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大学生“手机控”or“控手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手机也越来越普遍。如今,在各大手机卖场,新型智能手机成为消费者的首选;在许多公共场所,低头忙碌的“手机控”随处可见。手机控这个大群体中有很多都是在校大学生,上课玩手机已经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事情,但也严重影响到了教学秩序。文章主要围绕大学生手机控的几种表现、原因,以及手机控带来的危害展开论述,力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手机控;大学生;危害;解决问题
一、手机控的定义
控,出自日语“コン(kon)”,取complex(情结)的前头音,指极度喜欢某东西的人,喜欢的东西。手机控就是有手机情结的人。总把手机带在身边,否则就心烦意乱;当一段时间手机铃声响,就会感到不适应;经常下意识地寻找手机,不时查看;总有“手机铃声响了”的幻觉,甚至经常把别人的手机铃声当成自己的;当手机无法连线网络、收不到信号时,脾气也变得急躁。
二、大学生手机控的基本表现
(一)课堂表现。课堂是师生互动、学习的地方,但是目前却出现了一种现象:老师在讲台上苦口婆心地讲授知识,下面学生却自娱自乐,戴着耳机听音乐、挂着QQ、打着游戏、看着小说、睡着大觉。认真听讲、做笔记的学生寥寥无几,更不要说与老师互动了。这种现象在公选课上很是常见,通常课堂就是老师的课堂,仿佛老师很不知趣的在那里说个不停,底下却无人听讲。这已经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二)自习表现。表面上是去上自习,看起来很勤奋,早出晚归,披星戴月,实则走到自习室,看会空间、聊会天、打回电话,不知不觉已经一上午了,然后说自己有多么勤劳,来上自习,应该犒劳自己一下,然后吃个饭、睡个觉,就这样一天就不知不觉过去了。
(三)考试表现。现在手机都是高智能,利用手机考试作弊的比例也是逐年攀升,无论学校如何强调考试纪律与处罚措施,有些学生仍然利用手机作弊,相互之间传送答案,将老师的课件提前存入手机等等。
(四)生活表现。手机永不离手、饭桌前集体沉默看手机、QQ24小时在线,通宵达旦玩手机游戏。
三、大学生手机控的原因探析
造成大学生手机控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意识成熟。对学生而言,自我意识正在逐步成熟,手机网络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和同伴亲近的空间,让他们释放压力,由此渐渐依赖上这个空间而不可自拔。
(二)追求新鲜潮流。年轻人不断挖掘手机网络的各种新鲜元素,在此过程中,他们不知不觉地被手机网络控制。
(三)社交圈子狭窄。上班族游走在家里和公司两点之间,加上现在多是单元住宅,邻里之间很少来往,如果没和父母住,每天更是无人倾诉,手机网络就给了这群人随时随地倾诉的机会。
(四)性格过于自我。性格过于自我导致他们不愿意主动和他人沟通,即使旁边人意识到他们每天和手机太过亲密,他们也不愿改进。
四、手机控带来的危害
“手机网络控”虽然都是过度沉迷手机微博和手机QQ,但却因为每个人性格不同,易引发的后遗症也不同,大致可分为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性格分裂症四类。
(一)强迫症状。“只要一听到QQ消息提示的声音,就忍不住要去回复。”强迫症状的主要表现就是行为有强烈的反复性,最常见就是反复不停洗手和反复开关门,造成定势思维。
(二)焦虑症状。这类人群一旦听见有人议论或评论自己,就会出现应急反应,也比较容易和人针锋相对。
(三)性格分裂症状。“网上我是一个话痨,网下我一句话也不想说。”这类人群分不清虚幻和现实之间的差别,会把网络的事物具象化为现实生活中的事物。
(四)抑郁症状。这类人群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害怕与人交流,同时对生活不会充满激情和热情。
五、解决方案
(一)改变认知观念,寻找手机之外的乐趣。交流不只有手机这个渠道,面对面更能达到意料之外的效果;资料不是只有在手机中才能查得到,书籍是人类自古以来获取信息最主流的媒介;调节情绪不是只有在网络世界中才能实现,动动笔去记录自己的足迹吧……只有当人们真正的认识到手机的局限性,才能更好地利用手机而不是成为手机的奴隶。
(二)多与人沟通,学会释放压力。对于安全感的缺失,有专家认为安全感缺失其实是一种人们排斥现实生活,没有融入现实世界的体现。所以大学生可以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融入多彩的大学生活,走出手机的虚拟世界,在无形中远离手机,而不是把自己封闭起来或者是被手机桎梏。
(三)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人机分开,回归现实。为自己制定学习工作的计划和目标、把手机铃声调大、转移注意力、每天定时关机等。大学生应多留意身边的小细节,挖掘身边的美丽,以学业为重,专注课本,释放年轻有激情的心对于摆脱手机控制也是有必要的。
(四)积极引导,严格监督。学生压力大,除了大学生本身的原因外,社会环境也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学校、家长、老师、朋友之间需将制度管理、心理关心结合,及时发现问题,严格监督,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引导学生成为手机的主人。
参考文献
[1] 张殊岐,沈庆.大学生“手机控”现象探析[J].考试周刊,2013,4.
[2] 董巍.“手机控”亦可控[J].2013,10.
[3] 何青青.面对面还是手机控[J].家长学校&现代家长, 2013,6.
[4] 翡冷翠.不顾场合玩手机是一种恶俗[J].社会热点.
[5] 赵宝梅.“手机控”别让感情距离越来越远[N].沧州日报,2014,4,17.
作者简介:李昂(1995- ),男,蒙古族,内蒙古包头人,中央民族大学理学院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