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发极化法找铅锌铜矿应用实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发极化法找铅锌铜矿应用实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工区位于新疆乌拉根一带铅锌铜矿成矿带,利用激发极化法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效果。

[关键词]激发极化法 激电中梯剖面 乌拉根一带铅锌铜矿

[中图分类号] P632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2-154-2

1引言

地质及随着地质工作程度的不断提高, 地表易识别矿越来越少, 找矿难度日益增大, 目前我国地质工作者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找隐伏矿。故此, 充分发挥地球物理方法在地质找矿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在寻找金属硫化物矿床中, 激电方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找矿手段。

2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

2.1地质概况

白垩系:下白垩统(K1)稳定展布,由上而下分5个岩性段,自下而上为:克孜勒苏群第一段(K1kz1):褐红色泥岩夹砂岩及砾岩。克孜勒苏群第二段(K1kz2):紫灰色、暗褐红色砂岩与泥岩互层,局部夹有含砾砂岩。克孜勒苏群第三段(K1kz3):灰白色厚层状含砾砂岩、岩屑砂岩夹少量褐红色粉砂质泥岩,局部为砾岩。克孜勒苏群第四段(K1kz4):褐红色岩屑砂岩与粉砂质泥岩互层夹含砾砂岩、砾岩。克孜勒苏群第五段(K1kz5):灰白色厚层状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砂岩夹少量泥岩。该层亦为乌拉根式铅锌矿的赋矿层位。上白垩统(K2)在本区缺失。古新统阿尔塔什组(E1a):底部为灰色角砾状白云岩、角砾状灰岩(铅锌矿赋矿层位),主体为白色块状石膏,顶部为灰色灰岩。古―始新统齐姆根组(E1-2q):具有明显的“下绿上红”特征,本组岩性稳定,特征明显,可划分出两个岩性段。始新统卡拉塔尔组(E2k):本组可划分出两个岩性段。下段(E2k1)灰黄色、灰绿色、灰白色、褐红色砂岩、泥岩、石膏夹灰岩;上段(E2k2)为稳定延伸及标志性的清水潮坪相牡蛎灰岩、介壳灰岩。始新统乌拉根组(E2w):为一套稳定展布的清水潮坪相灰绿色钙质泥岩夹介壳灰岩。由于断层作用,吉勒格矿区未见出露。中新统安居安组下段(N1a1)为一套滨浅湖相灰绿色、褐红色砂岩夹泥岩,该段为花园铜矿的赋矿层位。安居安组上段(N1a2)为一套浅-半深湖夹滨湖相褐红色与灰绿色等杂色泥岩为主夹砾岩、砂岩。

2.2地球物理特征

岩(矿)石物性资料是物探工作的地球物理前提和异常解释的依据之一,本次工作测区内采集岩石标本共131块,并对其进行了极化率、电阻率参数测定和统计。其物性参数统计结果见表1。

从极化率测定结果看,总体砂岩地层的极化率都小于1%,相差不十分明显。从大到小依次为K1kz5-3砂砾岩--N1a1-1砂岩--(E3-N1)k砂岩-- E2k1砂岩。从电阻率测定结果看,从大到小依次为K1kz5-3砂砾岩--N1a1-1砂岩--(E3-N1)k砂岩-- E2k1砂岩。

综上所述,各种岩性有一定电性差异,为开展激电工作提供了地球物理依据。

3激电剖面异常特征及其解释

各剖面图显示,全区ηs一般在0.5-1.2%之间变化,最高达1.8%,属低极化区。因此将本区背景值确定为0.6%,异常下限为1%。

15线激电中梯剖面(图1):

该剖面方位150°,长880米。圈定ηs异常有两处。

①位于测线2-11号点处,宽约160米左右,呈台阶状,右侧13号点突然降低,ηs峰值为1.25%,ρs在10-21Ω.m,该异常为低阻高极化。此异常对应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第三亚段,地层南东倾。10号点附近出现极值,对应地表出露的铅锌矿化体。

②位于测线的25-44号点处,宽约320米左右,异常中心在35号点,ηs峰值为1.4%,对应ρs为14-81Ω.m。ηs异常对应中新统安居安组下段(N1a1-1 、N1a1-2 、N1a1-3),该段为花园铜矿的赋矿层位,地层北西倾。该异常由铜矿(化)体引起,极化体北西倾,倾角约75°,估算埋深大约为50米左右。

7线激电中梯剖面(图2):

该剖面方位150°,长860米。圈定ηs异常有两处。

①位于测线4-12号点处,宽约160米左右,右侧12号点突然降低。ηs峰值为1.16%,对应ρs在10-22Ω.m。此异常对应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第三亚段,地层南东倾。11号点附近出现极值,对应地表出露的铅锌矿化体。

②位于测线31-40号点处,宽约200米左右,ηs峰值为1.15%,对应ρs为22-43Ω.m。异常中心在35号点,极化率变化比较平缓,电阻率逐渐升高。ηs异常对应中新统安居安组下段(N1a1-2 、N1a1-3),该段为花园铜矿的赋矿层位,地层北西倾。该异常由铜矿(化)体引起,极化体北西倾,倾角约75°,估算埋深大约为50米左右。

2线激电中梯剖面(图3):

该剖面方位150°,长680米。圈定ηs异常有两处。

①位于测线4-7号点处,宽约60米左右,ηs峰值为1.18%,对应ρs在21-30Ω.m,此异常对应下白垩统克孜勒苏群第五岩性段第三亚段,地层南东倾。地表铅矿体出露,该异常由铅矿体引起。

②位于测线22-25号点处,宽约60米左右,ηs峰值为1.02%。对应ρs为13-15Ω.m。ηs异常对应中新统安居安组下段(N1a1-1),地层北西倾,地表铜矿体出露,该异常由铜矿体引起。

通过上述剖面电法异常的分析解释,推断南带异常主要为铜矿(化)体引起,北带ηs异常为铅锌矿(化)体及赋矿层位极化率背景值增高引起,矿体多赋存于含矿地层与上覆地层接触带,表现在激电异常台阶的过渡部位,地表出露矿化体产状为南东倾,但异常主于地表矿化体出露北西侧,一种解释认为赋矿层深部可能发生了倒转,使激电异常北移。

4结论

通过本次激电中梯剖面工作和标本物性参数测定大致查明了铜铅锌赋矿层位,圈定了极化率异常。结合异常特征、物性参数及成矿条件分析,吉勒格3条激电剖面南部异常由铜矿(化)体引起,北部异常可能由倒转地层的铅锌矿(化)体引起。

参考文献

[1]傅良魁.电法勘探教程[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3.

[2]傅良魁.激发极化法E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2.

[3]袁见齐,朱上庆,翟裕生.矿床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