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学篮球孩子的另一道篮球轨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学校一处不起眼的旁门进去,穿过一段狭窄曲折的通道,便来到了北京市22中的体育馆。由于学校正在施工,学生们这一段时间都转移到了附近的分校上课,而体育馆4层传出的篮球撞击地板的声音和队员们的呐喊声,在空旷的校园中显得格外清晰。
从学校一处不起眼的旁门进去,穿过一段狭窄曲折的通道,便来到了北京市22中的体育馆。由于学校正在施工,学生们这一段时间都转移到了附近的分校上课,而体育馆4层传出的篮球撞击地板的声音和队员们的呐喊声,在空旷的校园中显得格外清晰。馆中,22中男篮和北京工业大学男篮激战正酣,虽然在同龄人中可能显得人高马大,但22中的队员们和比自己大几岁的对手比起来,无论是个头还是力量都处于明显的劣势,尽管如此,他们依然完成过几次精彩的进攻,引得场边一片叫好声。22中男篮教练井文介绍到,这些孩子很多都是从小学、初中便开始练球,能够坚持打到现在也都是凭着对篮球的喜爱。
篮球馆上空,一面纪念22中男篮夺得2000-2001年度耐克高中联赛冠军的旗帜甚是显眼,夺冠时的每一个球员,名字也被印在了旗子上,其中便有后来曾在佛山打球的赵楠。正是这些名字,激励着一批批学生,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不断延续着自己的篮球梦想。“2000年左右队伍开始了自己的鼎盛时期,2001到2004年间达到了队伍最辉煌的阶段,”井文说,“当时赵楠那批孩子跟北工大校队打,能赢个二三十分。”据其介绍,当年22中男篮也曾和奥神青年队、北京青年队交手,互有胜负,同奥神青年队比赛时甚至还能处于优势,“除了那批队员比较出色外,我们的优势之一就是比青年队比赛经验丰富,”井文教练数了一下,有北京市篮球传统校的比赛、代表区里打的北京市青少年篮球锦标赛和北京市金帆杯、十月份开始的北京市中小学生联赛、社会影响很高的耐克高中联赛,再加上东城区的比赛,一年下来比赛基本上一个接一个。原来都以为中学生打球就是在放学后多练几个小时,殊不知其正式比赛的数量比专业队的青年队还要多。其实,中学篮球的发展,在很早就有了苗头。井文说,上世纪90年代初,东城区就已经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学校队伍。“当时各个学校的硬件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师资上也着实下了功夫,一些水平不错的专业老师也有热情去学校里抓篮球。对于一些本身就比较有名的学校,吸引力就更大了,”井文说,“另一点优势在于,相较于体校,学校在学习上、纪律上和训练上的管理都比较强,所以家长还是愿意让孩子一边上学一边打球。”井文透露,现在一些好的重点中学都纷纷把篮球队办了起来,各中学在篮球赛场上的争夺,也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
学习打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根据井文的判断,自己的队里的这帮孩子们基本上都会上大学念书,“不排除有一两个孩子有进专业队的念头,但他们的身体条件都不允许。”井文认为,现在体教结合还不是十分完善,选择打专业队的出路不是很广,再加上北京的家长通常眼光比较高,让孩子上学也就成了大多数家长的选择。在孩子们自己看来,目前的首要目标也是把学习搞好。高一学生刘绍桐从小学开始便在篮球传统校灯市口小学练球,到如今已经是第6个年头,他也是整个篮球队中为数不多的学习成绩在班级中名列前茅的同学。“高考争取考到600分以上,到清华去读精算,”至于为什么把清华当做自己的目标,刘绍桐给出的答案还是跟篮球有关,“因为我想上了大学还能继续打球,曾令旭就是从清华走出的CBA球员,这说明清华的训练水平也非常高,而且我听说(如果去打CBA)清华可以保留学籍,以后还可以回去读。”看来,刘绍桐心中还保留着参加职业比赛的梦想,而他对于篮球的热爱和追求,更是没有一丝一毫的减少。相比成绩优秀的刘绍桐,高二的唐旭伯在班里的排名要偏后一些,但即便如此,他的家长也要求他“篮球和学习都不能放”,为了方便他训练,唐旭伯的妈妈几乎每天都要接他放学。井文表示,虽然学习压力不小,但家长们对孩子打球都比较支持,毕竟以后也要靠着篮球这个特长来在高考时寻求降分。而孩子们自己也会尽量在学校把作业完成,做到打球上学两不误。这几年篮球队的升学率也很理想,基本上达到了百分之百,这使得孩子们的篮球梦,可以在大学阶段掀开新的篇章。
从学生到学校,备方面隐忧依旧
“现在的孩子比较不能吃苦,上进心也不够,”井文在谈到自己的这拨队员时,语气里也多少有些无奈。井文从1990年开始工作,其间给他留下印象最深的还是赵楠那一拨队员,“当时除了篮球队训练外,我还负责赵楠那班的体育课,平时我们训练时力量练得不够,他们几个篮球队的就在体育课上自己练习卧推,互相之间都比着练,谁也不服谁,但是队伍却特别和谐,”井文说,“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家长平时都比较惯着,有的训练强度大点就受不了,家长还帮着开假条,无论是打球还是拼搏精神,都比从前差了不少。”而且,偷懒的不仅是学生,有的学校也喜欢“应付差事”。
据井文透露,有的学校只有在临近比赛才临时找一批学生来参加比赛,而有些学校更是空有篮球传统校的牌子,却不招收篮球特长生。“体育本应成为学校的一张名片。而且体育本身最容易提升整个学校力,也最容易和德育结合起来,能发挥不小的作用,但倘若用应付的态度来对待的话,恐怕……”,井文说。
每天两小时的训练过后,他们还要和普通学生一样写作业、复习功课,虽然很辛苦,但是大家都觉得努力付出很值得,虽然篮球最终很可能不会成为他们的职业,但他们可以自豪地说,篮球,自始至终在陪伴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