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好文章是用脚写成的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好文章是用脚写成的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好文章用脚写成的”与“板凳要坐十年冷”同样淡定和从容。正是这种淡定和从容,构成了坚守社会良知的基础。非此,只能是一地鸡毛后的一声叹息。

进入中伏,北京遭遇36℃高温,很热很烦躁,读书大概是最好的一种静心办法。于是,网购一本《寻找苏慧廉——传教士和近代中国》,刚读了作者的自序,便有消暑作用产生。

作者沈迦,曾当过温州日报记者,后下海经商,但始终没忘自己是个文人,没忘小时候跟祖母去教堂留下的疑问——是哪些英国人将那些高达十余米的木头不远万里运到温州的?也没忘自己还是个党报的年轻人时对历史的兴趣。于是,在完成了自己的资本原始积累后,沈迦说:“除了在图书馆、档案馆找资料,近年来我还走访了苏慧廉曾经工作、生活过的城市。从温州到太原,从上海到北京,从香港到澳门,从牛津到剑桥,英伦半岛也去了两趟。重返历史现场,寻找历史后人,这些寻踪故事多已写入书中,此不赘述。这本书的主线,虽是围绕传主的生平展开,其实也是沿着寻访的过程一路走来。我虽已离开媒体多年,但当年采访写作课时老师的教导仍记忆深刻——好文章是用脚写成的。”

我十分赞同著名学者朱学勤对此的评价:“感慨百年后终于有中国人重走苏慧廉之路,直至远赴英伦,寻访他最后的墓地。‘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是史家门训,但像沈迦这样虽非史学出身,却为寻找百年前曾到他家乡传播火种的一位传教士,自费走遍世界,即使在我们这些以教授史学为生的人中,也已经非常罕见了。”

“千万里,我追寻着你”,一个体制外的前记者、准学者,给我们诠释了“走转改”的别样内涵。

“好文章是用脚写成的”,这只是个传说吗?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还用得着行万里路吗?也难怪,“攒”在今天是很容易的,不仅“攒”一篇稿子,就是“攒”一个版,也是几分钟的事。“厚报”的年代,这样的东西太多了,要不怎么“厚”呢?“收起你的文以载道吧,都什么时候了,文章还用脚写成,有病吧?”一定会有人这么说。当然,更可怕的是嘴上不说心里说。

用脚底板跑新闻,用笨功夫做新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接地气,宏大叙事中叫群众路线教育实践。非常有意思的是,除了主流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外,学术精英阶层的舆论场,在接地气方面有着与主流价值观高度一致的判定标准和导向引领。这里一个最有意思的问题是:是不是只有新媒体类的显学才叫地气?新闻史的故纸堆类的研究是否就是曲高和寡不接地气?“板凳要坐十年冷”是否就是书呆子?专家是不是只有朝学术明星方向发展才是与时俱进做学问?令人欣慰的是学术共同体坚守着薪火相传的底线。笔者所在单位最近发生的一件事情就是例证:今年评职称,只有一个名额,五六个人争,该给谁?最后的结果是:评审委员会票决给了一个研究新闻史的80后。因为评委会达成了这样的共识:我们是新闻研究所,不是新媒体研究所,也不是声光电的广播电视研究所。特别是,对于80后的新闻史研究者,能够守得住青灯黄卷,在一个“教授也疯狂,专家漫天飞”的时代,应当获得肯定和尊重。

浮躁已不足以形容当下包括学术生态在内的社会环境。我总觉得扬言“40岁挣不到四千万别说是我的学生”和“陪酒女比良家妇女危害要小”之类的教授,与三聚氰胺类的花样翻新有某种联系,至少有价值观的逻辑联系。从“防火防盗防记者”,到“你才是知识分子,你们全家都是知识分子”的嬉笑怒骂,我们已经没有退路。

“好文章是用脚写成的”与“板凳要坐十年冷”同样淡定和从容。正是这种淡定和从容,构成了坚守社会良知的基础。非此,只能是一地鸡毛后的一声叹息。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