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低风险理财归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低风险理财归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买了股票,跌得欲哭无泪;

买了基金,也赔得很惨;

买了最保险的黄金,居然从每克210元跌到160多元:

……一位节目主持人对本刊记者说,理财理得我心都碎了。

股市低迷,难道切断了所有的理财路?应该不是。

当高收益理财产品风险集中释放,曾经备受冷落的低风险理财产品正成为弱市中的明星!“08新湖债”短短17分钟9亿元的额度就告售罄,“08北辰债”开市不到6分钟就被抢购一空;股票型基金首发多不过10亿,建信稳定增利债券基金募集近60亿元;银行保本保最低收益产品和固定收益类产品逆市热销……

现象篇:低风险理财产品热销

新发的公司债居然在几分钟内被抢购一空,热销的景象一如去年基金热卖隋景

上半年,尝试着投入少量资金炒股被套之后,上海的陈先生惊出一身冷汗,常常暗自庆幸,幸亏没把钱都投进去,要不然自己的80万资金可能只剩下不到30万了。手握70多万现金也心有不甘,精明的陈先生可不想把钱放在银行里吃利息,通货膨胀一年要让钱贬值7%呢,存银行太亏了。朋友介绍说,不想放银行就买点债券吧。

7月2日,正是“08新湖债”发行的日子,一大早陈先生就通过网络买了20万元“08新湖债”,让他惊讶的是,9亿元的额度很快宣告售罄。

不仅仅是“08新湖债”,当高收益产品风险凸现,低风险的债券产品正开始受到普通投资人的热捧。

“08新湖债”是上海证券交易所首个信用公司债,票面年利率为9%。近日发行的“08北辰债”,票面收益率也达到8.2%,期限5年,开市不到6分钟就被抢购一空:“08宁沪债”同样在几个小时中被卖光……

记者也发现,公司债购买者一改以前机构为主的现象,绝大部分都是散户,抢购大有之前基金热销的场面,人们不禁惊呼“狼多肉少”。如今债券太好卖了。然而,就在几个月之前,债券发行机构还在求爷爷告奶奶、低声下气中挨日子,恳求其他机构多买一些。

与“债券热”相对应的是,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的发行也远比股票型基金顺利。在最近几个月成立的基金里,股票方向的基金大部分规模都不到10亿,于“十一”黄金周前结束募集的泰达荷银集利债券型基金募集规模逾22.9亿,信诚三得益债券基金净认购金额19.92亿,6月25日成立的建信稳定增利债券基金规模更是接近60亿。热度虽然无法与去年相比,那就债券基金来说,也已经是不小的规模了,尤其在股票基金无人问津的情况下。

最近,沈阳的陈晓今女士就认购了1万元大成强债。她的心态异常平和,她对记者说:“反正没指望收益太高,比银行存款利息高就行。”这代表了眼下大部分购买债券基金和货币基金者的心态。

符合这种心理需求的理财产品还有收益稳定的票据型理财产品,近2个月以来,银行保本、保最低收益产品、固定收益类产品同样在逆市中热销。据了解,票据型理财产品主要投资于票据转贴现市场,用于购买已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或信用程度良好的企业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承兑银行是那些取得授信额度且在授信额度管理内的银行,信用程度良好的企业则是指已取得授信额度的企业)。

风头最劲的,还数信托贷款理财产品。这种产品通常以贷款的方式投向大型优质企业,这让其收益相对稳定,风险也比较低。今年以来,信托类理财产品已然取代了去年的打新股产品,成为最受欢迎的银行理财产品。据普益财富相关数据统计,2008年上半年,银行共发行信托类理财产品838款,其中信贷资产类产品在上半年共计发行了571款。从7月14日到8月14日,一个月时间,建设银行密集推出18款信托类理财产品,总计发行规模65.80亿元,同一期间中信银行发行了近20款信托理财产品。

建设银行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信贷款类理财产品的预期收益率在6%左右,基本能对冲通货膨胀的影响,今年很受欢迎,大部分产品都在几天内便售罄。中信银行的一工作人员也对记者说,这一个月以来,我们发行的近20款信托理财产品都在推出不久销售一空,今年每一款信托理财产品销售情况都非常好。

7月底,好买基金研究中心《2008中国低风险产品竞争力报告》,这份报告认为,2008年股市暴跌,股民和基民深套其中,原来热得烫手、需要排队配售的基金,一下子无人问津了。与此同时,债市在加息和加息预期的影响下收益率稳步上升,虽然加息风险犹存,但上升的利率及避险的功能仍使低风险产品逐步沸腾。银行渠道的保险产品开始热卖,万能险、分红险都重新成了热门话题,最最热当属银行的理财产品和一些信托公司发行的产品了。为了买到这些产品,老百姓同样排起了长队,甚至要走后门请客户经理为自己预留份额。

分析篇:股市深套带来的偏好转变

牛市的喧嚣尘埃落定,股市中被深套的苦涩重新梳理人们对“理财”的理解

虽然现在风光无限,低风险产品去年还备受冷落。

本刊热心读者邵女士原本是股票型基金忠实的“粉丝”,2006年下半年开始买基金以来,截至2007年年底平均收益超过120%。即便今年年初的时候,她还对债券型基金不屑一顾,在她看来那点赚头实在没劲。

牛市的时候,绝大部分人与邵女士持同样的看法,在2006年和2007年大大牛市中,随便买一只股票都能翻几翻,低风险产品根本刺激不了人们的兴趣。

统计数据显示,国内2006年底以前成立的开放式基金,2006年的平均收益已达70%,其中,股票型基金平均收益超过了90%,有30多只基金的收益超过了100%。根据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07年偏股型基金整体的平均年收益率达到了105.25%,而排名前20位的基金,平均收益率则高达168.21%,其中华夏精选以超过226%的年收益率高居榜首。

银行打新产品也不甘示弱。2007年,新股上市首日大多大幅上涨,300%甚至400%的首日涨幅并不鲜见,银行打新产品赚得盆满钵满。统计显示,银行打新理财产品去年平均收益率达到惊人的18.5%,部分产品甚至超过30%,一举夺得“收益率之王”的称号。

如此赚钱效应,如果有人买债券基金无疑会被嘲笑,“一年撑死才挣10%买了真傻冒”。那些日子里,人们谈论的最多的是“今天你赚了多少”,由于低风险产品收益率也低,无法提起人们的兴趣。

然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今年以来股市的大跌,使股票型基金的大部分收益化为乌有。对债券基金不屑一顾的邵女士,却决定配置2万元债券基金,以降低风险了。但她无奈地对记者说,投资理财还是降低点风险吧,建信稳定增利对债券类资产的投资比例不低于基金资产的80%,还有20%的资金

能打新股,配置点应该比较稳妥。

邵女士心态的转变,正是今年低风险产品走热的根源。基金买卖网研究所认为,在目前的震荡行情中,低风险理财产品有利于投资者合理规避风险。今年以来在国内外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国内股票市场形势极度逆转,股指不断跌破市场心理底线。这让许多投资者真正的体会到了证券市场的波动和系统性风险。而债券型基金等低风险产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规避股市震荡的风险,充分显示出抗跌和收益稳健的特点。未来市场走势不再是趋势性上涨,更多呈现阶段性、结构性投资机会,在投资风险把握上难度加大,这也促使了低风险产品在今年获得了更多的机会。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江赛春认为,虽然高收益的产品总伴随着高风险,但当市场好的时候人们意识不到这一点,直到市场下跌时,才会发现风险,并注意控制风险。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2008中国低风险产品竞争力报告》则写道,冰火两重天的背后,是风险偏好的转变。高风险的股市现在成了恐慌的聚集地,而取而代之的,只能是低风险产品,使2008年低风险产品重新归来

反思篇:低风险理财能热多久

热卖的产品都是债券、货币基金等低风险产品,这些收益率低于10%的产品,曾无人问津。

家住北京丰台区三环新城的李先生,是一家知名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2007年年初,他在朋友的鼓动下从5万元投资股票起步,在股票大涨的同时不断投入资金,近50万元本金的账户资产最高时达到了110多万元。回忆这段从巅峰到谷底的历程,李先生说: “股票一直跌,先是不敢看大盘了,之后也没心思安心工作了,最后承受不了压力终于在本金亏损10万元的时候割肉,如一场梦一样,钱很快来了又很快没了”。

本刊特约理财师分析说,在2006年之前人们普遍没有理财概念。经历了2006年和2007年疯狂的理财热之后,尽管很多人呛了水,但理财意识却在人们心里扎下了根,今年受股市暴跌恰好刺激人们的投资理财转了向。在这种情况下,低风险产品成为一些人的选择。

理财意识在心理扎了根的李先生,再回到现金只存银行的时代是不可能了。面对资本市场的低迷,李先生在咨询了理财专家之后,把40万元钱都买了银行信托产品。他笑着说:“信托产品一年可能只有6%的收益,但是心里塌实,卖了股票,可以睡个好觉了。”

但是,拥有理财意识的人们也不得不面对现实的尴尬,国内理财产品并不丰富。大盘超过60%的大跌,使股票方向的基金也好不到哪里去。截至10月6日,有近60只基金被“腰斩”。除了中邮核心成长、广发小盘等高仓职基金之外,绝大部分都是指数基金。总体来说,股票方向的基金平均损失超过40%。

银行理财产品方面,民生银行的QDII因为亏损50%遭遇请盘,东亚银行境外代客理财产品利财通1期,浮亏一度接近70%。

被称为“硬通货”的黄金,在冲高每盎司1000美元之后回落,最低跌破750美元,尽管由于美国金融风暴支撑价格回生,如今还是在850美元左右徘徊;

……

钱该往哪里去?

业内人士分析说,股市大跌,大量的资金抽身而出,但是无处可去,一部分存在了银行,还有一部分必然会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央行上海总部的7月份上海市货币信贷运行情况报告显示,人民币企业存款减少289.3亿元,同比多减23.3亿元,而储蓄存款连续6个月增长,且94%为定期存款。部分从股市抽身出来的钱去了哪里?除了储蓄,低风险产品是主要去向。

这是低风险产品热的客观事实,那它能热多久呢?将来会不会成为主流产品?

尽管部分业内人士认为,低风险产品不会热很久,国人赌性很重,喜欢高风险高收益产品,只是现在股市太过低迷,这些投资者大多是低风险产品的过客,股市一旦好转就会出逃。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0月6日,57只债券型基金(包括嘉实超短债)中的绝大部分都获得正收益。在亏损过半的近60只股票方向基金中,国投瑞福进取的损失甚至超过70%。这样的数字业内专家的解读则是,在偏股型基金全线下跌的情况下,债券型基金逆势上涨的局面尽管给投资者带来一点暖意,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还是会喜欢冒险,只要股市好转就会抽出资金回归股市或者购买股票方向基金。

德圣基金江赛春认为,A股市场短期内不会有确定性的好转,他认为低风险产品的热至少还要持续好长一段时间。

看上去,低风险产品的热度完全依赖于A股市场冷热度,这背后凸现的正是国人还不成熟的理财观。低风险还是高风险,得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和收益预期来权衡而定。

实战篇:低风险理财产品购买指南

不愿意过多承担风险的人,可以投资银行的债券类产品;短期需要用钱的人,可以考虑货币和短债基金;愿意承担部分风险的人,可以考虑银行及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

尽管股市在十一前反弹了一把,但是大部分投资者依然保持观望态势。不少人认为,既然股市仅仅是反弹而不是反转,还不如在众多的低风险产品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产品。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统计显示,低风险产品2008年获得了大发展,截至2008年7月11日,据不完全统计,由银行和信托发行的产品数达将近700只,收益率从1.7%-11%,期限从不定期到4年均有,还不包括基金、投连中的货币账户、万能险等品种。其中银行的固定收益类产品和贷款类信托发展最快,而股权收益权信托等也有所上升。

好买基金研究中心指出,低风险产品可以简单地分为固定收益类(投资债券市场和商业票据)和信托类两个大类。前者的主力是银行,后者的主力是银行和信托公司。固定收益类产品基本都能达到预期最高收益率,而信托类则相对风险较高,尤其是信托公司发行的部分产品,要对信用风险做详细评做,考虑是否有担保和质押的问题,以及担保人的实力和质押物的价值。

对不愿意过多承担信用风险的投资人来说,希望收益高一些的,可以投资银行的债券类产品,如招商银行、民生银行等发行的债券系列。由于通胀压力较大,建议根据对流动性的需求投资3月、6月、9月的品种,最高不要超过12月。期限比较短的,可以考虑票据产品,但要关注一下投资商业承兑汇票者的信用风险。而对流动性较关注的投资人,可以考虑货币和短债基金。

对愿意承担部分信用风险的投资人,可以考虑银行及信托公司发行的信托产品,但需要对发行人、信托条款、是否有担保和质押,信用风险等做较全面的评估。银行贷款信托中推荐中信、招商银行。其它信托类产品建议需要进行一对一的信用分析,在信用分析的前提下,可以考虑投资较高收益的信托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