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中学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所谓审美情感,是指人对客观存在的美的体验和态度,是人类的高级情感,它贯穿于审美过程始终,是审美活动的条件和动力。语文学科是学生直接接受美育的典型课程,特别是在引导学生审美和体会情感这一点上,语文教学与审美情感是相辅相成、互为一体的。
【关键词】:审美情感 语文教学 相辅相成
一、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意义
美育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感化我们的身心,使之净化、升华和提高。它是感性的,是通过潜移默化而作用于人的;它是令人愉快的,是让人心甘情愿,乐而忘返的;它是动人内心的,是从情感的角度去打动人的。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教学和情感培养呢,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认识。首先,从语文教材方面来认识。语文教材中表现的情感美,在审美的教育中,起着触动感情、感染学生、美化心灵的作用。这其中既有人类的本能情感也叫原始情感:喜、怒、哀、乐、爱、惧、恶、欲;又有感性情感:朋友情、战友情、师生情、骨肉情、爱美情等;还有处于情感范畴中高级阶段的理性情感:爱国情、阶级情、事业情、民族情等。例如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写的是母子情,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殊表现,将母子间的真挚情感表现的真切细腻、淋漓尽致,感人至深。因此,我认为,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多彩、至深至真的情感。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中学语文教师除了完成认知目标的教学任务外,还应深入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审美因素,以最大限度培养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其次,从教材形式方面来认识。在语文教材的形式中我们发现,审美情感是多种多样的,有语言美、意境美、构思美等。我们知道,语言是交际的工具,那么美的语言就是语文审美情感的立足点。语言的应用、理解和分析,不仅要从认知学习的角度去体会,还要从审美的角度、从情感的角度去感知。例如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名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语言洗练清丽,富有音乐的节奏感和旋律美,把作者对康桥的惜爱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审美能力,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复杂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急于求成。我们知道,美育是以特殊的方式完成对人的塑造,它需要不知不觉而又自觉自愿地去感受、体会、领悟,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意境、美的氛围,接受美的熏陶,从而达到培养审美情感和提高审美能力。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巧妙的把美育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就会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浓烈的学习热情,从而不断地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趣、正确的审美观点和不俗的审美能力。
二、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传达、表现和培养
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一个基本要素,是构成语文教学活动中丰富而复杂的情感现象的又一来源。与我们广大教师一样,学生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丰富感情的人,他们同样也有一定的审美需求和情感倾向的。那么,如何做到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传达、表现和培养呢?首先,在阅读教材中培养学生发现审美情感,引起情感共鸣,在教学中巧妙的传达、表现审美情感。学生对作品所揭示的生活本质的认识,或是对作家所作的说明、判断、评价的理解和接受,始终是和他们对作品内容的感受和情感反应结合在一起的。因此,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情感教育,老师要充当美的使者和情感的传达者。例如:对景物之美、风土人情之美、高尚的情感之美等等,老师要准确把握作者的审美情感,借助教学的氛围,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或者有效的学生能够轻易接受的方法原汁原味的将作者的审美情感传递给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引发感情上的共同共鸣,促使学生学习的趣味和积极性,从而达到教学上的最佳效果。其次,要在作文训练和说话训练中传达、表现和培养审美情感。作文训练一旦纳入审美和创美的轨道,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与情感相依相伴。教师要学会教授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物、事,在观察中,只有美的事物才能引起学生情绪上的感动,感动人的事物才能吸引学生去深入地观察。其实整个作文的过程就是学生审美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说话训练与作文训练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但它们都有共同之处,都要经过观察、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等,最后将自己的情感体验真实细腻的表达出来。
关于审美情感的培养,大多数老师驻足观望,无成功经验可循,探索会耗费体力,甚至会影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进而影响到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其实这种看法和理解是错误的,我们要尽早走出这样的误区,找到正确有效的途径,充实学生的审美知识,注重感情的培养,通过解读意象,进入意境,提高学生的情感意识和情感能力。
三、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的目标
我们知道,文学是用形象化手段反映社会生活的语言艺术,人们总是凭借作者所描述的艺术形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把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显现在自己的脑海中,获得直觉的形象感知。帕克曾经说过:"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因此,感受美是审美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教师,特别是中学语文教师,应该用自己的美丽心灵去体验课文中的美,去真切感受作者抒发的情感,正确引导学生发现美的存在和体味作者的真情实意。
中学生的审美情感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和强烈的情感主管审美色彩,容易陶醉于色彩鲜明、节奏明快的审美对象之中,而较难自觉地对审美对象深沉内敛的美产生审美情感。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去努力发掘那些诚挚深厚的美、真切优雅的美。无论是忧国忧民,还是寄情山水,都是作者发自肺腑,诉诸真情的,都是情感的真实发挥。我们还要注意从文学作品中所提供的意境、情景来感知情感,感知审美,还要注意从教学训练的方式中培养情感情趣和情感想象力。只有这样,才能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审美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审美乐趣和情感创造。例如,老师写出一组句子--"种子如果害怕被埋没,就永远不能发芽。"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随即根据意境和审美表现创作了许多精妙的句子。如"蜡烛如果害怕焚烧,就永远不能发光。""学生如果害怕吃苦,就永远不能成长"等等。
总之,通过语文教学,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欣赏美的眼睛,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心灵去创造美,让学生懂得审美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巨大的。力求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让美留在孩子们的心中,使他们健康地成长。
参考文献:
[1]阎立钦主编,倪文锦副主编:《语文教育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6年5月第1版
[2]杨再隋等编著:《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学习与辅导》,语文出版社,2002年4月
[3]《现代美学原理》 (李建夫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