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妥善应对全球通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妥善应对全球通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国际市场石油和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的大幅攀升,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面临日益严重的通胀压力。IMF近期警告全球通胀已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威胁,并继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信贷市场危机之后,成为当前全球各国需要面对的首要问题。跟踪全球性通胀的走势并正确应对,成为我国当前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全球通胀的新特点

与20世纪70~90年代出现的三次大规模通胀相比,本次通胀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本轮通胀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性通胀。目前,伴随世界经济增长放缓,通货膨胀也呈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各主要发达国家和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面临通货膨胀的难题。甚至有经济学家用“蝴蝶效应”来形容当前全球通货膨胀的联动性。

发达国家中,美国6月通胀率为5.0%,远远高出美联储1.5%~2%的预期目标,6月的核心通胀率也达到了2.6%,创近4年半以来最高;欧元区6月通胀率为4.0%,连续10个月突破欧洲央行设定的2%警戒线,同期欧盟通胀率达4.3%;日本6月剔除新鲜食品之外核心通胀率为1.9%,澳大利亚通胀率也创下十年来新高。与此同时,新兴发展中经济体也面临不同程度的通胀压力,南非5月通胀率为11.7%,新加坡、印尼、泰国、越南和巴西6月份的通胀率分别高达7.5%、11.03%、8.9%、26.8%和5.58%,印度截至6月21日当周通胀率即达到11.63%,委内瑞拉上半年通胀率15.1%,预计委内瑞拉今年通胀率可能突破30%,我国1~6月CPI指数达7.9%。转型国家中,俄罗斯上半年通胀率为8.7%,独联体各国一季度通胀率普遍走高,最高的乌克兰达到9.2%。高盛数据显示,5月份全球总体通胀率为6%,核心通胀率达到3.5%,创2001年来最高;摩根斯坦利预计,2008年全球通胀率将达到5.4%,IMF预计今年全球通胀率将为5.5%。

(二)全球通胀成因趋于多元化。一是世界经济持续增长致使需求扩大。自2003年以来世界经济连续5年保持较高增速,拉动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二是全球流动性过剩。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尤其是“9・11”事件后,美、日等国推行宽松的货币政策,造成全球范围内货币供给量过度增长;三是美元贬值推动石油等以美元标价和交易的能源资源产品价格大幅上升;四是国际投机资金炒作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仅在纽约和伦敦两地石油期货市场活动的对冲基金就有近2万亿美元;五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力等生产成本提高,导致其出口产品价格上涨。

(三)本轮全球性通货膨胀与世界经济放缓并现,引发“滞胀”之忧。从过去几十年的发展规律看,在世界经济增长放缓时往往伴随着能源和原材料价格的下跌。1980年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陷入衰退时,金属价格下跌25%,国际原油价格下跌10%;1990至1993年间,世界经济放缓增长,金属价格同期下跌35%,石油价格下跌48%;2000至2002年美国经济陷入衰退时,金属价格下跌16%,国际石油价格下跌37%。但当前情况却正好相反:美日经济可能长期停滞,欧洲经济增长前景也不容乐观,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但国际原油和原材料、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却依然不减涨势,与世界经济走势逆向而动。2001年~2007年国际原油年平均价格上涨幅度达178%,今年原油价格更是一度接近148美元/桶;国际粮价去年上涨42%,农产品价格仅今年一季度就上涨14.6%,其中玉米涨价近3成,大豆涨价超过7成,小麦涨价1倍以上。经济放缓与全球通胀同在,也增加了各国对世界经济陷入“滞胀”的担忧。

二、当前全球通胀的主要原因

去年四季度以来世界经济增速总体放慢,但通胀并未随之缓解,能源、农产品及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仍处高位。反映出本轮通胀并非全部来自经济周期性变化,而且也与世界经济中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的不断累积有关。

(一)国际商品供求失衡带动全球物价普遍上扬。国际油价过去五年间翻了两番。据国际能源署统计,2003至2006年全球原油供求维持脆弱平衡,2007年出现供不应求,四季度每日供求缺口达80万桶。

随着全球制造业大规模转向发展中国家,新兴国家工业化进程加快,对各类金属等矿产品的需求大增,而国际市场上大部分此类产品存在供应瓶颈,致使过去6年国际金属价格指数增长了2到3倍。世界粮食供求矛盾也日益突出。人口增长及生活消费水平提高使粮食消耗大量增加,城市化进程不仅缩减了农业用地,也提高了农产品需求,能源价格上涨推动生物燃料生产规模扩大,而粮食供给难以大幅快速增长,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也使得主要粮食出口国产量降低,导致全球粮价不断上涨,仅2007年就上涨超过4成。

(二)金融投机和国际金融市场动荡推动商品价格非理性上涨。作为美国大量印发美元的后遗症,全球总体流动性过剩问题当前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商品期货市场越来越成为金融投机的对象,从而与汇市、股市、房市形成日益明显的互动。花旗银行报告显示,近年商品指数基金规模迅速膨胀,从2002年不足10亿美元到2007年底增至1 500亿美元,今年1季度又有900亿美元新增资金进入大宗商品市场。另据计算,截至2008年初,全球对冲基金资产规模高达2.65万亿美元。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最新调查结果显示,原油价格的60%由纯粹的投机因素造成。

特别是次贷危机以来,美欧等国家多次下调利率,使其固定收入投资回报率明显降低,同时全球股市债市处于低潮,西方房地产泡沫破裂导致房市持续低迷,大量美元资产为求保值、逐利而进入商品市场,成为商品牛市的“推手”。这是近期油价、金价以及大宗商品价格相继创出历史新高的重要原因。尤其在当前世界经济放缓增长,供求态势未有明显改变的情况下,油价仍一度逼近148美元/桶,表明金融资本投机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三)美元持续贬值加大全球通胀压力。随着美财政和贸易收支“双赤字”的累积以及债务经济情况的恶化,近年来美政府冀助弱美元减少“双赤字”乃至转嫁危机,因而在政策上放任美元贬值,致使美元疲弱长期化。美元作为国际结算和支付货币,其贬值势必推高商品价格,因此美实际在向全球输出通胀。若美国仍不采取措施改变“弱”美元现状,全球通胀形势将可能进一步恶化。

(四)西方国家宽松货币政策带来通胀副作用。本世纪初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后,美联储大幅降息以刺激经济,同时造成资产价格膨胀。次贷危机爆发后,美政府和联储将抑制通货膨胀摆在次要位置,采取大规模注资、降息以及减税等货币财政政策以图挽救经济。迄今西方各国央行注资总额已超1万亿美元,有专家估计其乘数效应年内可能将开始释放,从而将会加重全球总体流动性过剩,进一步推高通胀率。

(五)经济全球化使通胀加速向全球蔓延。全球化对过去几年全球经济较快增长而通胀维持低水平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中、印等新兴国家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为全球生产提供了近30亿廉价劳动力,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给通胀带来的压力。但是,近年来随着新兴国家进入经济发展新阶段,其生产成本不断上升,特别是环境保护、劳工权益、节能降耗等考虑提上日程,以及货币升值使出口产品价格上升,全球化反而成为推高全球通胀的因素。

在高通胀环境下,货币资产例如储蓄、债券将逐渐失去吸引力,硬资产如房地产、商品,则可能成为人们投资保值的工具。国际市场有陷入资产价格高涨和通货膨胀互相促进、螺旋上升的风险。

三、因应全球性通胀压力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国物价上涨是在经济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外部环境对国内影响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主要通过成本推动表现出来的,是比较典型的输入性通胀。通过广泛比较可以发现,我国物价上涨基本上是与全球通胀同步的;与各国物价涨幅相比,我国基本上处于中等程度。但是要看到,全球通胀对我国影响可能长期存在并趋于增大。抑制通胀仍是国内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要切实按照中央要求,千方百计防止物价全面上涨。考虑到输入型通胀的特点,我们要有针对性地采取综合措施加以应对:

(一)处理好治理通胀与保持经济稳定增长的关系。面对较大的通胀压力,一方面我们要高度重视,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加以治理;同时,也要以正常心看待,要认识到当前的通胀是全球性问题,不是我国政策引起的,靠单个国家努力难以完全避免,因此一段时间内我们不得不承受高物价的压力。治理通胀压力要兼顾宏观经济其他目标,特别是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下行风险加大情况下,尤其要把防止经济过快下滑摆上议事日程,防范内外需回落双碰头的风险。治理通货膨胀的同时要保持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要通过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增长和城乡居民较快增收来提高全社会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

(二)采取增加粮食供给等积极措施减缓国际粮价波动对我国的影响。治理通胀不能单纯紧缩,要有保有压,当前要加大对于农业的投入力度。通过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和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直补力度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打破长期形成的以低粮价保护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机制,以适当的粮食价格来鼓励农民种粮积极性,增加城市低收入群体购粮补贴以减少粮价上涨带来的冲击。发挥粮食贸易的协调平衡作用,适当通过进出口调剂国内粮食品种余缺。积极引进农业先进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调整种植结构,扶持和促进规模化健康养殖。

(三)渐进性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审慎运用人民币升值手段解决通胀问题。我国流动性过剩与外贸顺差没有必然联系,是内外部多重复杂原因引起的。同时输入型通胀压力主要不是因为货币供应量增长,而是全球通胀、热钱流入和心理传导等多种因素促成。加息和升值都是双刃剑,短期内频繁操作对经济极为不利,我们要渐进性实施从紧货币政策,在内外部多重压力叠加影响下,妥善选择利率政策,尽量多采取见效快的控制货币供应量政策;同时要加强对热钱流入监管,防止热钱大规模流入。在出口面临巨大成本压力和外部需求减弱情况下,应继续坚持人民币汇率改革主动性、可控性、渐进性的基本原则。

(四)加大对低收入群体支持力度,注意引导社会通胀预期。要加大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提高补贴标准,减少价格过快上涨对低收入居民的影响。针对外需减弱对相关行业和企业就业的影响,加大社会保障力度。适时推出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和财税体制改革。积极组织货源,保证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的供应。掌握好宏观调控和物价干预的方式和节奏,正确引导公众的通胀预期。

(五)加强物价监测,做好大宗商品供求调节。加强对价格的市场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涨价行为。密切跟踪猪肉等食品类产品的价格变化,根据情况及时增加猪肉等的供给。严格控制主要农副产品以及原材料出口,加大对我国急需品进口。重点监测煤炭、石油、钢材、化肥等重要生产资料的国际国内市场价格变化,加大大宗商品的政府采购力度。

(六)借助国际合作加强应对通胀。本轮通胀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全球性通胀,如果没有国际合作,各国治理通胀努力将可能事倍功半,当前国际社会也在呼吁加强国际合作以应对全球通胀。我可顺势推动并借助国际合作,使各方的货币政策相协调,以应对全球通胀及其对我的影响。

责编:筱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