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下游厂商纵向一体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下游厂商纵向一体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产品质量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中间产品的低质量造成了最终产品的低质量。上游厂商利用中间产品生产的信息不对称,产生了以牺牲质量来降低成本的机会主义行为,给下游厂商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中间产品的低价格和生产的信息不对称是中间产品低质量产生的根源,通过研究发现厂商纵向一体化消除了中间产品生产的信息不对称及由此引起的内生交易费用。本文用一般性的数理模型分析了厂商纵向一体化的条件,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 中间产品 信息不对称 内生交易费用 纵向一体化

一、问题的提出

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使市场经济运行低效率,从分散竞争转向寡头垄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结构演进的基本趋势。相对于其他类型的市场结构而言,寡头垄断市场具有更高的效率(杜传忠,2002)。在产业内,很多寡占型的下游企业对竞争型的上游企业生产的产品有价格控制权,同时中间产品生产过程中具有独立性和排他性,这让其质量成为私人信息。当外部竞争非常激烈时,这种信息不对称和上下游的市场结构相结合会产生中间产品严重的质量问题。下游厂商通过降低中间产品的收购价格来降低成本,上游厂商在管理水平无法提高的情况下,只能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保证利润。

质量问题给下游厂商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很多厂商采用纵向约束的办法,通过加强合同条款对中间产品的生产进行控制。然而由于契约的不完备性,下游厂商仍有中间产品低质量的风险。纵向一体化可以使上下游厂商成为利益共同体,消除这种风险,然而厂商一体化一定有利吗?在什么情况下一体化才是最优的呢?本文构建模型,分析并证明了下游厂商纵向一体化的条件。

二、相关文献回顾

杜传中(2009)认为厂商大批量生产过程和规模经济的实现与厂商内部纵向一体化而实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直接相关。周勤(2003)应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一个产业或厂商内纵向一体化的趋势。徐斌(2003)认为厂商一体化选择是在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之间的权衡,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大小直接影响厂商边界的变动。

程宏伟等(2009)从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国家声誉、产业声誉、厂商声誉三个递进层次提出了声誉危机的治理机制。刘呈庆(2009)实证分析证明强制性食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和激励性产品质量免检制度都没有发挥降低厂商三聚氰胺污染的作用。中间产品的质量问题造成了下游厂商的利润损失,从政府监管的角度却不能进行有效的解决。

三、模型构建

假定在市场分工时,下游有2个厂商,上游是分散竞争市场,接近完全竞争市场,下游寡头厂商,当下游厂商购买高质量中间产品时,遵循库诺特竞争,下游厂商1、2的产量分别为q1,q2,市场容量为Q,厂商1纵向一体化之前的利润为?仔1,纵向一体化之后的利润为?仔■■,厂商2的利润为?仔2。

由于中间产品掺假的项目很多,下游厂商无法对其生产进行监督,由于检测技术有限,下游厂商也无法知道中间产品的质量,而中间产品的质量对最终产品的价格会产生影响。设下游厂商生产的最终产品价格为p,p=p1,m为低质量p2,p2>p1,m为高质量,其中m表示质量。假定一单位中间产品生产一单位最终产品,当中间产品为低质量时,最终产品的价格接近中间产品价格,c1为中间产品的价格,质量高和质量低的中间产品价格相同,当质量高时,最终产品价格为库诺特均衡价格,购买低质量中间产品则生产低质量最终产品,购买高质量中间产品则生产高质量最终产品。

产量q=q(p,m),假定产量等于销售量,质量和价格两个因素同时影响销售量,质量低时,销售量会随之下降,厂商为了卖出更多的产品,就会降低价格,而一些对质量没有要求而对价格有要求的消费者会选择购买,从而销售量会在一定程度上随之增加。所以,■0 。

当下游厂商纵向一体化上游厂商之后,会产生规模经济而使生产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降低,也可能不会产生规模经济,使生产高质量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上升,c=c(m)可能大于、等于、小于市场上购买中间产品的价格c1。因此生产高质量的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c=c(m),该函数关系具有两个性质,即■>0,■

假定函数c=c(m),q=q(p,m)为严格凹的,下游厂商的固定成本和生产最终产品的边际成本为0。厂商纵向一体化之后的边际成本等于其生产中间产品的边际成本,中间产品的生产是完全信息的,厂商以命令的方式组织分工,效率大大提高,其内生交易费用忽略为0。

厂商1纵向一体化之前其利润?仔1=(p-c1)q1(p,m),那么厂商1利润最大化的条件是:■=q1(p,m)+(p-c1)■,整理得:q1=(c1-p)■ (1)

(1)式表明质量一旦降低,最终产品价格就会接近中间产品价格,从而使下游厂商产量损失,从而使其利润受损。

当两个厂商购买高质量时,下游竞争遵循库诺特均衡,两个厂商的最优产量为市场容量的■,令-■=k>0,q1=q2=(p2-c1)k,Q=3(c1-p2)■,则Q=3(p2-c1)k,?仔1=

?仔2=(p2-c1)2k

假设上游有一家厂商掺假,造成中间产品质量降低,厂商1购买了低质量的中间产品,厂商2购买了质量高的中间产品,由于信息不对称,厂商1在销售最终产品之后通过市场反馈才知道购买了低质量的中间产品,销售量明显降低,为了能尽快弥补损失,厂商1采取降价的措施来销售剩余产品,那些对质量没有要求的用户会选择购买。厂商2此时会争夺厂商1的市场份额,提高产量,增加额外利润。

当厂商1购买的中间产品为低质量时,

q'1=(p1-c1)k,q'2=Q-q'1=3k(p2-c1)-(p1-c1)k,那么p2-p1>

p1-c1,?仔'1=(p1-c1)2k,?仔'2=q'2(p2-c1)=k(3p2-p1-2c1)(p2-c1)

厂商1的利润损失为?仔2=k(p2-c1)2-k(p1-c1)2=k(p2-c1)(p1+p2-2c1) (2)

厂商2的利润增加为?仔2=k(p2-c1)(2p2-p1-c1)

信息不对称使厂商1购买了低质量的产品,造成其利润损失。这种由于厂商决策后才能确定的交易费用,称为内生交易费用。由(2)式可知购买低质量的中间产品而产生的内生交易费用c0=k(p2-p1)(p1+p2-2c1)。

厂商2通过观察看到厂商1虽然受到了损失,可是其依然会有正常利润,只是失去了寡头垄断利润,而?仔1

低质量的中间产品使厂商1产生了巨大的内生交易费用,失去了寡头垄断利润。厂商1观察到上游其他厂商也会有产生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厂商1通过向上游其他厂商购买中间产品进行生产也有可能购买到低质量中间产品,这样一来厂商不仅要遭受经济损失,从长期来看,还要受到公众的谴责,品牌也会受到消极影响。所以厂商1采用市场购买是不利的。因此厂商1会考虑纵向兼并或者自建一个中间产品生产厂商。如果厂商纵向一体化,那么情况又会怎么样呢?

纵向一体化后厂商1的利润:?仔2v(p-c(m))q1(p,m),那么纵向一体化后厂商1利润最大化的条件为:■=q1(p,m)+

p■-c(m)■=0,整理得:q1(p,m)=(p-c(m))k, ?仔1v=(p2-c(m))2k。

当c(m)≤c1时,?仔1v>?仔1>?仔'1,此时,纵向一体化是厂商1的必然选择。

当c(m)>c1时,厂商1纵向一体化的利润是?仔1v,如果不实施纵向一体化,依然从市场上购买中间产品,那么厂商1既有可能购买到高质量中间产品,也可能购买到低质量的中间产品,厂商1就会获得一个期望利润。依然假设上游厂商生产高质量中间产品的厂商比例是(1-?滋),提供低质量中间产品的厂商比例是?滋。如果厂商1不纵向一体化,其获得的期望利润E?仔'=?滋?仔1+(1-?滋)?仔'。如果?仔1v>E?仔',厂商1纵向一体化的利润大于纵向分解的期望利润,则选择纵向一体化;如果?仔1v

当厂商1纵向一体化后,对厂商2有什么影响呢?首先分析厂商1在满足c(m)≤c1的条件下而实施的纵向一体化的情况,在此条件下,厂商1为解决中间产品而实施纵向一体化后,厂商1不会再从市场上购买中间产品,厂商2对于上游厂商来说成为买方垄断厂商。如果厂商2纵向一体化后也满足c(m)≤c1,那么厂商2会选择纵向一体化,否则,在其是买方垄断的情况下,会对上游厂商实施冷酷策略,使上游厂商提供高质量的中间产品。这个分析过程类似上文论述的下游买方垄断实施冷酷策略的情况,此处不再赘述。再来看厂商1在满足c(m)>c1,且?仔1v≤E?仔'的情况。此时厂商1纵向一体化后其利润为?仔1v,而厂商2因为厂商1纵向一体化,而成为买方垄断后,其利润为?仔1,由于此时?滋=1,则?仔1vc1,且?仔1v≤?仔'条件的情况下,哪个最先纵向一体化,哪个就可能在最终产品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样两个厂商就会进行混合策略博弈,随机选择纵向一体化还是非纵向一体化。但事实上,厂商1和厂商2对关于对手企业特征的信息是不对称的,即彼此并不知道对方满足c(m)>c1,且?仔v≤E?仔',并且厂商1和厂商2并不知道彼此的利润情况,因而不会因为对方的利润变化而重新决策。当厂商1遇到中间产品质量问题时,选择纵向一体化,而不会因为厂商2的利润高而重新决策,等厂商2纵向一体化后,自己成为买方垄断者。无论厂商1还是厂商2在遇到中间产品质量问题时,都会选择纵向一体化,而不会考虑竞争对手的情况。此外,模型中,双方的利润差异只是经济利润大小的区别,而不是一个盈利一个亏损的区别,这就决定了尽管双方经济利润有所区别,但双方还是盈利的。

总之,在下游市场结构是双寡头市场情况下,任何一个厂商在遇到中间产品质量问题时,只要条件具备都会选择纵向一体化。从上文以厂商1为例的分析发现,纵向一体化之后,中间产品的生产在厂商内部完成,消除了信息不对称,消除了低质量中间产品带来的内生交易费用,提高了纵向一体化厂商的利润。没有纵向一体化的厂商,也因为竞争对手的纵向一体化而成为买方垄断厂商,只要其不满足c(m)≤c1,就可以通过实施冷酷策略来解决中间产品质量问题。如果其满足c(m)≤c1条件,则可以实施纵向一体化来解决中间产品质量问题。

四、结论

厂商纵向一体化提高了产品质量,消除了低质量中间产品给下游厂商带来的内生交易费用,提高了厂商利润。当上游是分散竞争的市场结构,下游是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且在上游厂商中只有一定比例的厂商提供低质量的中间产品的这种情况下,厂商可以通过纵向一体化解决,纵向一体化的条件是:c(m)≤c1或c(m)>c1,且?仔1v≤E?仔'。如果是两家寡头,只要满足纵向一体化的条件,就一定能解决中间产品的质量问题。但是在下游厂商寡头大于2的条件下,只有在极其严格的条件下,纵向一体化才能解决行业中间产品质量问题。如果放松条件,纵向一体化战略只能解决个别下游厂商的中间产品质量问题,但无法解决全行业的中间产品质量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与超边际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2] 杜传忠:从分散竞争到寡头垄断:中国工业市场结构调整的路径选择[J].人文杂志,2002(1).

[3] 周勤:纵向一体化趋势和市场竞争力关系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3(7).

[4] 徐斌: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与厂商一体化选择――基于新古典经济学的解释[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2(2).

[5] 程宏伟、冯茜颖、赵平飞:资源控制权,和谐产业链与声誉危机治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9(4).

[6] 刘呈庆、孙曰瑶、龙文军、白杨:竞争,管理与规制:乳制品厂商三聚氰胺污染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