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儿童味:文本解读的应然诉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儿童味:文本解读的应然诉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教学要有“儿童味”,文本解读同样要有“儿童味”,就是从儿童的视角,用儿童的思维和方式解读文本。小语姓“小”,童眼看文本,才能使语文教学真正找到“故乡”。

一、紧扣认知起点的文本解读

一般而言,成人阅读作品,往往特别关注言外之意,对隐藏在文字背面的含义开掘较深,有时候还将文本意义上升到文化层面和哲学层面加以认识和思考。这样的解读,在多数情况下是背离学生的认知起点的,所以,教学中常有老师喜欢把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强加给学生的现象发生。如《天游峰的扫路人》中有这样一段对老人的外貌描写:“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教学中,老师让学生说说对“运动鞋”的理解,学生不知所云。课后,经过与教者的交流沟通,我才知道,原来老师的本意是要让学生明白老人脚穿“运动鞋”表现了他“不服老的年轻心态”。这堂课中还有一个教学细节与解读文本的儿童眼光有关,课文最后有一句话:“这充满自信、豁达开朗的笑声,一直伴随我回到住地。”教师在课上反复地追问:“仅仅是伴随作者回到住地吗?”我想,教者的解读可能是“老人的话一直伴随作者的一生,使他终身受益。”很显然,教师的解读不无道理,但学生的认知水平尚未达到这样的高度,逼学生就范的做法也不可取。当然,紧扣学生的认知起点解读文本,并不是指停留在学生的认知起点上,而是要从认知起点出发,走向“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果实”。

二、引发阅读兴趣的文本解读

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不仅要使学生理解和接受,还要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创意的解读是一种有效的途径。所谓“有创意”,我以为不仅指对语言内容的品读理解“有创意”,还包括解读的角度和方法“有创意”。苏教版小语六下的《三打白骨精》,是根据《西游记》的有关回目改写的一篇课文,文章是怎样描写白骨精诡计多端的呢?如果按照常规的方法,我们会抓住三次“骗”进行研究分析,但这种解读未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我以为,换个角度,从“白骨精用了哪些奸计骗唐僧的?”这个问题切入进行文本解读,也许更能吸引学生。那么,白骨精到底用了哪些“计”呢?一是“美人计”,变作美貌村姑诱惑唐僧师徒;二是苦肉计,前两次被打,都惨不忍睹地“死”了;三是离间计,利用唐僧的弱点,挑拨他们的师徒关系;四是连环计,从女儿变到老太婆,再变到老翁,一条线下来,不由得唐僧不信。

三、扫除理解盲点的文本解读

解读文本时要预知学情,对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困难一定要了然于胸,尤其是那些与教学重点相合的疑点问题必须作深入解读,这样,教学才能更有针对性,更具实效性。如阅读苏教版五下《爱如茉莉》一文,谁都会问:真爱怎么会像茉莉呢?这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爱”是一种情感,“茉莉”则是一种植物,它们之间有什么逻辑联系呢?细细品读全文,就会发现,文中所讲的“爱”不是那种轰轰烈烈、死去活来的“爱”,而是由一种手势、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句叮咛等生活小事连缀起来的“爱”,这种“爱”不张扬、不炫目,平平淡淡、心领神会,就像茉莉花那样平凡、淡雅,作者用借物抒怀的手法,更突出了文本恬静优雅、清新自然的情感基调。

四、坚持适度延伸的文本解读

适度延伸,一是向背景延伸。这些背景包括当时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也包括作者的人生经历。解读文本的时候,我们必须了解这些作者信息和写作背景。如果不知道相关的历史知识,理解起来就可能有难度。二是向资料延伸。语文教材是人类文化的载体,各种元素无所不包。历史的,现代的,科学的,人文的,江河湖海、花鸟虫鱼,应有尽有,其中还包括很多专业术语和专有名词。这些知识虽然未必与语文有关,但尽可能多地掌握和占有,将丰富我们对文本的解读。从这个方面讲,语文教师要进一步拓宽眼界,广泛涉猎,努力成为一个“杂家”。三是向原著延伸。教材中有不少节选类课文,如《三顾茅庐》《哪吒闹海》《林冲棒打洪教头》《我和祖父的园子》等。因此,解读时决不能孤立地看待,而是要把它们置于整个原著中去认识和研究,这样,才能更为全面和系统地掌握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向原著延伸尤其要关注“前移阅读”和“后续阅读”。所谓“前移阅读”,就是要弄清节选前面一两章节的内容,“后续阅读”则是对节选后面一两章节的内容进行研读。只有如此,才能使节选和原著真正做到无缝对接。如阅读《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不仅要指向文本本身,还要瞻前顾后,弄懂林冲为什么会来到柴进的庄上,棒打了洪教头之后,他的命运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作者单位:如皋市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