人之处,才能跟孩子有所交流。

适时引导

即使我们对奥特曼非常不屑,在与孩子一起看的过程中也要避免一味地批判,否则孩子会非常反感,并有可能与父母发生冲突。这就好比你穿了一件自以为很好看的衣服去上班,却招来同事的恶评,你一定会很不开心,充满了不被理解的怨气。与其把重点放在对奥特曼的“攻击”上,不如适时地引导孩子。

发现孩子因为看奥特曼而出现打人等现象时,可以说――

“奥特曼力气真大,但他只打怪兽,从不打人。”

“奥特曼很勇敢,他不怕输,打倒了再爬起来。”

“怪兽把大楼都弄塌了,奥特曼打他是为了帮助我们人类。”

孩子分不清现实与虚幻的想像时,可以说――

“奥特曼不是真正的人,他能飞,我们不能,所以我们不可以从那么高的楼上往下跳。”

“我们家里、外面都不会有怪兽的,怪兽只在电视上有。”

转移注意力

熊壮壮喜欢奥特曼的同时,还喜欢变形金刚、蜘蛛侠、喜羊羊、查理和萝拉。“偶像”多了,他就不会只迷恋一个。现在有那么多适合孩子看的动画片,总能有一些和像奥特曼一样有吸引力的。反正不可能让孩子完全不看电视,那就不妨多提供素材。

最重要的是,父母肯花时间和精力来陪伴孩子。从幼儿园回到家,和孩子一起做游戏、散步、讲故事、画画,节假日带孩子出游、参观博物馆、参加各种活动。孩子和大人一样,无所事事才会看电视,生活充实了,总有父母的爱相伴,有足够的玩具、图书,自然不会过于迷恋电视,迷恋奥特曼了。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好与坏,辩证地看待,理性地对待,我们的孩子还是能够从中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