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组团式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组团式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 国家发展形态已由点状拉动向组团发展演进

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牛文元教授研究表明,为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国家发展形态将由前20年的“点状拉动”向后20年的“组团式发展”演进。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发展的整体表现呈现出点状拉动的经济增长形态。以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为起始,紧接开放大连、青岛、宁波、广州等14个沿海城市,确定天津、重庆、沈阳、西安、成都等近50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随后又规划建设上海浦东、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陕西杨陵等几十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这些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和国家级开发区,在国家特定政策的扶持下,注重优化投资环境,坚持以引进外资、兴办项目、加工出口产品为主,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推行政策、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大胆试点、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了窗口、辐射和示范作用,实现了点状突破的成效,成为20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点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引领国民经济在不到20年的时间,年平均增长率达到9.5%,经济总量提前翻两番,为21世纪整体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奠定了重要基础。十分明显,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红利”的支撑,从农村改革、对外开放、生产关系调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育到全面的制度创新,给经济的快速成长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这种动力在未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仍然是带根本性的依托。

同时,中国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已经具备了从“发展红利”中索取的成熟条件。发展红利是指“区域整合之后所带来的发展潜力与整合之前的现状能力之差”。发展红利的大小反映了一下七类区域优化的综合结果:区域整合的规模与程度;生产力要素的优化程度;产业链布局的合理程度;发展成本的降低程度;大中小城市功能的互补程度;基础设施的共建共享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事实证明,当经济主体从一个低级平台向一个高级平台正合时,生产力要素的组合趋好,专业化分工趋强,发展成本趋低,发展红利的获取将呈非线性增长。例如,从低级向省级规模整合时,发展红利在原有基础上平均提高10倍;但从省级规模向跨省规模整合时,发展红利在原有基础上平均提高100倍。以上所引述的定量表明,经济结构的调整不能单一地着眼于产业结构的调整,更高级的具有台阶式提升的结构调整是为获取尽可能大的“发展红利”所进行的区域空间调整,部署和培育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城市组团,就是为了获取发展红利这个新型动力源。

由此,牛文元教授认为,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国家经济发展形态的选择必须有新的构思,并从战略性的高度上实施突破,由前20年的“点状拉动”向后20年的“组团式发展”演进,这既是世界经济增长的基本事实,也是改革开放前期成功经验的有效放大,还是未来20年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布局。随着“9+2”泛珠三角概念的提出,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编制的启动和开发开放滨海新区被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布局,区域经济发展由“点状拉动”向“组团式发展”演进正在成为历史性的必然。

二、 组团式发展的正态效应

1.有利于降低基础设施建设成本。综合性组团除在空间上有较大的扩张外,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强调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特色表现为跳出行政区划本身去审视区域的发展和定位,在这个前提下去设计提高区域竞争力和挖掘发展潜力。因此,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发展成本,就必须在“共建共享”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科学进行区域“空间充填”的实质性设计,在达到功能配套现代化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减少低水平建设和重复投资,实现基础设施投入成本最小化。

2.有利于获得更多的“发展红利”。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区域规模的扩大,实质上由于自然资本、人力资本、生产资本和社会资本在更高层次上的整合能力加强,因此发展红利呈非线性的增长。其二,产业发展的协调,实质上是专业分工的加强和互补能力的增长,推动综合性组团在原有点状中心的基础上,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其三,提升运行速度。经济的增长和财富的集聚明显地依靠物流、能流、信息流、资本流和人才流的运行加速。世界经验证明,流通周期每提高1倍,财富增长可以提高1.2倍~1.3倍。生产力要素组合趋好、专业化分工趋强、产业链条衔接有序的综合性组团对于流通速度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必将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3.有利于提高区域竞争力。根据有关研究,区域的核心竞争力一般包括五项基本内容,综合性组团的培育和发展将成为这五项基本内容的整体实现提供更适宜的载体。第一项核心竞争力表现为区域发展环境的优化,包括区位影响力的提升、投资环境的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等。第二项核心竞争力表现为生产要素高层配置的优化,包括发展成本的降低、产业链条的合理布局、人力资本的优化配置等。第三项核心竞争力表现为科技创新能力的具备与升级,包括区域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区域知识产权的自主掌握能力等。第四项核心竞争力表现为经济质量和经济效率的领先水平,包括单位GDP能耗水平和环境污染支书,以及每个劳动力所创造的财富数量。第五项核心竞争力表现为管理能力的水平,包括区域战略选择、区域顶层规划、经济发展决策、服务体系的完备以及市场预测能力的提高等。

三、 组团式发展的实践探索

1.青岛坚持“三点布局,一线展开,组团发展”。“三点布局”指的是由青岛、黄岛、红岛三片城区组成的青岛市主城区。青岛、黄岛、红岛三点布局的形成,将实现中心城区的城市结构由半岛型向海湾型的转变。在三点布局构建主城区的基础上,沿滨海一线展开另外四个城市组团,其中胶南组团主要承担以机械加工业、海洋产业和旅游度假为主导的功能;琅琊组团是以滨海旅游度假和临港产业为特色,展现滨海田园城市风貌特点的城市组团;鳌山组团的主要功能定位是科研教育基地、以温泉度假为特色的旅游胜地;田横组团以山地半岛为特色,发展为兼顾临港产业的著名旅游度假胜地。

2.佛山规划建设“2+5”城市组团。2002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佛山进行了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原来代管的四个县级市和两个区,实行市辖禅城、南海、顺德、高明、三水五个区的行政管理新体制。市区面积有77平方公里扩大到3800多平方公里,由原来全国市区面积最小的地级市,变为仅次于重庆、武汉、上海、北京、天津的市区面积排行第六的大城市。2003年5月,该市提出要在未来十年内,进行组团式城市发展,建设“2+5”城市组团,即建设2个100万人口以上、5个30万~50万人口的新城区,即中心组团和大良容桂组团;狮山组团、西南组团、西江组团、大沥组团和九江龙江组团。

3.中山提出“东部、中部、西北部和南部”四个组团协调发展。中部组团包括石岐区、东区、南区、西区和港口、五桂山、沙溪、大涌四区四阵,是全市的政治、文化、教育、科研和物流中心,主要承担全市的服务功能与管理功能、区域性的创新功能与生态功能。东部组团包括火炬开发区、南朗、三角、民众一区三镇。着眼于培育应对区域竞争和国际竞争的城市高端服务职能。重点是依托国家级火炬开发区和临港优势,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整合旅游资源,积极打造珠三角西岸休闲度假和文化旅游区。南部组团包括三乡、坦洲、神湾、板芙四镇,将依托优势产业,着力打造中山南部出口加工基地,积极培育泛珠三角物流配送中心。西北组团包括小榄、东凤、古镇、横栏、南头、阜沙、黄圃八镇,将做大做强以五金、灯饰、电子音像及家用电器为主体的新型制造业基地,以专业市场、大型商贸、特色商业街为基础的现代服务业。

四、个例分析:天津宝坻实施组团发展的战略选择

宝坻区第三次党代会和三届一次人代会提出,顺应资源集约开发、产业集聚发展、人口集中居住的趋势,调整发展形态,优化空间布局,重点打造好宝坻新城、京津新城“两个新城”和天宝、九园、海滨、潮南、新钟、黄庄“六个组团”,并明确了新城和组团的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及当前重点。结合宝坻的发展实际和各地的成功经验,笔者认为,宝坻区在推动组团发展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认识问题。组团的概念虽然更多的是从规划的层面来描述和确定一个地域范围的整体发展趋势,但其功能定位、规划布局等内容的确定对于组团内各单元区块的发展将产生方向性、决定性的作用。组团内各单元区块的发展应充分考虑组团发展的大局,从组团区域的整体出发,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对组团内的各种资源要素进行综合配置,形成合力, 发挥最大效应,以利于整体进步和提高。因此,实施组团发展,必须统一全区上下,尤其是六个组团涉及乡镇街道及有关部门领导班子的思想,强化以组团为单位协同发展的理念,摒弃原有的“小而全”的发展思维模式,克服部门利益的束缚,坚决服从组团整体发展需要,突出区域和产业特色,实现重点突破。

2.规划问题。规划是组团建设的龙头,直接关系到六个组团的可持续发展。要在宝坻区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战略规划的指导下,便只好留个组团分区规划,科学安排组团内部的规划布局,实现资源共享、协同发展。要在组团分区规划的指导下,调整好各产业功能区和有关乡镇街道的发展规划以及有关专项规划。要站在有利于组团整体发展的高度,对组团内的重要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事业建设进行统一规划和调整,打破原有行政区划界限,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规模效应。

3.政策问题。(1)探索推行集体建设用地流转制度。按照天津市委、市政府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提出的“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流转的新模式”的要求,可以通过建设小城镇社区公寓集中农民,置换出宅基地等集体建设用地,用于组团的整体开发建设。(2)建立与市场经济要求相适应的投融资体制。坚持走“自主开发,滚动发展”的路子,适时建立组团建设投资开发公司。密切与金融部门的联系和沟通,鼓励、引导金融部门加大对组团建设的信贷支持,尤其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性银行在资金方面的支持。广泛吸纳社会资金,鼓励民营资本投资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及其它项目的建设。通过积极的市场运作,推动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民间储蓄向民间资本转变,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变,农民向股民转变。(3)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按照有关规定,建议将组团中涉及到的中心镇作为户籍制度改革试点,放宽小城镇的户口准入,吸纳农民到镇区落户居住。(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深化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扩大城乡低保覆盖面,健全社会性救助体系。

4.体制问题。建议成立由区主要领导挂帅、各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组团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搞好组团规划的编制和实施,组织、协调、督促组团有关工作、政策措施的落实。组团各功能区和乡镇街道应进一步树立组团意识,找准定位,明确重点,推动落实组团发展战略规划。同时,应探索改革组团各乡镇的考核办法,依据各乡镇街道在组团发展中的角色和任务,合理确定考核项目和指标,积极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组团发展激励机制。

参考文献:

[1]水:《产业经济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版

[2]陈同仇薛荣久:《国际贸易》对外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版

[3]陈建军:《中国高速增长地域的经济发展――关于江浙模式的研究》,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4]陈建军:《产业区域转移与东扩西进战略》,中华书局,2002年版

[5]程选主编:《我国地区比较优势研究》,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年版

[6]洪银兴等:《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模式和机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7]牛文元:《中国科学院院刊》,2003年版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