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通心络胶囊配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通心络胶囊配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及对血液流变学、血脂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襄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液流变学系统和血脂代谢的影晌。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通心络胶囊,观察两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血脂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6.7%,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无明显不良反应,在血液流变学、血脂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脑梗死症状和血液流变学指标,降低血脂和血黏度,并有一定的溶栓作用,是改善脑组织缺血、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的药物。

关键词 通心络胶囊 脑梗死 疗效 血液流变学 血脂代谢

资料和方法

根据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选定2005年9月~2006年9月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在性别、年龄构成比及病程比较无明显差异(P

入选标准:临床上有气血痰阻的表现,语言蹇涩,口眼歪斜,面色萎黄,苔薄白、舌淡紫、脉细涩无力,半身不遂等。排除标准:年龄80岁者,并发呼吸衰竭,心、肾功能衰竭,急性消化道出血,严重感染而影响观察指标者。

治疗方法:两组基础用药相同。对照组采用血塞通注射液0.4g加入0.9%氯化钠250ml中静滴,每日1次,连用15天;后改口服维脑路通0.2g,日3次,连用15天。治疗组在用血塞通同时,加口服通心络胶囊4粒/次,每日3次,连服1个月。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

疗效判断标准:根据全国第四次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NDS)与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依据神经功能改善及缺损积分值的减少,轻度功能损失为0~15分,中度15~30分,重度30~45分。患者病残程度0~7级:0级为能恢复工作或操持家务;1级生活自理,可完成部分工作;2级为基本独立生活,小部分需要帮助;3级为部分生活自理,大部分需要照顾;4级为独立步行,但需要人随时照顾;5级为卧床,能坐,各项生活需要人照顾;6级为卧床,有部分意识活动,可喂食吞咽;7级为植物状态。两者结合评定:①痊愈:病残程度0级;②显著进步:病残1~3级;③进步:功能缺损分数减少8~20分;④无变化 (无效):功能缺损分数减少或增加不足8分。

检测指标:测定入院当天及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全血黏度 (低切、高切)、全血还原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等;测定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

血液流变学学及血脂检测方法:采血5ml加肝素1.5mg进行血液流变学检测,测定参数包括全血高切、低切黏度、血细胞比容等。将分离后血浆加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TC、TG值。

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的均值±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血脂变化: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有关指标均有改善,但治疗组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细胞比容改善较为明显,总胆固醇用药后明显降低,红细胞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也有明显改善,与对照组切数有显著差异(P

不良反应观察:两组共7例服药后出现胃部不适,改为餐后服用症状消失。

讨 论

祖国医学将脑梗死归于“中风”范畴,认为中风之发生,主要在于患者平素气血亏虚,心、肝、肾三脏阴阳失调,加之忧思恼怒或外邪侵袭等诱因,以致气血运行受阻,肌肤筋脉失于濡养,血运受阻,寒入于经脉,血为之凝涩不行,热入营血,血热互结,血为之瘀结。“气滞血痰”所致的经脉不畅,是脑梗死的根本原因[1]。

中药通心络胶囊根据中医络病理论研制,具有益气活血、化痰通络作用,其所含人参、水蛭、全蝎、土鳖虫、蜈蚣等,经药物实验及临床观察证实对脑梗死有确切的治疗作用[2]。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通心络胶囊能够扩张脑血管,降低血黏度、总胆固醇、甘油三酯[3],防止脑灌注损害,有利于脑组织代谢,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4]。经临床观察发现,通心络胶囊配合静脉使用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P<0.05);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如全血高切、全血低切亦明显改善(P

综上所述,中医活血通络法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方法,通过改变血液流变学、血脂代谢等达到治疗效果。通心络胶囊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异常,降低血脂和血黏度,从而改善脑部微循环,增加缺血区脑血流,缩小梗死面积,进而使临床症状好转,改善此病愈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伯臾,主编.中医内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211.

2 孟秀君,蔡冬青.通心络胶囊对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中华药学杂志,1999,34(7):458.

3 罗安民,李春林,朱秀清.通心络胶囊治疗脑梗死临床观察.河北医学,2002,8(10):871-872.

4 丁小君,徐严明,刘凌,等.通心络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及作用分析.华西医学,2003,18(4):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