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校实践型师资培养路径探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实践型师资培养路径探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高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提高高校教育质量,不仅是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需要,更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实践师资队伍是高校建设和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能力的原因入手,探究培养实践型师资的可操作路径

【关 键 词】高校;实践型师资;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吕秀萍,经济学博士,河北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保险理论与实务、高等教育改革等研究。

方俊芝,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金融系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保险实务研究。

一、高校培养实践型师资的意义

近年来,高等教育规模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校实践型教师队伍建设严重不足,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不能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需要。一般而言,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必须要满足两方面条件:一是要不断改进和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创设以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的专业课程体系;二要建设一支既有深厚扎实的理论功底,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在理论和实践结合层面胜任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显然,当前我国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还难以完全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

顺应社会需求,2007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颁布了1号、2号文件[1],决定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文件中指出:“加强实验、实践教学改革,重点建设500个左右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推进高校实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队伍、管理及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等是六大质量工程建设内容之一。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国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实践型师资队伍不断强大。但是如何培养实践型师资,提高教学质量与教学水平的问题,依然是目前高校理论和实务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二、高校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的

角色地位

长期以来,我国普通高校实行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被忽略了。这种教育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对学生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不利于知识经济时代“创新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实践教学具有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方法灵活化、教学手段多样化、教学过程复杂化等特点,教师除了“教”以外,还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操能力,应对和处理随时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实践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扮演好组织者、指导示范者、评价者的角色。

第一,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实践型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精心设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清楚通过哪些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哪些实践能力,进而根据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严格控制教学过程,以确保整个实践教学过程的顺畅进行。比如《保险市场和职场实务》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课程,包括很多实验项目,每一个项目都应该进行精心设计。以承保核保这一项目为例,教师的教学活动设计应包括实验类型、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和要求、实验过程、提交试验报告等。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核保承保的程序和内容,更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第二,教师是实践教学的指导和示范者。实践教学中要求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对于尚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来说,理解不透掌握不深在所难免。因此,教师要进行恰当的指导示范,以确保学生能顺利的完成实践活动。比如,一次保险公司市场调查问卷数据录入的实践教学活动,从录入格式的设计、录入时的注意事项、录入过程中的特殊情况处理、无效问卷的剔除等,每个环节都需要教师给予指导示范,以确保问卷原始数据录入实践活动的有效完成。

第三,教师是实践教学的评价者。学生在实践教学活动中的表现如何、实践家教学活动完成的结果如何、有哪些值得表扬和需要提出批评的地方等等,都体现在对学生实践教学活动的评价中。因此,对学生的实践结果进行恰当评价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只有教师将评价结果及时准确地反馈给学生,才能让学生尽快了解自己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明确继续努力的方向和重点,真正达到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实践技能的目标。

三、高校实践型教师缺乏的原因

优秀的实践型教师能够及时洞察预测行业的发展变化,捕捉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懂得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特殊规律,及时改革专业教学计划、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实现教育紧跟社会经济发展、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人才需求紧密结合,在实践教学环节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许多高校实践型师资严重不足却是不争的事实。高校实践型师资缺乏的原因很多,概而言之主要有以下几点:

1.教师缺乏参与实践活动的基地。目前,高校教师的实践活动主要局限于科研实践,利用横向课题的机会自己寻找实践单位,而为教学需要参与的实践活动往往没有经费支持。此外,高校也没有为教师提供参与专业实践的基地,教师只能用个人关系参加寻找实践单位或部门。这种源于私人关系、缺乏经费支持的实践单位,对教师参与不够重视,也不愿意提供较好的业务实践机会,没有人愿意指导和培养教师。因此,在这样的实践单位,教师的实践活动流于形式,实践能力无法真正得到提高。

2.教师来源渠道单一。近年来,随着高校对教师专业文化知识水平要求的提高,进入高校的教师基本上都具有专业的博士学位,这些人员的基本经历大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走上讲台,缺乏专业的实践经验和必要的教学基本功能。有一些教师虽参加过挂职锻炼或到实际工作单位实习过,但大多或是走过场,或是不够深入,没有真正掌握专业技能,实践教学效果都不够理想。

3.高校对实践型师资缺乏吸引力。其实,社会上不乏既有博士学位又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人才,但是很难将其引进高校。该类人士一旦在社会上就业,一般均在政府重要部门、大型公司和企业的高管岗位,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待遇等远强于高校教师,高校对他们基本上没有吸引力,除非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名牌大学。

4.教师参与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目前,许多高校认为教师参与实践活动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素质的自我需要,要求教师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并且对这种实践活动不予以任何确认。本来大多数教师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地到生产实践的第一线锻炼和提高。加之现行的教师职称评定中存在着重论文、轻教学,重研究、轻应用的倾向。这根指挥棒无形中在引导教师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完成论文、发表著作等硬指标上,对专业实践活动缺乏责任感和积极性,不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四、培养高校实践型师资的

路径选择

上述实践型教师缺乏原因的分析表明,如果高校不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就想获得既有高学历又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教师是不现实的。因此,高校应着力于为教师搭建实践平台、制定能够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的实践考核办法等,寻求各种路径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才能真正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水平,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应用性人才的需要。

1.更新理念,提高教师对提升自身实践教学能力的认同感。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教师不仅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更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教学能力,后者甚至比前者更重要。然而,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教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认同度并不高,甚至很多教师自身都没有搞清楚应用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的培养究竟有哪些区别?为此,高校应加强引导,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定位以及人才培养方案,使教师首先在思想上更新观念,提高教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认同度,意识到教师自身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中的重要性,增强自身发展的危机感和紧迫感。在上述理念的指导下,教师要主动更新知识结构, 强化实践能力的锻炼, 善于将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有机结合,并有效转化为实际教育教学能力。

2.加强教师实践网络平台建设。高校可考虑将各专业社会实践的任务分配到各个学院,由学院设专门人员负责搭建和维护教师社会实践平台,积极推动校内专任教师到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开展相关领域的产学研合作。通过挂职锻炼,不仅使挂职教师拓宽了学科专业视野、提高了实践应用能力,而且密切了学校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联系,推动了校地合作工作的开展。同时,挂职教师也积极融入到挂职单位,利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技术知识,为其提供知识技术服务。实践平台建设和维护过程中,专业所在行业主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支持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实践单位的落实、实践单位的配合以及实践单位的有意识培养。在获得行业主管部门大力支持的环境下开展教师社会实践活动,教师才有可能真正投入到实践单位的各项业务中,才能锻炼自己,培养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

3.制定教师“教学实践”认定和考核的管理及操作办法。要想充分调动高校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高校必须将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作为一项教学质量工程来抓。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教师脱离教学岗位一学期甚至一学年,在一个连续的时间段内专门而正规的在实践单位进行实践活动,教学工作量难免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其职称评定。因此,高校有关部门应该针对这些实践性强,又有实践特点的专业和课程出台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认定和考核的管理及操作办法,明确教学实践时间长短和多少基础教学量相当,打消其后顾之忧。比如,申请一学期教学实践可给予相当于一门课的基础工作量,实践时间长短和基础教学工作量的多少成比例变动。这样能一定程度满足教师参与教学实践而不影响其完成教学工作量的要求。具体考核程序可包括以下几步:第一步,明确教师参与教学实践的申报程序,即由教师向院系提出“教学实践”的申请,得到批准后上报学校有关部门备案;第二步,考核教师教学实践活动效果。教学实践的目的就是增强教师实践经验和能力,以便教师提高对案例教学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驾驭水平。因此,教师教学实践效果的考核可以关注以下两方面:一是教师在完成实践教学活动后,不仅要有实践单位的评定,还要提交一份以实践活动为内容编写的教学案例;二是由学校相关部门对教师提交的案例进行质量审核,符合要求的才能获得相应教学工作量的确认。这样,教师参与教学实践活动时,既有明确的目的性,又有参与实践活动的压力和动力,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实践活动中,真正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4.根据学校办学特色引进人才。实践型师资人才确实需要引进,但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引进人才,不可盲目行事。办学特色指学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积淀形成的、本校特有的、优于其他学校的独特优质风貌。重点大学可着力去引进院士、博导等高精尖的人才;而应用型普通高校应当把具有行业工作背景和具有实践经验、动手能力强的高学历、高职称的人才作为引进的重点。引进人才应严把入口关,要确保把那些有真才实学,又愿意为办应用型大学做奉献的人才引进来。把好入口关,一是在制度层面要制定和完善人才引进的具体规定,严格照章办事;二是既在政策上要有倾斜性,又要保证执行政策的力度;三是在操作层面要严格考察、严格程序、严明纪律,确保引进人才的质量。

5.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利用社会资源,选聘优秀的兼职教师。育人工作,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实践型师资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柔性引进”,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优秀专家、资深人员到学院担任指导教师或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举办讲座、指导实习或毕业设计。比如某市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和该市一家商业银行签订了联合培养金融学高层次人才的协议书,双方合办金融学硕士点和金融学本科专业,按照协议,该市商业银行将派出专家参与12-16学时的《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教学,从实际操作层面和从商业银行各项业务中的风险度量、风险防范等角度授课并和学生一起讨论,请一线员工主讲“商业银行业务流程实习”实践课程,讲解和指导柜台业务流程,组织毕业实习的学生到各营业网点实地操作等。通过校内外师生互动,建立一个学校和社会相互交融的交流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学生在学习知识和锻炼能力的同时,还对行业最新状况有一定了解,为他们将来就业做好准备。

注释:

[1]《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高教【2007】1号);《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高教【2007】2号)。

参考文献:

1.屠志恋:《校企合作新模式探索与实践》,载《中国电力教育》2012年第10期。

2.陈晓梅:《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载《科教文汇》2007年第3期。

3.李军红等:《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师资队伍建设》,载《现代企业教育》2012年第1期。

4.李宝春等:《地方应用型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践》,载《改革与开放》2012年第10期。