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书法家张景岳: 引领时代审美趋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书法家张景岳: 引领时代审美趋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书法艺术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书画艺术凝聚了炎黄子孙的无穷智慧,积淀了民族文化和中国哲学精髓。世界画坛巨匠毕加索曾说:“如果我是一个中国人,那么我一定不是一个画家,而是一个书法家,我要用笔来书写我的感情。”著名华裔抽象画家赵无极则说:“现代抽象艺术,其实就是走进中国的古典精神。”由此可见,中国书画艺术是值得向世界引以为傲的。巴蜀书坛,群星璀璨,然而有这样一位老者,他不仅参与见证了四川书坛的筹建、发展,并为之呕心沥血;他为人低调、行事科学严谨;他 数十年致力于书法创作,厚积薄发,闪烁出熠熠的艺术与人格光辉。他就是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政协书画院书法专委会主任张景岳,值春夏之交,正是花重锦官城的时节,我们专访了张景岳。

书法进入多元化时代

《收藏人物》: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发展至此,目前中国书法处于什么样的情况呢?

张景岳:总体来说,我认为当今中国书坛大的可以分为三个派别。一是复古派;二是传统基础上继承并加以创新派;三是现代派。

复古派就像清代的“四王”,他们完全追求的是再现古人的书写格式,风格,模式,从不讲究变化。可以说是完全复制古人的书法艺术。他们对传统认识很深,发思古之忧情。可以说此类艺术家中之佳者,其作品完全可以和古人的作品相媲美。此类艺术还是有相当的受众。当然,在诸多派别中,此派别只占一小块的比例。

传统基础上继承并加以创新派是当代书坛的主流。他们一方面将手伸向书法传统,吸取优良的营养,为我所用;另一方面给书法艺术注入时代精神,注入新的创新性元素,从而让书法艺术具有时代感,有了创新性。

现代派是一个比较新鲜而其实又不新鲜的派别。它讲究新形式、新观念。其受国外现代派思潮影响很大。20世纪初期,艺术界出现一股打破对传统形象艺术的思潮,比如取消绘画中的透视法则,这还不够,到当代演化出诸如抽象艺术、超现实艺术、装置艺术、行为艺术,达达艺术等,都是现代派艺术的反映。在书法上,他们总体对传统有认可,而更有大尺度的打破,与实验水墨相关,也不需要承认传统书法的范式。

尽管现代派存在,但是不少艺术形态更呈现出3天一轮换,5天一新面孔的轮番登场的现象。其所有的艺术形式,包括书法和绘画等都没有建立比较固定理论与欣赏范式。如果艺术无范式,视觉艺术就很容易走向死亡。

《收藏人物》:那么你是属于哪一类书法家呢?

张景岳:我是属于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创新的一类。而且处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时候,正是处于转折期,传统书法开始步入成熟时期(技巧、观念、认识等),而且书法艺术只有随着年龄、阅历等得增长,才会有更高更深的认识。

处于我们这个年龄带的人,如果对于传统的把握不好,把握不住自己,对传统的把握不够,个性和技巧的挖掘不够,稍微不注意就会被时代淘汰。认识观念落后也很危险。

《收藏人物》:你刚才提到认识观念落后很危险,如何做到不落后?

张景岳:我认为要做到不落后,一是个性要向前发展,与时代审美情趣结合,不能孤僻,要让大众能够理解、可读你的艺术,不能封闭,是一个开放的观念,也就是要将审美取向与时代审美紧密结合。如何结合呢,就是让自我的审美情趣去影响社会的审美情趣;同时反馈他人的积极地审美情趣,进而调整自我的认识。当然这还要处理好一个问题,就是不能去刻意迎合时尚,媚俗。

《收藏人物》:有一种说法叫,书法进入精英时代,你如何看?

张景岳:的确是这样的,时代在进步,科技在进步,艺术家的总体素质也在提高。实际上,当前活跃在中国书坛的不少书法家都是一批硕士、博士级别的艺术家,他们很厉害。在这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海量的传统书法精华,包括碑和帖,可以海量地装在一个U盘内,这对于学习、研究是很有裨益的,因此他们在传统的继承上可以达到完美的状态;加上年轻,精力充沛;而且处于高校,容易接收到不同的艺术思想,因此也就具有很强的创新可能性。

而对于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在学习传统的方法上可能不太一样,我们主要是在传统基础之上进行创新。但是可以这样说,大部分人在传统技法掌握的全面性和深度性上是还不够的。

还是拿我们60岁以上的人来说,数年前,一起写书法的全川不下100人,然而如今剩余下的却不多了。时展淘汰是无情的。老一辈书法家中具有代表性的如谢无量、余中英、刘东富、冯建吾等。我们这一代中,具有代表性的如何应辉、刘云泉、谢季筠、陈滞冬、周德华等;年青一代如洪厚甜、刘新德、何开鑫、龚小斌、王易君等算是具有代表性的书法家。

《收藏人物》:那么作为书法家,你认为他们的责任在那里?

张景岳:引领大众对书法的认识,或者引领一批人艺术提高一步,引领时代审美趋势。虽然有的艺术家表现出来是个人行为,但是实际上他们承担了社会责任。有的艺术家表现出来具有明显特征,比如喜欢公开宣扬等。二者不同在于前者是自觉性,后者是不自然地承担。

《收藏人物》:张老师书法审美取向是什么呢?

张景岳:我性格喜欢阳光、活泼;因此喜欢用笔轻快,追求一种轻快,活泼、健康、阳光的审美趣味。

这种书法审美形态的形成,正如上面所说与我性格有关,实际上就融入了自我。当然从技法上来说,必须在传统中不断吸取营养,找到适合的表现的技巧,同时让传统精华与民间艺术融合。民间资料中,比如不经意间的一个帐册、一张残片,他们在历史长河中仅仅作为一种记录工具;然而在随意间的线条中,在今天看来确实有一整套东西值得可取,线条的变形中透露出一种趣味,恰好符合当代诙谐的审美形态,从而达到丰富传统经典的不足。因此可以说,我的书法艺术即融入了自我,又将古代主流精华和 民间艺术为我所用,而“自我”是存在于当代的,体现当代的审美取向,因此也就具有了时代的特征。

当然,为达到表现一种审美精神,还有诸多因素需要解决,而不是说有这个想法和构思就能实现。技法的要求也是需要相当高的要求,是长期训练的结果。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而每一个人的生理结构都不一样,肌肉结构不同,握笔的姿势也各异,加上个人创作主导思想,章法布局、境界的表达需要,个性的不同,因此形之于笔所产生的质感也就不会相同。而为达于表现一种特定的审美取向,则是需要从上述多方面加以有意识的强化。一切的技术,手法,古人的经典都是伪表达需要服务的,而不是 去模仿古人,以此引领人们读懂作品,让人受到感染。

《收藏人物》:不同书体在你的创作中,有何关系呢?

张景岳:虽然我以行草为主,但是其余的书体也要书写,以达于互相弥补,完善之功,有时候在同一作品中也会融入多种书体;不同的书体保持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有熟悉所有的书体,你才能知道书法的演变历史,探究不同书体的关系,掌握笔划之间的渊源。

书法发展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脉络,仅以草书来说,有篆书就有了草书,而所有书法成熟于东汉末年,五体书法的成熟过程中,隶化是中国文字发展的关键,就是篆书向隶书转化。在其过程中,篆书实现向隶书、楷书的转移,而在这过程中,篆书的笔划是如何演化为今天的隶书、楷书的,如果没有进行深入的、系统的研究学习,那么对于书法历史,书法技法的掌握就是不完整的。实际上,在过程中,掌握偏旁的假借、笔法的承接关系等是非常重要的一课。

现实社会中对于书法的训练往往从书法的使用价值出发,从楷书开始展开训练,实际上这是不符合书法创作规律的。当然在专业的艺术院校,他们是从篆书开始训练的,是根据中国书法发展历史来学习,是追根溯源的方式,这才是书法创造训练的正确方法。

再以我书法来说,是比较明显的风格是轻快,但是,轻快的风格稍微处理不好就会失之于轻佻,因此我融入篆书笔法,以增强厚重感。实际上这也是符合中国审美情趣上的虚实结合,攻守平衡的原则的。就像清代何绍基的碑帖结合一样,将隶书的苍润、用笔厚重融入行草书。

追求线质的绵里藏针

《收藏人物》:如何进行书法欣赏?

张景岳:我认为一幅作品的是视觉冲击力如何是书法审美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一印象很重要。实际上一切的艺术甚至包括电影、设计在这方面,冲击力也是很重要的。当然能够称得上好作品的不仅要有冲击力,更要值得咀嚼。但是这样的作品往往不易得,人一生能够有几件值得反复咀嚼的作品就很了不起了。像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之《祭侄文稿》等就是这样的杰出代表。

《收藏人物》:在书法上“颜筋柳骨”是颜真卿、柳公权给人的直观感受,那么你的字呢?

张景岳:根据我的秉性和用笔适合行草书创作,因此我在写作中追求线质的绵里藏针,外柔而内刚,追求内在的骨感,就像王献之的包于绵柔之中,共同构成生命力的体现,有活力,有弹性,有肌肤之力。不如此就不行。无论你如何老辣、苍润都要建立在字体具备弹性弹性的基础之上的。而我们常听说的,某人的字很燥、火气大,就是缺乏弹性、肌肤之力的表现。

艺术推广要把握重点优点

《收藏人物》:去年四川提出打造巴蜀画派,对此你有何看法?

张景岳:关于一个画派的形成及推动方法是不容易的;今年初我到北京看嘉德的拍卖,国画这一块,川中只有彭先诚的国画上拍,这确实是一件值得深思的问题。

如何推动巴蜀艺术走向全国乃至世界,我认为只有慢慢介绍,推动,认真筛选。比如油画这一块,实际上四川是很有优势的,可以采取打包推广的模式。再以省诗书画院的艺术家为例子,人物画入戴卫,书法如何应辉,山水如刘朴,其余如郭汝愚、周明安等艺术成就高,值得好好推广。

而在具体的推动环节,媒体很重要,它是全方位立体的影响。此外在宣传的环节上,媒体也应该认识到艺术家擅长在那个方面,艺术家也要认识到自己的特长在哪儿;而不是眉毛胡子全部推出去。这样反而效果不好。以我为例子,如果我办个展,肯定是以行草为主,因为行草才是我的擅长,其余书体仅仅就是作为点缀而存在。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或者很难全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