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善用"联系式"教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善用"联系式"教学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联系式"教学就是:加强地理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和贯通;针对地理事物在不同时期变化的状况纵向联系;从事物的相反面思考逆向联系;加强地理事物之间的内部联系和比较;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化地理知识;寻找与地理知识间的联系点,把地理学科中零星、分散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方便学生易于掌握,建立完整的知识模块和体系,更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的规律和形成系统,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性的思维,培养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应用、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掌握知识的速度,最终完成教学目标,使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横向联系;纵向联系;逆向联系;内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

中图分类号:G623.4

大自然中的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每一个知识点都不是孤立存在,而是内部依存联系。在教学中运用“联系式的教学”模式,有助于从不同角度寻找与地理知识间的联系点,把地理学科中零星、分散的知识点联系在一起,方便学生易于掌握,建立完整的知识模块和体系,更深刻地揭示地理事物的规律和形成系统,帮助学生形成整体性的思维,培养理解、比较、分析、综合、应用、综合、评价等方面的能力,提高掌握知识的速度,最终完成教学目标,使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进行中,为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体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老师们要迎接新的教学挑战,掌握科学的教学方法。下面笔者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联系式的教学”,探索地理课堂是如何揭示地理事物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探索提高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地理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联系和贯通,促使不同思维方式的知识相互渗透和融合,为学生创造锻炼使用不同学科思维方式的机会,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地理课融合许多学科的最基本的知识和规律,是多学科“横向联系”而成的课程,涉及范围广,因此,在教学中应打破各学科的界限,充分挖掘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学科间相互融合,能增添学生学习兴趣,有益于各科共同发展。

地理教学可以从数学角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数学成为地理学科的一个工具。例如:通过统计每个地方各月气温和降水情况,绘制各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然后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分析各地气候的特点,比较各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判断所对应的地理区域气候类型,恰到好处地进行知识迁移,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地理教学可以从物理角度加强联系,揭示地理的现象和规律,例如:模拟海陆物理性质的差异,做光照水与土壤实验比较,对比哪个升温快、降温快,哪个升温慢、降温慢,进一步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通过实验同学们得出结论,土壤升温和降温都比水体快。于是,学生总结夏季陆地气温教高,海洋气温相比海洋气温较低,而冬季则相反。

语文知识在地理中也有所体现,地理课程经常有语文的情景片段、诗歌、散文的描述,加强语文与地理学科的情境创设,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可以从语文的角度既陶冶学生的情操,又能在美好的欣赏中解决地理方面的自然现象揭示科学原理。例如:为活化温带大陆性气候,可以利用古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来描绘,高原山地气候可以借用“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诗句,温带季风气候用“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更形象。

地理还与生物学密切关系:讲到各地气候特点时,地球上土壤的温度、水分和光照等地理因素会影响不同植物的分布,例如:高山气候体现出与生物生长的相应关系,随不同海拔的升高,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生长不同的植被,阔叶林—针叶林—草地;荒瘠的沙漠与郁郁葱葱的绿洲、南方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与北方温带季风气候的水果品种的差异。

二、针对地理事物在不同时期变化的状况纵向联系,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变化的、发展的思维方式分析深奥的地理规律和原理。

横向联系是通过空间拓展的方式,将某一地理现象与同一时间其他地区出现的类似的现象进行类比分析,进行有机的联系和综合,这是提高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从时间推移的角度来分析地理事物发展的过程及产生的因果关系,分析发生的变化规律和特点,延伸拓展该变化对其他地理事物的影响,能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理解、应用、分析、综合、比较、评价等方面的能力。

学习“大陆漂移假说”,可以用不同的地理事物的变化证据进行证明:

例如:桂林象鼻山上会出现海鱼生物化石、我国东部海底发现古河流和古水井等人类活动和遗迹,比较过去和现在桑田变沧海的地球运动变化。

大西洋、太平洋、南北美洲东西海岸古地层和古生物化石,过去和现在的比较,从发展的角度分析不同时期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揭示“大陆漂移假说”原理,帮助学生树立海陆变迁的观念。

比较南太平洋上的许多岛国,过去表现为均露出海面,现在海岸线抬升,即将被海水淹没,产生这种不良后果的原因,分析人类活动对全球大气的负面影响,及建议当地政府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三、从事物的相反面思考,培养学生逆向联系方式,改善学生的思维方法形成新的学习模式。

唯物辩证法有一个重要的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当我们把事物从反面或者颠倒过来思考的时候,就会使思维多了一倍的视野,就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创新。所以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从事物的相反方向来考虑问题,开阔学生的思维视角,换位思考总结规律。

例如,从相反面来思考,如果地球上“泛大陆”不破裂,同学们想象讨论,地球表面又会是什么情况呢?

学习《世界的人口》,世界的人口以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给资源和环境造成了空前的压力,也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严重的威胁。假如:请学生思考如果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减慢,还会有这么多的压力和问题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存状况会怎样呢?

深刻理解“不同环境对人种肤色的影响”,人种的分布与地理环境有密切的联系:人的肤色有深有浅,皮肤中的色素细胞与各地太阳辐射的强度有密切关系,分布在不同的纬度地带地理环境而有所不同。假设,黑色人种与白色人种相互交换自己生活的环境地区,经过几代人的演变,会发生怎样的肤质变化呢?

四、加强地理事物之间的各种内部联系和比较,促进学生多向思维发散,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

地球上的地理事物是在各种地理要素共同影响下产生的,地理事物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在教学中,通过同其他事物的联系,寻找问题的症结,采取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使主体更加深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克服思维定势。

例如:地形影响气候、地形与降水的关系、日常生活习俗与所处的地形密切联系、人们的生产方式和发展的农业产业也与地形有关,地形制约河流的流向和发育,地形对人口的分布和城市的布局意义深远、地形对交通建设的意义,培养学生的思维朝向多个方向发展,提高学生变通求异能力。

例如:学习“中国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季风气候”时,可以引导学生多方面因素分析,第一:在教师的启发下,大多数同学能指出中国从经纬度位置来看,它属于两个温度带—温带和亚热带的季风气候。

第二:从海陆位置来看,它面对地球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和地球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性质的巨大差异,形成冬夏季风显著的原因。

第三:可以进行引导把地势地形联系起来,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东部以平原为主,西部以高原山地为主,这样的地形地势特点,利于季风气候深入内陆。

这样从地形图一个中心点出发,让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多方向思考,把对中国季风气候形成的多个原因联系起来,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看问题的视角,从而发展了发散性思维。

五、理论联系实际,生活化地理知识,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学习的趣味性,学以致用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以现实中的新形势和新变化作为背景材料,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和迁移能力,产生愉悦、好奇的心态,化难为易,体现新课程改革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和贴近学生的教学理念,使学习地理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获取的转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对生活有用,生活中处处有学问。

例一:学习“经纬网的概念”可利用“班级座位表”这些生活化的体验活动,让学生假设自己就是经纬网的一个点的位置,并给排和行填上相应的纬度和经度,使学生掌握相关经度和纬度知识。

例二:了解“我国干湿地区气候的差异”,可以根据比较北方、南方地区人们的生活习俗了解“气候的干湿程度”,如:“南方地区”人们的生活情况是:因为南方降水较多,气候较湿润,水稻产量高而喜食米饭,同时为了避免患湿热排毒,饮食上偏向酸辛辣口味、爱吃麻料辣酱酸菜;而北方人们的生活情况是:降水较少,气候干燥,小麦产量高则以面食为主,加上气候寒冷体力消耗大,人们爱吃肉食补充体能和喝酒御寒。使学生深刻认识到气候与生活密切的关系,体会生活中的地理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三:可以根据各地所处的自然环境,设计不同创意的民居:如沙漠区,热带雨林区、极地地区、黄土高原区、热带季风区进行建筑设计,然后由学生展示作品,评选出那些房屋建筑更适应气候、河流等地理环境,并优选出与当地实际生活房屋建筑结构相匹配的的设计创意方案。

“联系式”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的积累,丰富学生的基础知识,全面联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有效地促进教学的实际效果,锻炼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合作教学与学习的策略》2010年11月第一版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给地理教师的101条建议〉》2007-02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1.10陕西师范大学杂志社

[4]《普通初中地理课程标准》2012.1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