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血站档案管理安全性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血站档案管理安全性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采供血行业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国内采供血机构的信息资源实现了集中、跨区域的信息共享,妥善管理无偿献血者的资料与档案尤其重要。

1 血站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血站档案种类较多,包括业务、人事、会计、设备、基建工程技术档案。其中,业务档案客观反映了献血者的健康状况及所供血液的质量情况,是采供血机构的重要资料,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依据。

2 献血者档案安全管理的必要性

2.1 保证无偿献血者的隐私权。血站工作人员有义务对献血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保密,并防止资料泄密。

2.2 举证作用。由于献血者在献血中,献血后血样的检测、用血均形成记录并存档,又由于它具有原始性和真实性,因此,采供血机构档案具有很强的法律凭证力。完整的档案对于保护患者的利益,维护采供血机构的社会形象,处理好与血站有关的各类纠纷具有重要的法律意义。

2.3 巨大社会价值的信息数据库。献血者档案既有献血者的个人重要信息,也包含献血者健康体检、血液检测、血液去向,以及献血量和献血次数、献血者还血记录等献血和输血的重要信息;还有保密性弃血的献血者档案、有合格献血者档案和各类输血传播性疾病的献血者档案,等等。更重要的是,献血者档案在稀有血型、特殊血型以及应急输血等方面不可替代,其科学技术价值不可估量,国内血站形成了大量的献血者记录及其研究和报道。此外,血站参与捐献造血干细胞者的宣传、动员和血样采集工作,人体器官信息库、志工队伍、稀有血型队伍、固定献血队伍的建设及其形成的档案信息都具有巨大的社会价值。

3 献血者档案的安全管理

由于血站风险意识的提高及群众法律意识的提高,血站档案的凭证作用愈加重要,除对工作人员进行档案管理安全与保密知识的培训外,还在以下环节的档案管理等方面应加强安全管理。

3.1 日常采供血环节档案信息的安全管理。①血站员工做好采供血环节的交接,核对并保证数据的准确;②由熟练操作计算机人员进行信息数据的录入;③计算机系统由专人管理,分级授权。

3.2 日常档案信息资料的储存与备份。①纸质类档案资料以月为单位立卷归档,按正式案卷要求编目、装订,交档案室管理;②计算机档案由应用程序运行在客户端,并将基本数据保存在本地机以作纸类文档打印与备份。同时要将客户端数据定期保存在服务器上,进行光盘或磁带机备份。

3.3 重要的业务档案应长期保存。《血站管理办法》规定献血、检测和供血的原始记录应当至少保存10年。但是,《民法通则》规定,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20年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因此,血站的业务档案应当保存至血液有效期满后20年以上,以适应民事诉讼20年除斥期间的规定。

3.4 扩大业务档案的保存范围。虽然《血站管理办法》要求保存10年以上的业务档案只有献血、检测和供血的原始记录,而血站实际上业务档案的范围已增加至所有的采供血质量环节、关键控制点的质量记录。

3.5 建立健全档案形成过程和存档保管过程的日常监管机制。各科室档案定期整理归档至档案管理部门,经审核合格后入档。档案销毁必须由组织鉴定后才可进行。

3.6 完善电子档案的管理,确保电子签名和数据电文可靠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机密性的措施。

3.6.1 加强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对开发、维护和使用电子签名及数据电文的人员进行相关法律及知识的教育、培训,使他们充分理解和认识到签名的法律意义及其所承担的责任,并熟练掌握电子签名及数据电文的生成、维护、保存、传输和使用的知识。

3.6.2 电子签名的控制。采供血机构必须确定自己的签名形式,采用密码时必须加强控制,以确保其安全性及完整性。确定电子签名的使用范围并加以规定,防止滥用。

3.6.3 数据电文的控制。①对系统进行验证以确保其精确性、真实性、一致性以及能够识别无效或被改变的记录;②保护记录,可随时查阅;③采用计算机系统追踪功能;④对使用者的资格权限进行确认;⑤对硬件设施功能进行检查,确认功能运行及源数据输入的有效性;⑥要求操作人员有责任保证记录的原始性,防止记录被仿造;⑦对系统文件进行控制,包括充分控制文件的发放及使用,变更控制等。

(作者单位:河南省安阳市中心血站 来稿日期:2013-0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